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宽容的事例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生活中宽容的事例为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描写。 正文: 宽容是善良,有爱心,是一种积极美好的心态。宽容让我们常常快乐。 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用上宽容,如果一个同学把你的桌子给推倒了,不要去跟他计较,想想他是不是有要紧事急着出去呀?如果遇见一个无理取闹的人,换位思考,是不是他没有朋友,想引人注意他?这时你就会觉得他很可怜,同情他。宽容让我们少了争吵,多了和气。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例:有一天,我在校门口旁的小店买了一根冰激凌,还没吃到三分之一,校医突然走过来,抢掉我手上的冰激凌,就丢到垃圾桶了,说这天气不适合吃冰激凌,吃了会拉肚子,我很气愤,但转念一想,校医天天说要健康,肯定还没有吃过冰激凌这种好吃的东西,有些嫉妒。 这样一想,我的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她吃不了就来扔我的,不让我吃,这又觉得她很可怜,看着别人吃,可自己又吃不了,这种感觉一定很不好吧。 于是,我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想一想,我的心了就好受。宽容给了我另一种快乐。 宽容,希望我们都拥有这种心态,那我们的世界会到处充满爱。家庭会很和谐幸福。宽容让我们变得快乐,变得善良。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关于宽容的事例有哪些?
1、周总理宽容故事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宽容。 2、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 3、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宽大为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地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讲究。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亏。” 4、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5、林肯总统对待政敌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扩展资料: 宽容的五大好处: 1、宽容的人总是记住别人的好处并心存感激,而且乐于助人,所以他也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2、宽容的人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财富、成功与快乐,所以他是快乐的; 3、宽容的人总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长处,所以它的朋友很多,人缘很好; 4、宽容的人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具有成熟的双赢人格和品质,所以愿意与他合作的人很多; 5、宽容的人不会计较得失,知足常乐,所以他的幸福与快乐指数很高。
古代关于宽容的例子
1 著名诗人歌德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时常抨击他文章的人,这个人又当着歌德的面出言不逊,乱说一气,并且挡道不让.歌德微微一笑,闪在一边,并不做任何分辨.旁人看了很生气,劝歌德要反唇相讥.歌德笑着说:“我若和他一样,岂不也成了疯子?”
2 蔺相如三让廉颇宽容,诸葛亮七纵孟获是宽容,鲍子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更是宽容.
3 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国外关于宽容的名人事例
1、卡耐基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位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说了卡耐基的许多坏话,他并不明白卡耐基也出席了这场宴会。 当时卡耐基正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这使得宴会的主人十分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的样貌。 当那位说他坏话的商人发现他就在旁边时,感到十分难堪,正想从人丛中溜走,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带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就这样,那个商人之后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2、罗斯福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宽容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宽容的三条理由。 3、曼德拉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 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 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 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 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曼德拉后来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 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4、林肯 林肯从小家境清寒,12岁时就被迫离开学校,去当伐木工人。他每次都在自己砍倒的树木上写了一个自己名字开头的“A”字。但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砍伐的木头上被人写了一个“H”。显然,有人偷盗了他辛苦的劳力成果。 林肯很生气,回家对继母说:“一定是那个叫亨德尔的家伙干的,我要去找他理论!”继母看着林肯说:“孩子,先别急,先坐下来听我讲个故事。” 于是,继母跟小林肯讲了猎人班普的故事: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个叫班普的猎人,经常在森林中放置捕兽器抓捕猎物。因为他总是把捕兽器放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所以每天几乎都会捕到猎物。有一天他去收捕兽器的时候,发现上面只有动物脱落的毛,却不见动物踪影。 班普很生气,他想动物一定是被别人偷走了。于是在纸上画了一张很生气的脸,放在捕兽器上。第二天他又去收捕兽器,发现捕兽器上有一片大树叶,树叶上画着一个圈,圈子里有间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一只狂吠的狗。班普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 他想:明明拿走了别人的动物,为什么还画这个图呢?他觉得应该和这个人见面说说理。于是,他又画了一个正午的太阳,还有两个人站在捕兽器旁边。 第三天中午,班普来了,看到有一个全身插满了野鸡毛的印地安人站在那里等他。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打手势来对话。印地安人用手势告诉班普:“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不可以在这里放捕兽器。” 斑普也打手势说:“这是我放的捕兽器,你不能拿走我的猎物。”两个人比手画脚的样子很好笑,相互看着都大笑了起来。班普心想:与其多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朋友。于是他就大方地把捕兽器送给那个印地安人了。 有一天,班普打猎时遇到了狼群追赶,他被逼得跳下了悬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印地安人的帐篷里,伤口上还有印地安人帮他包扎的药。从此,他成了印地安人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打猎。 继母讲完故事,对林肯微笑着说:“你觉得班普做得对吗?”“他做得很好,这样就少了敌人,多了朋友。”林肯回答。“对呀,孩子,你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自己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不然的话,你就会在社会上到处树立敌人,很难成功。” “我知道了,妈妈。”林肯点点头回答母亲。林肯牢牢记住了母亲的教导,宽容的美德为他铺就了成功的一生,也让他的故事不断为后人所传诵。 5、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 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宽容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