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占地约15000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占地约15000什么
提示: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占地约15000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占地约15000平方米。 平方米(m²,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定义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在生活中平方米通常简称为“平米”或“平方”。港台地区则称为“平方公尺”。 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1㎡(1平方米)=100dm²(100平方分米)=10000cm²(10000平方厘米)=1000000mm²(1000000平方毫米)=0.0001公顷=0.000001km²(0.000001平方千米)=0.01公亩=0.0002471054英亩=0.0000003861平方英里=10.763910417平方英尺=0.0015亩。

求中国历史博物馆“古代中国”的简介,急急急急急急急!
提示:

求中国历史博物馆“古代中国”的简介,急急急急急急急!

古代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 。“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
新石器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前者是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具有彩绘和绳纹为特色,称为彩陶文化;后者以轮制黑陶为特色,称之为黑陶文化。一个是代表原始农业的母系氏族社会,一个是代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冶铜业已有明显发展和开始的奴隶社会 。它们分别出现于公元前5000 ~ 前3000年与公元前2900 ~ 前2000年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是该阶段后期的代表人物,表示已转入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初期国家阶段。传说人物来源不一,反映各氏族部落的融合过程 。它代表华夏文化核心区的出现。
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它使黄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济之间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接近、交往、斗争、融合,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并作为凝聚核向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区与北方的红山文化地区扩散并逐渐进行整合,最终纳入华夏文化。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而留下的六国 ,统 一 了诸夏 ,开创了以后延续了2000 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由于秦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立郡县和确定度量衡的标准等政策,对华夏文化扩散与华夏文化圈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秦把岭南收入版图以后,汉民多次大规模地向长江 、珠江以及云贵地区移民,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华夏文化。当地的土著民族,由于与汉族混居,除西南的山区以外,大多接受中原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成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北方,由于北面与西北都是干旱的草原与沙漠,当地居民以游牧为主。其南面的汉族则以农为业。由于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以及征战和防守的需要,汉人向北垦殖、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牧马,往往产生边境地区的相互斗争与掠夺。但是,双方经济上的互补产生的往来却是基本的。由于游牧民族善骑射、机动性强,往往越长城,进入中原。在东晋、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时,游牧民族大量进入边境与北方,并且建立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权。元、清两代,蒙古与满族还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在这种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过程中,给华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动力、形成新的整合。此外,与新疆、西藏地区,从汉、唐以后,由于民族迁移、政治与经济等原因,不仅彼此文化上有密切联系,而且使华夏文化有所扩大。
华夏文化的发展与扩大是在汉族与周边民族不断交流 、融合和整合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它不仅成为中国范围内的主体文化,而且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其共同所在地域被称为儒家文化圈,而且还通过华人的海外移民而带到世界各地。它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春秋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后来有儒释道,但是从汉时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它的以“仁”为中心,对个人要求“一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周围的人,要“孝、悌、忠 、信”;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则要求“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完整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成为华夏文化核心,也是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的重要差别。
汉语和文字亦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中包括的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 、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尽管彼此互通性较差,但文字的统一却弥补了此缺点,对华夏文化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汉字的方块具有特殊的笔画,而且一字一义、一字一音节、加上声调不同、同音多字使其文学形式丰富多采,在书写上也成为一种艺术。
由于华夏文化包括的地域辽阔,各地环境差异较大,戏曲、饮食、建筑等都在具有共同特征基础上出现各种唱腔与乐器调合的地方戏,酸、甜、咸、辣、风味不同的菜系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在节日上,春节是其文化区内的共同节日。

华夏文明史的六个起源性问题:第一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第二是中国彩陶的起源;第三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宫殿建筑的起源;第四是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五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第六是中国古城的起源。其中旱作农业、彩陶和文字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

雷棣资料急急急!!!!!!!
提示:

雷棣资料急急急!!!!!!!

  雷棣
  雷棣,现任国家联合会情报员。他的父亲雷润民曾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牺牲;1996年8月雷棣曾亲笔致信给联合国秘书长。雷棣坚强、热爱世界和平的信念感动着每一个人。

  中文名: 雷棣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
  出生日期: 1985年


  目录

  家庭成员
  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父亲雷润民,海湾战争后,联合国驻伊拉克-位科威特军事观察员。 1991年在伊拉克边境因车祸牺牲。2003被联合国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
  编辑本段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敬礼! 雷棣
  1996年8月
  编辑本段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1996年8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这个孩子叫雷棣,他的父亲雷润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望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在骨灰盒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而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注意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下决心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他还知道,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学习。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得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雷棣从小就注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去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费用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爸爸对我说过,‘记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雷棣正在成长,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