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读余秀华巜我们爱过又忘记》
读余秀华巜我们爱过又忘记》
提示:

读余秀华巜我们爱过又忘记》

文 / 思







她的爱辽阔,大过世界能反馈给她的。她对大自然和她生活的横店村有着细腻深情的描摩和抒情,这些,给她爱以质朴与真挚的养份,而且让爱有韧性。




她的残疾又在她心头扑簌簌落下冷雪,落下细微的尘埃,诗歌精神里的高洁又让她感觉扭转了这一败局——我们完全可凌驾世俗眼光,去他奶奶的!于是她成了卑微而骄傲的一棵茅草、一株稗子,一粒菜籽,一块石头,她在这些大自然的天然生成的意象里找到同根同源,获得安慰,万物平齐,而只有人,才会有睥睨的眼光,不是吗?




你分不清,被爱的匮乏,在呼唤的循环单曲里终究哑默了,让人抽身而退?还是,她把爱给了另一位情人—— 诗歌,致使,她要的不过是爱的形式,她把它许嫁给了诗歌,至少,在人类诗歌这块自留地里,她孤独而爱的回声掷了回来,慰籍了她自己和我们。




这本诗集,她的诗里,爱情与孤独占了大部分,而或许,正是爱与爱而不得才让诗歌得以延续,不是吗?也许,让我们感到羞愧,与之相形见绌的却是,我们自己爱的匮乏与疲软。你听见她的声音了吗?比如下面两首:




1,《你说爱,我就悲伤》

像夜陷进夜,像句号圈住句号

像两个问号,同时躬下身体

村庄里植物有序

我们却在尘世里胡乱行走

你一说爱

那些假寐的悲伤重新回到身上

从这个坡走到那个坡

夕阳只留了一小半

而我们,用一小半的生命相爱

也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2,《初冬的傍晚》




阳光退出院子,退得那么慢

    其间还有多次停顿,如同一种哽咽

    北风很小,翻不起落在院子里的杨树叶儿

  炉子上的一罐药沉闷地咕噜,药味儿冲了出来

    击打着一具陈旧的病体

    她蹲在院子里,比一片叶子更蜷曲

    身体里的刀也蜷曲起来

    她试着让它展开,把一块陈年的爱割掉

……



发现余秀华描物状景非常厉害!只因她是从物体对象的视角出发,而非人对对象物客观审视的隔膜!几个动词“退”、“停顿”、“哽咽 ”、  “翻”、    “击打”,她将主客在悄悄中转换或消弥了,万物有了人性和平等性,因而倍加动人,不管是阳光、山雀、还是一草一木,令人耳目一新、感觉亲近得可以触摸,甚至,你就是那物之化身,主客不再对立和区分!她的诗集常有这种成功而令人难忘的描述。






另外不想说又忍不住说的几句:余秀华的诗感情挺真挚,这是最可贵的。但也略有不足,有些深广的境界不能达到,但诗常是碎片化的感觉、意念、思想,倏然闪逝,有时,某几首诗它并不能透出你的缺陷,甚至你自己也意想不到地出色,写出自己的特色也已经够了,因为,毕竟,对阅读者的闲暇来说,邂逅某几首好诗、我们只是在诗里相遇美好、领略其美已然足够。但从一个人总体的作品上看,包括他的其它文体,显然就拙不能藏了,因为无论如何,一个人的写作透出他人生的识见、智慧和锋芒……







2018/ 11/21

《我们爱过又忘记》余秀华
提示:

《我们爱过又忘记》余秀华

喜欢读诗,简单的喜欢某一句话、某一个词语或是某一个字,句与句之间随意拆分。很难自己去读懂诗歌隐藏的大故事。总是很快,第二次再看,或许会喜欢上另一个句子。

喜欢诗话,总能感到柔软的温度,连悲伤都是那么有诗意,更多的是喜欢轻描淡写、云淡风轻的日子。用梦与诗,重写自我。




《我们爱过又忘记》 余秀华

余秀华的诗就像在村子的小路上散步,风、水、天空、云朵都是可以触摸的。她说,诗歌通向灵魂,灵魂只能被自己了解。她说,如果有风,如果你冷,就点燃诗集,片刻取暖。




[if !supportLists]1、[endif]一朵在早晨摇晃的苦瓜花,蜜蜂在秘密的时间里来过,模仿出幸福的姿势。

[if !supportLists]2、[endif]我依然走在你的身后,习惯在你的影里。

[if !supportLists]3、[endif]时间和注满时间的阳光一样,有木棉的沉香。天空的蓝是从南方来的,微风也是。

[if !supportLists]4、[endif]在秋天,你注定要与田野来往,仿佛在那里才能收割良心。

[if !supportLists]5、[endif]我喜欢这黄昏,喜欢空气里喑哑的香气,和若有若无的钟声,从一棵树里发出来的,从一只鸟的翅膀里发出来。我喜欢这蓝色的,明亮的忧伤:这从云朵里缓缓落下来的光。

