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遗址的意义 1、圆明园的遭遇,是中华民族最近那段贫弱、苦难、屈辱历史的缩影,是一部沉重的活史书。无论这片废墟现在所具有的东西的多寡,都不影响这部史书丰富和苦涩的内涵及其无上的宝贵价值。圆明园遗址保护牵涉到多学科的问题, 需要宏观的文化视野。正是这种视野的多学科参照,才使我能够初步读懂这部“巨著”,从而认识到:保留并展露这片废墟,比用辉煌的古建筑取代或部分取代她要有意义得多!一部中国近代史,某种意义上就是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2、在这段历史中,有两件事是中国人民最为刻骨铭心的,一件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另一件就是震惊世界的英法侵略军焚烧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也有力地见证了“国弱受人欺”这个简单的道理。留住这一方遗址废墟,可以促使国人反思、自审,激发国人自尊、自信、自强,增强民族凝聚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她确实是一座理想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3、一座美仑美奂的皇家园林消失了,她转换为另一种生命,一种充满悲情、充满张力的文物的生命,并且有了自己的标志性脸面――西洋楼残躯。这片废墟,只要你看她一眼,就会立刻被她的无形磁场吸住,感到心灵震撼,进而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废墟之美的奥蕴。 圆明园有哪些特点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 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 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原为明代园林。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即雍正的花园。圆明园是康熙皇帝命名的。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有“万园之园”之称。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等朝150多年的不断增修扩建而成。 从建筑学的角度上来看,并没有太大价值。首先是它的中式的那一部分建筑,所谓宫殿楼阁、亭台碑碣、桥廊水榭均为清代风格,较之中国古代如唐宋时期建筑,已经是一个大的倒退。清代的艺术风格流行琐碎的雕刻和花哨的装饰。 清朝的建筑加上清朝的服装,构成了一副光怪陆离的图案,是审美意识上的倒退。圆明园中还有少量欧式建筑,约占总建筑的百分之二,全部属于洛可可风格,它只代表了西方古典建筑中一个颓废的流派,艺术价值非常之低。 扩展资料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封建统治的王朝—清朝。 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看来修建圆_园是为了避暑,这是原因之一。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满族皇帝个个都是好色之徒,对女人有一种进乎疯狂的喜爱。在关外,就是他们的父亲死了,他们也不放过他们父亲的妻妾们,不管老少美丑,个个通吃。满族喜欢抢劫,喜欢打仗的的原因就在于打胜仗后,可以有女人分。 再说当年,清朝王爷和一般普通的满人,在这方面就无所谓,可以更加的放纵,因为他们没什么祖制的挟制。进了关做了统治者,那就不可能放过汉人家的女子。一般的满人可以随意地抢劫财物,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或者干脆强抢汉人的女儿做他们的性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
圆明园
圆明园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