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摄影的几种境界求解答

摄影的几种境界求解答

做事学艺大凡有个渐进次第,经过不同的阶段,最后臻于化境而炉火纯青。学习摄影,也有一个境界转换提升问题。以个人的体悟,划分为三种境界。猛虎下山,突飞猛进,此一境,是为初境;车陷淤泥,滞步不前,此二境,是为困境;白鹅出瓶㈠,返朴归真,此三境,是为化境。一、初境初境是猛虎下山之势,旭日东升之态,腾腾跃跃,有较大的加速度和动量,同时也动荡、轻浮、易变。翻开摄影史,大多数的摄影大师是偶然接触“魔盒”而误入“歧途”以至终身不悔。可见摄影是一种神奇而有魔力的东西。未摸照相机之前,视摄影神秘兮兮的,觉得一定是门极难驾驭的艺术,思之念之,悬心以求。至入门初学,“咔嚓”不了几卷胶卷,就如见黔之驴,不过徒有虚架。把玩掌间,时有清晰得意之作,不觉飘然顿生自豪欣喜之心,热情激扬,对摄影技术技巧感到极大兴趣,技艺一日千里,进步神速。这样一路下来,左右逢源,前后生风,猛猛烈烈,好象无难不解,无坚不克,自我感觉特好。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基本掌握了摄影的技能,具备了创作的最起码的本钱。不过,这仅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㈡的境界。一位摄影家说过,摄影是一门矛盾的艺术,它既简单得令人发笑,又复杂得使人不知所措。初学时的容易,是由于只看到这矛盾的一个面,只是在主观上感觉得容易,并未真正深入下去,有过自己的思考。山看到了,水也看到了,却是表层的、概念的,而这山这水的细节、内质还在云里雾里。处于此种境界,认识的内容是肤浅的,掌握的技能是生硬的,对艺术的追求流于认知水平,未能把灵智贯注于艺术创作之中,热情泛滥而不善引导运用,正是发烧的开始,火旺而后劲尚不可见。从表面上看,充满激情,大有倾其毕生精力献身摄影的壮志,实则心意动荡浮躁,志高而弗远,气盛而散漫。在创作心理和行为上,时常流露出自大、自恋、自狂,不能确知自己的水平,也不能鉴认自己作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上爱去玩弄技巧,追新求异。平时喜欢顺耳风,稍有成绩心头沾沾自喜;遇逆耳忠言,即使表面接受内心也老大不痛快;若参赛投稿屡试不中,更象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怪评委编辑有目无珠,不识他泰山面目,言摄坛风气不正,走后门拉人情,大有千里马不遇伯乐之感慨。就整个摄影艺术追求过程而言,初境仅是一种“过境”,是过渡形式。然而,尽管这种境界是稚幼、粗糙、不稳定的,它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危险的阶段,既是入门功夫,又是以后各境的基础。这时期很容易形成好的或坏的习惯,一旦成型,将延续下来贯穿整个艺术生涯,从而影响艺术境界的质量。一般说来,到了初境后期,便出现了艺术层次上的分别,进行了顺昌逆亡、优胜劣汰的选择。风风火火之后来个冷水倾盆,就各各显出其内在心意来。有的经过一番折腾,静心省悟,犹如醍醐灌顶,猛然有了体会,便武火转文火,去浮躁,存诚心,气沉丹田,潜心修炼,实现转境,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有的虚火长旺不下,心浮气高,不解艺术真谛,执著小我,狂妄自大,欲退不愿,欲进不能,只能住境,做些皮面文章,沽浮名捞实利;有的本来就心意不诚,底气不足,徒有虚火,经不起挫折,冷水淋头自然火灭心冷而退境。经此艺术进化,能实实在在上到上一个层次的,大略十之二三而已。二、困境困境似车陷淤泥,龙困涸泽,进退惟谷,冰炭在怀,迷迷朦朦,不见天光,而暗中风聚云集,酝酿着一场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因此,困境也是暴风雨前的沉闷,黎明前的黑暗。困境展示了摄影这门矛盾的艺术的另一面,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从入门一路行来,整个初境几乎铺满鲜花,柳暗花明处处春。正当洋洋得意之时,不觉间峰回路转,山穷水尽,烟雾弥漫,荆棘布道,障碍横陈,前面展现开一片凄凉恐怖的景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此境犹如婴儿出世前的刹那,在狭窄黑暗的夹道里,先天的根行将失去,未来的人世间尚是一个未知的谜,真正的洗礼和漫长考验、磨炼开始了。此时的摄影家,内心焦虑不安,徘徊踟躇,愁苦万分。