[if !supportLists]6、[endif]那一刻,时光绿得响亮。空气一碰就裂。

[if !supportLists]7、[endif]一只鸟低低地悬在那里,承受天蓝的蛊惑,不停地从翅膀里掏出云朵去挡那样的蓝。

[if !supportLists]8、[endif]我喜欢这荒芜里毫无节制的美,我只希望在这个屋檐下一直坐下去,而不愿和任何一个人把这样的时辰虚度。

[if !supportLists]9、[endif]江南的桂花开了,寂寞成片成片地香。

[if !supportLists]10、[endif]我没有想过的告别,阳光依旧在院子里。我没有想到的远方,只有这一院子的阳光。

[if !supportLists]11、[endif]摘豌豆是一天里最漂亮的时辰,不说脆生生的阳光,棉麻一样的风。

[if !supportLists]12、[endif]有人自远方来,叩我柴扉,许我桃花。我无法知道我和命运有怎样的约定,我唯一能做的是顺其自然。

朗读者第一期至第十期完整版书单(2)
提示:

朗读者第一期至第十期完整版书单(2)

  朗读者:陆川   朗读篇目:《藏羚羊的跪拜》   选自图书:《藏羚羊跪拜》   作者:王宗仁   朗读者:斯琴高娃   朗读篇目:《写给母亲》   选自图书:《顺从天气》   作者:贾平凹   朗读者:丁一舟 赖敏   朗读篇目:《你是我不及的梦》   选自图书:《你是我不及的梦》   作者:三毛   朗读者:张家敏   朗读篇目:《生如夏花》   选自图书:《飞鸟集》   作者:泰戈尔   朗读者:张鲁新和学生   朗读篇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选自图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   朗读者:姚晨   朗读篇目:《阿长与》   选自图书:《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朗读者:程何 刘阳   朗读篇目:《堂吉诃德》节选   选自图书:《堂吉诃德》   作者:塞万提斯   朗读者:曹文轩   朗读篇目:《草房子》   选自图书:《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   朗读者:李立群   朗读篇目:《我的理想家庭》   选自图书:《老舍散文经典》   作者:老舍   朗读者:维和英雄和张国强   朗读篇目:《等着我吧》   选自图书:《西蒙诺夫选集》   作者:西蒙诺夫   朗读者:王蒙   朗读篇目:《明年我将衰老》   选自图书:《明年我将衰老》   作者:王蒙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   朗读者:江一燕   朗读篇目:《晶莹的泪珠》   选自图书:《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作者:陈忠实   朗读者:汪明荃,罗家英   朗读篇目:《老夫老妻》   选自图书:《冯骥才文集》   作者:冯骥才   朗读者:秋爸爸、秋妈妈   朗读篇目:《给我的孩子》   选自图书:《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作者:王海桑   朗读者:李宁   朗读篇目:《做一个战士》   选自图书:《巴金散文》   作者:巴金   朗读者:翟墨   朗读篇目:《海燕》   选自图书:《海燕》   作者:高尔基   朗读者:樊锦诗和好友   朗读篇目:《莫高窟》、《在敦煌》   选自图书:《文化苦旅》、《在敦煌 季羡林散文新编》   作者:余秋雨、季羡林    【朗读者第九期:家】   朗读者:王耀庆   朗读篇目:《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选自图书:《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作者:扬·马特尔   朗读者:梁晓声   朗读篇目:《慈母情深》   选自图书:《年轮》   作者:梁晓声   朗读者:邹市明 冉莹颖   朗读篇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选自图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   朗读者:毕飞宇   朗读篇目:《推拿》   选自图书:《推拿》   作者:毕飞宇   朗读者:赵文瑄   朗读篇目:《老猫》   选自图书:《朗润集》   作者:季羡林   朗读者:潘际銮   朗读篇目:《告全国民众书》    【朗读者第十期:味道】   朗读者:张小娴   朗读篇目:《爱情的餐桌》   选自图书:《谢谢你离开我》   作者:张小娴   朗读者:胡忠英   朗读篇目:《吃胆与口福》   选自图书:《笑红尘》   作者:古龙   朗读者:张艾嘉   朗读篇目:《走出非洲》   选自图书:《走出非洲》   作者:卡伦·布里克森   朗读者:吴纯   朗读篇目:《贝多芬传》   选自图书:《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   朗读者:叶锦添   朗读篇目:粤语《葬花吟》   选自图书:《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朗读者:叶嘉莹   朗读篇目:《咏莲》   选自图书:《迦陵诗词稿》   作者:叶嘉莹

