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提示:

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一的物理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还是有些学生东凑西拼,学习物理知识及公式学不全。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1、参考系 :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2、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3、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4、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高中必修一物理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²-Vo²=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23235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提示: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 #高一# 导语】学习物理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无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篇一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2.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篇二   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篇三   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4.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篇四   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提示: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 #高一# 导语】物理思维是将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从已有的理性认识上获得新的理性认识。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3.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_m   当0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

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提示:

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1.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电场能的性质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   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2.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F合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3.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交流电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i值,次级u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4.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5.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电场线的特征   (1)电场线密的地方场强强,电场线疏的地方场强弱。   (2)静电场的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孤立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场线止无穷远处点。   (3)电场线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   (4)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电场中并不存在。   (5)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且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1)正、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   特点:   ①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   ②e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不同。   (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   特点:   ①沿点电荷的连线,场强先变小后变大。   ②e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中垂线)垂直。   ③在中垂面(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0等距离各点场强相等。   (3)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中电场线分布情况特点:   ①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0。   ②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0。   ③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   (4)匀强电场   特点:   ①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0。   ②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0。   ③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   (5)匀强电场   特点:   ①匀强电场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同向的直线。   ②e电场线的疏密反映场强大小,电场方向与电场线平行。 6.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提示: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2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3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4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5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vt/2=v=(v0+v)/2   2、vx/2=   3、△x=at2{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a=gv=gth=1/2gt2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7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   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纸带问题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x5+x4)-(x3+x2+x1)]/9T?   (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如何学好高一物理知识   一定要将书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先弄明白   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题海战术,但一定要勤于思考,物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多思考可以逐渐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二级结论以及模型,建议少记,如果记忆,一定要牢记对应的条件,不过更建议一切从基础出发去分析,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比较努力,很多基础的知识点记忆的要比较好,但是解题没有思路,成绩提不上来,我们可以多沟通一下,找出原因,予以解决。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提示: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 为你整理的《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9.765m/s2。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10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力的概念,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处所着手,明确它与周围哪些物体发生作用,运用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做出判断。结合运动状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物体平衡的条件进而确定力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分析受力时,只找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体的力,在分析其它物体受力时再考虑。   (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4)受力分析的步骤:先重力,再找弹力,再摩擦力,最后其它力:象磁场力,电场力。   (5)养成作图的习惯,要检查受力图中所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特别要检查受力分析的结果,是否满足题目给定的条件(平衡状态,沿各方向合力应为零)避免缺力或多力。 3.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ⅱ)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   (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   (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4.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5.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   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即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同一速度。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的损失。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提示: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 #高一# 导语】高中物理知识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一项科目,要想学好物理,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知识。下面就让 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一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二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三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提示: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1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3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5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6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