外表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进步,甚或有退步。与初境作一个比较,可以看出困境与初境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其一,初境是乐境,困境是苦境。初时,伴随好奇心的满足常生欢愉。星转斗移,该学的东西都学了,似乎穷尽摄影艺术的全部奥秘,却不知已临胡同尽处,见地陡高修行浮浅,平时学到的东西难能真正派上用埸,原来自以为明白的地方精究起来突然变得迷糊。前程何去?真是个“波茫茫兮无底,山森森兮万重”。“咔嚓”一个断境,天崩地裂,游魂失所,不知如何安身立命。于是,困惑丛生,烦恼纷扰,真个儿尝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滋味。痴人失恋,其苦不能言表,亦非旁人所能体味,只道是“秋来好个凉”。其二,初境是自我肯定,困境是自我否定。伴随着从乐到苦,在心理上也由自信变为自卑。开始是上升之态,如婴儿日见日长,这样也好,那样也好,时时处处顺心顺境。何况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不思前量后,只陶醉于当下成就;也不比左较右,满足于自身增益。进入困境后,才知道山外青山天外有天,才知道山之万重天之无垠,自己原来掌握的那点东西,实不及苍海一粟,浅薄得很。举目展望,但见天高山远且云雾缭绕,脚下的那块土地也很松软,孑然游离,无依无托,由心高气傲而转为心灰意冷。此时,看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对自己极不满意,甚至想离“我”而去。这种自我否定不仅是对以往学到的东西的反思,而且是对浅薄和浮躁心性的超越,是凤凰涅槃,既充满痛苦又孕育着希望。其三,初境外动内静,困境外静内动。初境基本上停留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没有深入到艺术心智的修为,是表层化的东西,艺术行为相应表现为浮躁多动而内心还是深潭静水未曾启动。初境向困境的转换,实际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深入,却又未真正触动深藏的艺术灵性,艺术行为相应表现为困乏沉静。外表上,已经没有了冲动和轻狂,似乎变得稳重而平静,其实内心深处波浪刚刚掀起,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变革。这时期常伴有种种无名烦恼和主体的迷失,恍恍惚惚,心失其所,甚至于疯疯颠颠,不知己之所处、己之所为。对创作相当冷漠,有时连照相机都不想碰一下,出现懒动的倾向。正是在这种恍惚的状态下,艺术的另一历程开始了,主体的潜意识挣脱意识的奴役,变得相当活跃,各种困惑主体的问题一连串反馈到意识中来,迫使主体去思考,去省悟,去自觉打碎既得的成果,改变和调整心态,舍弃旧我,重构新我。如果说初境是认知阶段,那么困境就是参悟阶段,是形向意、实向虚的过渡,是提高艺术层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境界。困境很折磨人也很磨炼人,常常翻来倒去,穿心揪肠,欲续还断,欲罢不休,苦风愁雨,痛煞斯人。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这是烈火炼纯钢。然而要真正摆脱困境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犹如僧人求佛,在此将悟未悟之际,极需坚强的毅力和灵敏的智慧,忍天下难忍之苦,修天下难修之事,破天下难破之迷,悟天下难悟之理,证天下难证之果。突破困境最好的策略是以静制动,以守为攻,以退为进。要把初境中提起放在心上的东西放下,虚谷以待。不妨看点老子的《道德经》,读些佛经,参悟道的玄妙,禅的空灵,放开自己,放开勉强的努力,顺其自然,自自在在,飘飘逸逸,听任直觉启示,无为而无不为。必要时甚至“封机绝摄”,来个冷处理,消灭心头妄火,把漫射外面的神光收敛聚焦返照内心,向心处用功夫,向影外用功夫。一旦机缘成熟,自然水到渠成,人不破境境自破。即便如此,能在短时间出困境入化境的也仅是少数利根之人,大部份人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永生住于困境。三、化境 化境为白鹅出瓶之解脱,幼蛾蜕蛹之羽化,行云流水,往复自由,透透亮亮,圆圆融融,正所谓“山光晴后雨,江色晚一清”。化境是一种悟境,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业已超越了摄影矛盾的对立,把诸多分别统一于心灵之中。