《朗读者》第一期内容
提示:

《朗读者》第一期内容

  不知昨晚有多少人如我一样,看了央视一套的新节目《朗读者》。   央视爸爸在继《中国汉字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再放大招,《朗读者》将文字里蕴含的蓬勃力量通过朗读的方式传达给众人。   片头里董卿说:“多长时间没有阅读了,很久了吧,大家都觉得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的确,关于朗读最深的记忆似乎停留在中学时代每日的早自习,老师们要求大声朗读出语文或英文课文。中学毕业之后,随着手机、ipad和kindle的慢慢普及,连阅读一本纸质书的机会都在逐渐减少,更别说大声朗读了。   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朗读的有文学节选、歌曲歌词、婚礼致辞和书信。   每一个朗读者将自己的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将这些传世佳作相结合,与文字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向听众们娓娓道来。   第一个朗读者是濮存昕。   每一次朗读前都会有董卿对嘉宾的一小段访问和邀请学者对被朗读文章的背景介绍。   董卿问濮存昕:“生命中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可以这么说,没有他就没有濮存昕?”   于是小仙第一次知道原来濮存昕小时候是个残疾儿童,外号濮瘸子,是荣国威大夫医好了他,让他摆脱了自卑和欺凌,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而这篇文章,便是濮存昕献给荣大夫的。   阅读的文章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节选,而宗月大师恰恰也是老舍先生生命中遇见的很重要的人,那个点亮了他善意的人。   很喜欢濮存昕朗读的姿态,捧着一本书,一边朗读一边在台上缓缓踱步,姿态从容,仿佛与你一同在家中,你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冬日里,房间壁炉中燃着一炉火,他就在你面前静静的朗读着,时不时抬眼看你。   文字间满满的感恩之心。   第二个朗读者是蒋励。   她是北京某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曾经作为无国界医生到阿富汗地区为那里的产妇接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接生了几千个婴儿,并且做到了无一名孕妇死亡。   在朗读前蒋医生的讲述中,可以感受出她对医务工作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蒋医生不仅心美,人也很美。   在她对救援工作的讲述中,下面这幅图片带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生活在战火区普通民众的困苦和无助,而其中最为艰难的无疑是妇女和儿童。   蒋励医生和同为无国界医生的三位同伴一同朗读的是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Bob Dylan的作品《答案在风中飘扬》,也是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珍妮在脱衣舞会中所演唱的歌曲。   他们朗读的这首歌词也让小仙热泪盈眶。   去年听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个摇滚歌手的时候小仙虽然很懵逼,但也没有真的去搜索他的生平和歌曲来了解。后台里姚谦说Bob Dylan的歌词是非常接近于诗歌的,而诗歌可以让阅读者在阅读时参照自身生活经理产生很多的联想,这也是诗歌最有力量的一个原因。   歌词全文如下: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oma man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ll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冲刷入海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获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望见天空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听见人们的哭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战争是政治家们的博弈,平民们渴望的只是平安的生活。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第三个朗读者是柳传志。   董卿这么介绍柳传志。   在谈起从前经历的时候,柳传志笑说如果当初圆了梦想,成功的当了飞行员,就不会遇见现在的老婆,有了儿子,不会创办联想,也没有现在的柳传志了。   小仙有时也会感慨,人生中会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选择题,你选择拥有某些东西的同时,同时也是在选择舍弃某些东西,一个一个不断的选择结果相累计,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柳传志朗读的是在儿子柳林的婚礼致辞,给他的一封信。   信里无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全是对儿子的爱意,更妙的是还有对儿媳妇的喜爱和对亲家养育出这么好的女儿的感激。   柳传志说: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许多的父母希望孩子有高学历、能赚钱、找个好对象...对孩子有许许多多的期望,可是儿女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不需要承载父母的理想和去过父母眼中所谓“正常人的生活“,儿女只是你们的儿女,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人生。 “父亲的话让我无比温暖,在我的一生中,经历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我父亲的这句话,让我直面环境,坦荡相对。 ……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尤其是此刻,我从沙场上退下来,希望要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希望梅林、康乐永远相亲相爱,这是柳家的传统。”   父母最棒的养育,不是把子女教育得活成父母所想要的样子,而是子女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平凡还是卓越,身为父母都一样感觉骄傲。   血缘,让我们有着特殊的羁绊,而不是互相折磨牵绊。   