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帮我写一篇摄影鉴赏心得之类的文章,800字左右
学摄影的人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拍了一大堆照片,但是无法分辨它们的好坏。有时候面对仅仅因为角度或光线不同拍出的几张照片,也很难说出其中的差异和奥妙,那么鉴赏照片拍摄的优劣关键在哪里呢?
首先,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如果一张照片,影调处理得当、反差恰当(通俗点就是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并且层次丰富,过渡自然,这就是一张不错的照片了。一般来说,一张表现人物性格的照片最常用的是侧光,侧逆光或逆光,因为这样能使拍出来的照片具有立体感,使二维空间有三维空间的感觉。当然,一般的纪念照还是用顺光居多,以便能够清楚的交代人物背景,使纪念照变更有纪念意义。
比如这幅作品,有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作者把画面中的焦点——荷花放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使得主体更加醒目,而花上的水珠更加衬托了荷花的美丽。荷花前面的绿叶用逆光勾画出来并把它虚化使得它既没有喧宾夺主,又使整个画面具有立体感,背景的压暗也使荷花更突出,使观赏者有种愉悦的感觉。
而这幅照片则很平凡,观众看了是不会有多少印象的,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画面的重点无非是那几朵花,但无论怎么看那几朵花都差不多,颜色,大小,形状等等,不知看哪朵才好也就是说没有视觉焦点,整个画面色彩处理也很平淡,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仅仅构图较为工整,所以说这是一张翻拍式的照片,而不能成为一张作品。
另外,摄影构图非常关键,在一张照片中,该裁剪出去的部份应该坚决不拍进去,也就是说,除了你想要表现出来、想要传递给观赏者的那部分,其他的部分都应该裁剪。因为那些你不想表现的部分会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 ,使你的照片的“魅力”大大降低。(这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你除了要有“毅力”和“创造力”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比如在人物照中,你最要表现的部分通常应放在“ 黄金分割点”部分,因为这是画面中最容易吸引人们目光的地方。另外在拍普通人物照中因该注意周围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你要时时想到:摄影是二维空间而不是三维的。比如:在外面拍照时,如果你的头后面有一根树枝,洗出相片后很可能变为“头上长角” 的怪物。说到构图,它是和美术有紧密的联系,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多学学美术方面的知识,这能够使你的构图水平迅速提高。
我们来看这幅人像作品,首先从构图来说,采用了S型构图,这种构图最能体现女性的优美曲线。而且采用对角构图,使画面显得很活,把人物的头部裁剪了一部分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脸庞上。光线也用得不错,平光(稍微带点侧光)勾画了人物娇美的脸庞,并且打出了眼神光(这点很重要),而仰望的角度和大胆运用蓝色影调使被摄者具有高贵和冷艳的气质。这是一张不错的人像作品。
在人物照中,表情是灵魂,无论一张什么照片,如果人物表情,造型不好,我们都可以认为它是失败的。表情就是指人物的喜怒哀乐,例如儿童,他有高兴的时候,也有生气的时候,在高潮拍下时是很有魅力的一张照片,相反我们在儿童大笑时如果正巧拍下他眨眼的一瞬间,这就不用我说了——一张失败的照片!造型就是指肢体语言,要求自然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他变化。有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借鉴:古代有个国王,他左眼是瞎的,右腿是瘸的,他请了三位画师给他画像,第一位照本宣科的给他画了,国王大怒,杀了这位画师。第二位把国王画得眼不瞎,腿也不瘸,国王马上也杀了这位画师。第三位画师画的国王右腿踏在石头上眯着左眼弯弓射箭,国王大喜,重赏了这位画师。所以在拍照时积极表现美好的一面,想办法剔除和弱化缺陷是很重要的(纪实新闻照片除外),现在艺术照很受欢迎,道理就在这里。
这幅则完全是一张失败的照片。作者本意在表现少数民族人民劳动生活,但很遗憾,后面的那个女子眨了眼,而这恰恰是摄像中最为忌讳的,还不止这点,画面中也没有视觉中心,两人的神态动作都差不多,既便后面的人没眨眼,观众也不知该看谁。这样的照片是失败的。
摄影刚发明时是以黑白照存在的,而现在则以彩色居多,这也要求我们要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一张好的照片,它的色彩一定带有作者的情感趋向。白居易有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名句,这也是白居易这位大诗人用色彩传递了他向往和怀念美丽的江南的心情。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我们看到红、橙、黄等颜色,很自然地和太阳,火光联系起来,产生温暖热烈的感觉;而看到青、蓝等颜色,往往和天空,泉水联系起来 ,又会产生清凉恬静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但由各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于色彩的感受与喜爱也各不相同。总体要求就是和谐不刺眼 。
最后一点,个人创意是很重要的,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提倡个性的社会,一张照片如果能富有新意,一定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能使人们进入一个视觉新天地,当然,这样的照片也应该是符合人们的一般审的美情趣,而不是那种光怪离奇的东西。
2,100分求 选修课 摄影艺术与鉴赏 期末作业 评论一张照片 500字左右
布勒松的创作思想:把摄影看作人类思想和人性的载体,通过纪录人们的一举一动,表现人们的心理,进一步揭示人性深层的东西和人文主题。 表现手法:“在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当这个瞬间来临时,周围的诸种因素会排列成最具意义最为协调的几何形态,并显示出某一事件的完整面貌。这个瞬息即逝的瞬间,就是决定性的瞬间。摄影就是能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准确地抓住各项因素都达到完美状态的最关键的一刻,并把这一特定瞬间固定下来。”这就是法国纪实摄影大师布勒松"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念。所谓"决定性瞬间",就是抓住时机,通过摄影表现事物发展的艺术高峰。具体的手段是通过抓拍来表现决定性瞬间。 以上这幅照片是布勒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拍摄的,表现的是一些贫民在领取救济的情景。画面中,大部分人物表现为次要,唯一的主体是一个儿童,他正用茫然无神的眼光看着周围,作者抓拍到了最决定性的一刻,表现了作品的主题:中国人民正经历着深重的苦难,茫然而无助。
3,求摄影课的心得,3000字左右
没接触这门课程之前,基于这个时代发展变化考虑,我对它的理解仅限于用数码相机的创作,但当上了第一节课之后我明白,这才是对摄影及创作的回归,对原始和基础的探求。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社会在进步,但是这种传统机械式相机还是有无可替代的功用,也远未退出历史的舞台。要想在以后运用起数码相机此类衍生品游刃有余,学习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句话说 “美来自内心”讲得很有道理,看到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展示的一组组风光旖旎的照片,我觉得在具备专业知识的背后,更是用心在创作,快门之下的灵机闪现,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欲望,照片不仅是简单的风景静物写实,而且是一个人思维想法最惟妙惟肖地传达。
可光靠老师介绍,自己操作是另一回事。装胶卷、调焦距、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我慢慢实践和摸索,渐渐懂得了如何运用相机来拍照。我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先在大礼堂取景,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拍摄,“2.8光圈,快门速度1/250s,拍摄时间……”我详细记录每次拍照的数据。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指导,完成作业后,又利用剩下的胶卷搞“自由创作”——情景剧,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摄影知识。
几百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恰恰定格某一刻,是件“说来容易做不容易”的事。拍照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到底自己学好并用心创作,好的作品如同囊中取物,召之即来,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渗透想法和表现创意的一门学问、一种美学。“学以致用”,我相信,通过本学期对《摄影技术》的学习,是创作的一个起步,今后要不断运用这门知识,去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在此,特别感谢老师在本学期给予我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