有一句歌词写得好:终点又回到起点,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化境就是螺旋形回归初时的平淡,磨难之后的返朴归真。十月怀胎的苦楚,分娩前的陈痛,都随断脐而化解为新生命的欢乐,又速归于平静。山虽万重而层次分明,天虽无垠而意境深远。一切的迷惑,一切的虚妄,一切的狂躁,恰似一场春雨后,缤纷残红流水去。化境是微妙境界,妙在一个“化”字。化是变化、化解、化合诸意,含变易之义,但与初境、困境时的变易有根本不同。化境的变易是融通、圆润、自然、微妙的,而后两者是对抗、生硬、别扭、粗糙的。初境是形变,困境是意动,化境是神化。初境的热情启动,困境的动量聚积,至化境就由量变上升为质变。出神入化,从初境的盲动困境的躁动变化为化境的灵动,展开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化境的微妙,其一表现为艺术风格的多样和层次的丰富,具有细密的分别。在前两种境界中,艺术主体的灵智尚未真正启发,摄影创作多为机械的摹写、生硬的排列组合,少有心灵的顺畅流露,因此单调雷同。及至化境,灵智得到发展,逐渐化形为气,化实为虚,化有为空,化意为神,心境顿然洞明,至虚灵至空灵,便或隐或现各各显出真元本性,衍化出自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且,化也大有讲究,并非一化就能登峰造极,大化小化深化浅化各有应境,化到哪种程度就升到哪种层次,大境中又生出许许多多小境,有了悟的,也有拖泥带水的,构成瑰丽的艺术伊甸园。其二表现为创作过程的流顺和艺术作品的情真意切。拆妙字,即是“少女”。清纯、柔和、飘逸是少女的风韵,也应是妙境的特色。进入化境,摆脱了功利诱惑,放下了执着勉强,变得自自在在,清清纯纯,坦坦荡荡,艺术与生命融化合一,一又化为无,一切皆由心发,无障无碍,真诚流露,妙趣自生。化境是清明境界,明在一个“静”字。静是宁静、清静、寂静。静是松弛、通畅、自由,是一无所有,空空寂寂的境地。水深则静,静既是修炼高境界的必具的心态,又是高境界必呈的心态。水静波平呈万象,惟静而后能清、能明、能空、能灵,才能天人合一,印证冥冥大道。静要彻底,静到无染、无相、无念、无住、无执,佛性湛然。静又不是不动。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静极而动,天然自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经历了艺术创作的坎坎坷坷,心得到了反复的锤炼,经过无量的洗炼,享受光明的沐浴,渐渐平静下来,宁静起来,荒漠成绿州,真算踏上艺术正道。此后,无论艺术心态、创作行为还是作品风格都有了本质的改变,技术技巧形式都趋淡化,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一切轻松随意,形直而意曲,理显而情深,意境幽深旷远。化境是大度境界,大在一个“空”字。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空灵妙有,有中之无,无中生万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空灵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境界大,世界小。心空才能纳宇宙万物,有容乃大。空是静的极致,悟的结果。放下心来便是真悟。虚心以待,没有偏见,没有成规,就能智慧,就有灵感,就时时创新。空灵中,思维任意纵横,无滞无碍,上可穷九天,下可达四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弛骋亿万里,随心所欲创意境。空,则灵气往来。空是大手笔,是大气度,是大气象,是大境界。化境又是自然境界,可遇而不可求,恰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中事。化境是努力解卸的松驰,灵性闪现的火花,应来不期而至,未应来强求反远,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入境前,迷迷朦朦,不识庐山真面目,却道山中多风光;入境来,空空明明,洞悉此山却也无。喝茶还是喝茶,拍照还是拍照,花开花落平常心。四、入境与破境境界的提升实质上是不断入境、住境、破境、转境的过程。所谓入境就是进入境界,住境就是滞留于境界,破境就是超越境界,转境就是此境界迁渡彼境界,统称为境界相。四种境界相中,入境破境为主,住境转境为从。其实,住境是入境与破境的缓冲,转境是破境的自然结果。入境是为了破境,入而不破就成住境,停留在一个层次上不能上去。