第四个朗读者是一对夫妻。   丈夫因为对妻子的一个承诺,用十年时间,倾尽所有,为妻子打造了一个鲜花山谷。   特别平凡的夫妻,妻子在叙述时说:”他是一个特别浪漫的男人,所以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小女人。“   他们俩相互依偎着互读情诗的样子特别和谐。   沐浴在爱中的人,是会发光的,而他们俩,都在发光。   他们朗读的是朱生豪情书。 “你也许不会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爱,但实际见了你面的时候,你比我想象的更美好的多,可爱的多。 你不能说我这是说谎,因为如果不然的话,我蛮可以仅仅想忆你自足,而不必那样渴望着想见到你。 我遇见你,就想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我爱一百个人,或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也终将永远彷徨。你是我独一无二的,我将永远永远多么多么地喜欢你。”   朱生豪一生给他的妻子宋清如写了大量的情书。   在生活中,他们也的确会给对方写下一些文字和情书。   董卿拿出了几本他们的家庭文集,纸张能看出有些旧了。丈夫在大庭广众之下平和、从容地念出写给妻子的情诗,没有扭捏与害羞,就是这么大大方方念出我对你感情。   丈夫念着描绘想要给她生活模样的时候,妻子还在旁边给董卿讲解”他在旁边还有图“。   眉眼里都是溢出的爱意。   最后是董卿送给他们一句她很爱的诗句。 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祝你们都能遇见这样的爱情。   第五个朗读者是世界小姐张梓琳。   她朗读的是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   小仙非常非常喜欢这封信,所以贴出了全文。 亲爱的小布谷:   今年六一儿童节,正好是你满百天的日子。   当我写下“百天”这个字眼的时候,着实被它吓了一跳——一个人竟然可以这样小,小到以天计。在过去一百天里,你像个小魔术师一样,每天变出一堆糖果给爸爸妈妈吃。如果没有你,这一百天,就会像它之前的一百天,以及它之后的一百天一样,陷入混沌的时间之流,绵绵不绝而不知所终。   就在几天前,妈妈和一个阿姨聊天,她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孩子?我用了一个很常见也很偷懒的回答:为了让人生更完整。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是啊,我想她是对的。但我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自私吗?现代人说:“我喜欢小孩”,不自私吗?生物学家说:“为了人类的繁衍”,哎呀,听上去多么神圣,但也不过是将一个人的自私替换成了一个物种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对了,有个叫道金斯的英国老头写过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你长大了一定要找来这本书读读,你还可以找来他的其他书读读,妈妈希望你以后是个爱科学的孩子,当然妈妈也希望你在爱科学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式挣脱虚无。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 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以前我不是母亲的时候不敢说这话,现在终于可以坦然说出来了。甚至,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    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   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   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   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   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   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   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够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   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   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   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同样身为一个宝宝刚刚满百天的母亲,和张梓琳一样,完全能理解这篇文章。   身为父母,拥有子女原本已是”自私“,又如何能再更加自私将我多余的愿望一一强加于你的身上?   只愿你身体健康,笑容常在,人生少苦痛、少挫折、少不安,愿你一生一世每一日都可睡到自然醒。   最后一个朗读者是许渊冲老先生。   许老先生翻译了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当董卿笑问是否见了谁都递名片,老先生笑着回答说。   当念及多年前暗恋女同学所翻译的诗句,情到深处,依旧忍不住泪湿眼眶。   已经九十多岁的许老先生,如今依旧每晚伏案写作,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这份对于翻译工作的热爱连许多年轻人都要自愧不如。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真正朗读的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许老先生的学生,朗读的都是许老先生的翻译作品。   有《诗经》。   小雅•采薇   有莎士比亚作品。   如愿•人生七阶   哈梦莱   有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   约翰•克里斯多夫   许渊冲老先生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的文学世界里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   在第一期《朗读者》里,小仙所听出来的都是爱的力量,有感恩之爱、亲子之爱、情人之爱、仁者之爱,有小家之爱,也有对人性的大爱。   人生路上,便是不断的遇见,生命在遇见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碰撞出更加绚烂的火花。   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