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竞争战略》([美]迈克尔·波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iDqQQC0ZxrwJaaNYnc98g 提取码:h1br 书名:竞争战略 作者:[美]迈克尔·波特 译者:陈丽芳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8 页数:452 内容简介:《竞争战略》是由当今全球战略、“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所著。本书及《竞争战略》、《竞争论》、《国家竞争优势》等作品被公认为管理学界的“*”。 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同一使用价值的竞争上采取进攻或防守的长期行为。波特在本书中提出了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并对这三种通用战略实施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他认为,所有企业都应该了解并制定相关战略,否则企业将在市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并导致市场占有率低下、缺乏资本投资,从而削弱自己的竞争优势。没有形成竞争战略的企业注定是低利润的,它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战略决策,向三种通用竞争战略靠拢。波特对竞争战略的研究开创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新领域,对全球企业发展和管理学研究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竞争战略》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创业者、管理学家及各大管理院校师生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迈克尔·波特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当今世界竞争战略与竞争力领域公认的,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他也是当今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在埃森哲公司和《时代》杂志对全球有影响力的50位管理大师的排名中,波特位居第1。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波特获得的崇高地位源于他所提出的“五力模型”、“三大战略”等理论。作为国际商业领域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波特至今已出版了18部作品。
《竞争战略》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 Porter))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Ex_1LjNt10_awR-7H6TGA 提取码:0vgh 书名:竞争战略 作者: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 Porter) 译者:陈小悦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10-1 页数:359 内容简介: 《竞争战略/波特竞争三部曲》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企业面对重大战略决策时所需的分析技巧:纵向整合、业务能力扩展、放弃通讯进入新业务领域等。有助于经理们对竞争者的突然行动、自身产业的新闯入者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化做出预测并做好准备。 一个行业内什么因素驱动竞争?竞争者将如何采取行动?行业将如何发展?制定战略计划者将如何对竞争者的行为做出反应?在长期内,一个公司如何才能始终占据最有利的竞争地位?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正是一本论述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商业概念即竞争战略的伟大著作。这本书演绎了公司管理层最关心的主要问题,全面展示了理解商业和竞争者们为的一系列分析技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波特给出了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的技术和工具。下面是一些例子:商业竞争中,决定竞争特征的基本因素;三种基本的行业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对于竞争者传递出的“市场信号”如何辨别并做出反应;对行业结构的发展做出预见;“抢先战略”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新兴市场中的有效竞争;选择进入新的行业。由对任何行业和任何特征的竞争者的分析入手,本书进一步关注到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产业下的竞争战略。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讨论了公司制定包括纵向整合、业务扩展、多元化和进入新产业等重要的战略决策的分析技术。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2000年12月,迈克尔·波特获得哈佛大学最高荣誉“大学教授”资格,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第四位得到这份“镇校之宝”殊荣的教授。 作为最受推崇的商学大师之一,波特教授撰写过17部书及100多篇文章。他提出的“竞争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和实践,其竞争战略思想是哈佛商学院的必修的科目之一。波特教授的书籍风靡全球,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这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再版32次。 波物教授不仅担任杜邦、宝洁、壳牌、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银行、英特尔、爱德华·琼斯、Navistar 等著名跨国公司的顾问,也在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83年,他曾应邀出任美国里根总统的产业竞争委员长主席一职,帮助推动了1980年美国乃至世界的有关竞争力的初始工作,带动了当时美国经济的复苏。 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格雷厄姆一都德奖”、“亚当·斯密奖”、“查尔斯·库利奇·巴凌奖”,还已经累计5次获得“麦肯锡《哈佛商业评论》最佳年度论文奖”,是全球许多国家、州长、市长和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顾问。
企业在选择股利分配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企业在选择股利分配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法律限制 1、资本保全的限制 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减少法定资本,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则不能支付股利。 2、企业积累的限制 为了制约公司支付股利的任意性,按照法律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必须先提取法定公积金。此外还鼓励公司提取任意公积金,只有当提取的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才可以不再提取。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的利润净额才可以用于支付股利。 3、净利润的限制 规定公司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发放股利,以前年度亏损足额弥补。 4、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 由于股东接受股利缴纳的所得税高于其进行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于是很多国家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积利润,一旦公司的保留盈余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税额。我国法律对公司累积利润尚未作出限制性规定。 5、无力偿付的限制 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无力偿付负债,或股利支付会导致公司失去偿债能力,则不能支付股利。 二、股东因素 1、稳定的收入和避税 一些股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股利,他们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他们认为通过保留盈余引起股价上涨而获得资本利得是有风险的。