破境是为了转境,即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作形象的描述,入境为加法,破境用减法。入境是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把原不具备的东西掌握好;破境是悟道的过程,把入境掌握的东西过滤,该放下的放下,把真正合乎本性的那部分纯化编入“心灵程序”㈢。这就是为学日增,为道日损。相应于摄影的三种境界,就是初境为学法,困境为执法,化境为破法。境界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细致、艰难的过程。从悟的程度来分,有有为境和无为境,是指境界的层次。有为境,关键是“取”,要学习,有吃苦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去承受别扭、生硬、不自然的训练。同时又必须明察秋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掌握好火候,文武适当,否则极易走火。无为境,关键是“舍”,要省悟,有空明的灵性和大度的气象,随机应化,否则春蚕自缚,难免入魔。从悟的迟速来分,有渐修和顿悟之别,是指修为的方法。修境的法门很多,但都应人而设,利根者当然最好是顿悟,平常根器必须老老实实,步步为营,渐修的好。凡做事都离不开入境破境。入境不易,破境更难。境界提升的关键在破而不在入。所谓破境,说穿了就是破执着破痴迷,层层深入,剥开假我,明心见性,呈现真我。相应于层次渐进次序,破境要破三个关。一破功利诱惑。对人来说,功利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形的诱惑。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功利圈里打转转,抱着利害成败、功名地位生活,患得患失,畏畏戚戚。功利使人变得世俗、世故、迟钝甚至愚蠢。功利的人会努力保持既得成果,唯恐失去,因而对未知境界心怀恐惧,无形中抵抗新事物,构成了通向高境界的障碍。心底无私天地宽。超越了功利,才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为出发点来片面地看问题,才能用公正的态度来探索真理,从而走入正道。二破情感困惑。从本质上讲,艺术是情感的,但情感有大情感和小情感之别,艺术需要的是近乎人类本性的大情感,而不是与个人利益攸关的情感倾向、情感偏向。人是情感的动物,往往受感情的支配而失去准确的判断能力,产生片面的认识。情感是最微妙的困惑,它象无形的绳子,缠绕出了千奇百怪的“情结”还叫人不明不白心甘情愿。情感倾向使人迷痴、迷朦、迷失。人最大的情感困惑,莫过于自恋,留恋于既成境界,成为破境的主要误区。作为艺术家,应该有超越自我的大情感,热爱一草一木,热爱一山一水,热爱整个人类,热爱整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挣脱自我的束缚,才能与宇宙合一。三破心智迷惑。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为人类带来了智慧,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苦难。智慧是人类的骄傲,又是人类错误的根源。人因为有了几乎无所不能的智慧,所以总喜欢以宇宙的主人自居,肆意征服一切而不顾客观规律,因此常常用错了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智巧只是小境界,拙朴才是大境界。人应该明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明了人的智慧是有限度的,明了自然力的伟大,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去智弃谋,大气度大智慧,聆听自然的启迪,聆听直觉的启示,师法自然,循道而行。如果破了上述三个关,心也就放下了,变得空白,空灵,至纯至真,这就是空灵的境界。应无所持而生其心。心不住一境,无境而全境,就生动自然,就能启发人潜在的真正巨大的能量,无为而无所不为。艺术拒绝计划。艺术境界的提升是心智修练的过程,自然也拒绝计划。入境破境都应该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上面提到过“境界的追求”,那不过是方便说法。就整个过程说,追求只能做为一种准备工作,真正得境必须放弃追求的心态。艺术境界也好,其他的境界也好,最终都归结为生命境界。