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药中地随是味什幺药,有什么作用
生地黄,别名:地髓、原生地、干生地、地黄、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我国各地均有生产。 生地黄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生地黄的作用: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 生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 能够治疗肝炎,生地黄配上甘草一起服用,临床实践证明,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生地黄的副作用和禁忌 生地黄禁忌: 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 药效区别: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黄和熟地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无论在外型上还是药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地黄的作用与功效(中药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一、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1、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2、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3、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4、治疗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5、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二、地黄的食用价值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1、宜食 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2、忌食 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三、地黄的观赏价值 地黄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地黄为重要药材。
生地黄的药用
生地黄【性味归经】甘苦,凉【功 效】清热 生津 滋阴,养血。 【主 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生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