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交往的发生有哪几个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简谈人际交往的 振宇心理方法,打造品质人生。跟随我,创造属于你的高品质人生。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 一、他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二、他根据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以及个体在表现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舒茨认为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是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团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包括: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与他人交往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支配 主动表示友好 期待他人情感表达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学家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 1910~ 1989),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 人们所付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收获,或者逃避某种惩罚,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人的行为服从社会交换规律,如果某一特定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的话,他就越会表现这种行为,而某行为付出的代价很大,且获得的收益又不大的话,个体就不会继续从事这种行为,这就是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了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和心理财富的交换。个体在进行社会交换时,付出的是代价,得到的是报偿,利润就是报偿与代价的差值。 社会交换过程中,包含了深层的心理估价的问题。个体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他们对报偿和代价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一定是根据物质的绝对价值来估计的,这是一个与心理效价有关的问题,所以,当个体对自己的报偿与代价之比的认识大于他人的报偿与代价之比时,也许会被别人所不理解或不认可。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在有些人看来根本不值得做的事情,却被当事人做的很有趣,而有些时候在别人看来是值得做的事情,却被另一些人所不齿。 人群关系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1880-1949),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5年的实验研究,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影响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物理和生理因素,而是社会和心理因素,特别是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因此,主张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职工士气着手,即要注意倾听和沟通职工意见、掌握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等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来提高生产率。 戏剧交往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1959年出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愿意与他人交往时,就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整饰自己,以便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由于他把人们的交际行为化做戏剧表演艺术,并且借用艺术的范畴和术语来解释人际互动和印象整饰,故称为戏剧交往理论,有时又称为印象整饰理论。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有哪些
经过相应的调查发现,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健康,那 么很难拥有和谐并且友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掌握,现在就从女人人际交 往中常见的心理我们来认识一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没有谁可以脱离这个家庭而自己 一个人生存,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尤其重要。 1、自卑心理。 有些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容貌、身材以及家庭背景、修养等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自 卑心理,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做事犹豫,缺乏胆量,习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交 流中无法向别人提供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感到与之相处是浪费时间,自然会 避而远之。 2、嫉妒心理。 有人说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当中,这点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 !在和人的来往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中对别人的优点、成就等不是赞扬而是心怀嫉妒,企望着 别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试想,一个心怀嫉妒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付出真诚 的行为,给予别人温暖,自然不会讨人喜欢。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间最忌讳猜疑,在人际关系当中这一点也很重要,无端怀疑别人。有些人总是怀 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没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风捉影,对人缺乏起 码的信任。这样的人喜欢搬弄是非,会让朋友们觉得她是捣乱分子避之不及。 自卑心理、季度心理以及多疑心理是女性最应该避免的,尤其是多疑心理,对于婚后的 女性很容易出现,因此这些女人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要注意并且避免才可以。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有哪些
心理效应是有非常多的,近因效应是其中的一个,是指人们在交际的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给人留下了印象,近因效应则是指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总是在头脑里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从而使人对于这个人或者是这件事有了一贯的看法,一般情况下是在比较熟悉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影响,对于人或者是事的片面了解过于主观而臆断,使决策信息失真。还有暗示效应,主要是指在没有对抗的一种条件之下,使用的抽象诱导以及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于人们的行为与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诱导人们按照某种方式去接受或者是行动的一个意见,使行为、思想以及暗示者的期望目标是相符合的。当然还有奖惩效应,也就是奖励与惩罚,对于学生行为来讲进行一种外部强化或者是弱化的方法,通过影响学生的一个自身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奖惩造成的行为强化或者是弱化,被称为了奖惩效应。除此之外还有首因效应、从众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