纯正的艺术追求应该与生活融为一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得道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人未做好,既使学问再高,也不能说已把学问做好,那不过是假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与生命相结合,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吃饭、喝茶、睡觉之外别无二样的禅。艺无止境。任何一种高境界都只是相对于比它低的境界而言,境界之上更有境界。悟了道,得了境界之后,还要不断地实践,修正自己的见地和行为,以至忘我忘境,否则常常要从高境界中落下来,又变得不自然。不以境界为境界方是真境界,没有境界的境界诚为大境界。注:㈠禅宗故事。一日,南泉禅师正在参悟,刺史李翱求见,向禅师请教:有人在瓶里养了只小鹅,待鹅长大,因瓶口狭隘,无法脱身,困在瓶中,又不能打破瓶,也不能伤害鹅,如何救鹅?南泉禅师一听,便知所指困境,刹那间大叫一声:“李翱!”李翱自然应声:“在!”南泉禅师微笑,问:“出来了?”㈡禅宗喻参禅三种层次。第一层次,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停留于理性思维,认识是概念化的,见其名而未见其实;第二层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突破概念的束缚,但未彻悟,处于特异思维,既不见其名又未见其实;第三层次,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超越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分别,天人合一,了然真实。㈢人脑极象计算机,不过是个超巨系统,要复杂得多。人脑也有功能强大的“内存”,其中部分贮存先天遗传信息,部分贮存后天输入信息。人可以通过编制特殊的“心灵程序”向大脑内存输入信息。优秀的“心灵程序”可以发挥大脑更强的功能,而低劣的“心灵程度”会限制大脑功能的发挥,甚至制造“病毒”损害大脑机能。你,现在到哪个境界了?欢迎评论!

2,摄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哈哈,这些人回答的真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啊。其实,摄影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照片来表达摄影师的思想。这种有思想的照片,有些摄影师穷其一生也无法达到,因为他本人就没有思想。与商业照片不同,成功的照片可能没有人会出钱去买,但不代表它不好。国际摄影展上获大奖的照片,基本都是最高境界了,它可以让观看都与照片内容同悲同喜,深受感染。 至于曝光、构图之类的,那都是基础,掌握的再好也只能是合格,如果连这些都不能控制,那还叫什么摄影,只能叫照相。

3,摄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Ken Rockwell有个"摄影师的七级分类" 。

艺术家: 最高等级(相当于基督神话中的"天堂")
一个艺术家用一种叫照片的确实的形式把他的想象固定下来. 在这照片里他捕获事物的灵魂, 无论是真实的或是想象的, 而观众则对此作出反应.
一个艺术家是使用他的工具的大师. 在艺术创作中, 当他的灵魂飞迎他正捕获的东西时 一个艺术家超越了通常意义下的存在. 当他不创新时他可能学习使用他的工具. 但在创新时相机成为他的头脑的一个延伸, 在他可称为能手的技术方面他不作有意识的思考.
一个艺术家可能会有很多相机, 每一个有不同的用途.
类似地, 别的艺术家可能只有一个相机, 或者根本没有. 这无关紧要.
没有人见过他们的作品, 因为他们在提升自己的头衔方面十分笨拙. 那些善于做这个的把自己降级为灵魂出卖者. 不幸的是, 这意味着除非你认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落你不可能见到他们的作品. 好的艺术家们通常都觉得把作品展示给别人看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除非你和他们十分接近, 因为作品是他们的灵魂.
艺术家们用各种相机, 包括针孔的, 一次性的, 或者8x10的. 他们用任何所需的器材去创出他们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