若公司留存较多的利润,将受到这部分股东的反对。 2、控制权的稀释 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就会导致留存盈余减少,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而发行新股必然稀释公司的控制权,这是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们所不愿看到的局面。因此,若他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购买新股,宁肯不分配股利。 三、公司因素 1、盈余的稳定性 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基础。盈余相对稳定的公司相对于盈余相对不稳定的公司而言具有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因为盈余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高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 2、资产的流动性 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而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是公司经营所必需的。 3、举债能力 具有较强举债能力(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有关)的公司因为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的现金,有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公司则不得不多滞留盈余,因而往往采取低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而往往少发放股利,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股利。 5、资本成本 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股利政策。 6、债务需要 具有较高债务偿还需要的公司,可以通过举借新债、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偿还债务,也可直接用经营积累偿还债务。如果公司认为后者适当的话(比如,前者资本成本高或受其他限制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将会减少股利的支付。 四、其他限制 1、债务合同约束 公司的债务合同,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往往有限制公司现金支付程度的条款,这使公司只得采取低股利政策。 2、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公司折旧基金的购买力水平下降,会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重置固定资产。这时盈余会被当作弥补折旧基金购买力水平下降的资金来源,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公司股利政策往往偏紧。 扩展资料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时,应遵循四个步骤: 1、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即确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率,在此资本结构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达到最低水平; 2、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数额; 3、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 4、投资方案所需权益资本已经满足后若有剩余盈余,再将其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利分配
企业在选择股利分配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在选择股利分配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法律限制1、资本保全的限制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减少法定资本,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则不能支付股利。2、企业积累的限制为了制约公司支付股利的任意性,按照法律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必须先提取法定公积金。此外还鼓励公司提取任意公积金,只有当提取的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才可以不再提取。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的利润净额才可以用于支付股利。3、净利润的限制规定公司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发放股利,以前年度亏损足额弥补。4、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由于股东接受股利缴纳的所得税高于其进行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于是很多国家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积利润,一旦公司的保留盈余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税额。我国法律对公司累积利润尚未作出限制性规定。5、无力偿付的限制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无力偿付负债,或股利支付会导致公司失去偿债能力,则不能支付股利。二、股东因素1、稳定的收入和避税一些股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股利,他们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他们认为通过保留盈余引起股价上涨而获得资本利得是有风险的。若公司留存较多的利润,将受到这部分股东的反对。2、控制权的稀释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就会导致留存盈余减少,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而发行新股必然稀释公司的控制权,这是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们所不愿看到的局面。因此,若他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购买新股,宁肯不分配股利。三、公司因素1、盈余的稳定性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基础。盈余相对稳定的公司相对于盈余相对不稳定的公司而言具有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因为盈余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高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2、资产的流动性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而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是公司经营所必需的。3、举债能力具有较强举债能力(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有关)的公司因为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的现金,有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公司则不得不多滞留盈余,因而往往采取低股利政策。4、投资机会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而往往少发放股利,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股利。5、资本成本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股利政策。6、债务需要具有较高债务偿还需要的公司,可以通过举借新债、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偿还债务,也可直接用经营积累偿还债务。如果公司认为后者适当的话(比如,前者资本成本高或受其他限制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将会减少股利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