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
“鸟尽弓藏”的原义指鸟打完了,就把弓收藏起来;旧时用来比喻封建帝王取得政权之后,功臣遭到废弃或杀害;后比喻目的达到后,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鸟尽弓藏”。 运用示例: 1、三国·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2、宋·刘克庄《读韩信马援传》:“病厌鸢飞鼓噪,晚悲鸟尽弓藏。” 3、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小弟从征方腊回来,苦劝我东人隐逸。明知有‘鸟尽弓藏’之祸。” 4、现代·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5、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旦义军战败,将军对朝廷已无用处,鸟尽弓藏,免死狗烹的时候就要到来。”
鸟尽弓藏的意思
鸟尽弓藏的意思是指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详细释义: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成语示例:“小弟从征方腊回来,苦劝我东人隐逸。明知有‘鸟尽弓藏’之祸。”清·陈忱《水浒后传》。 三国·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惟有子房。” 清·遯庐《童子军 ·归田》:“敢脱巾攘臂要酬赏,只鸟尽弓藏自忖量,投戈还故乡。”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仲、范蠡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忍辱负重和励精图治,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仲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仲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仲,临别留下佩剑让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