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小白想学摄影要怎么开始呢,直接买相机吗?

你好!对于小白想学摄影,我给出的建议如下:
一、如果只是普通摄影爱好者,用于旅游或家庭摄影
你可到网上学习了解一下,摄影的基础知识和相机选购及使用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购一款微单相或基础级的单反相机,就足够用了。建议你最好还是选购一台微单相机,外出比较方便携带。目前,微单相机或基础配置的单反相机,像素分辨率也很高,用于发发朋友圉、制作个电子相册之类的,效果已经非常好了。因为也不放大使用图片,相片效果相对高端的单反相机拍出的效果差别不大。
二,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级的摄影师
就需要去专业的摄影教学机构学习或拜师求艺。一边学习,一边要多拍、多练。
选购相机,需要购买相对专业级的单反相机和常用的镜头。需要花销也比较大,最好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选购相机;不要过分追求高大上的相机和镜头,特别是有些镜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都有,刚开始学习摄影可选购常用的二款镜头,例:24-105mm变焦镜头和50mm定焦镜头。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根据需要再采购其它镜头。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2,摄影小白应该从哪些方面学起?
一、曝光三要素——摄影基本
拿到相机,首先要了解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曝光三要素决定照片的曝光情况,是最基本的摄影知识。除了要了解曝光三要素对于画面亮暗的影响,还需要知道它们对照片效果的影响。
1、光圈
光圈,是镜头中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孔径大小。光圈越大,如F1.4,同一时间进到相机的光线越多,直接表现就是画面亮度偏亮;相反,光圈越小,如F16,画面亮度偏暗。光圈大小与数值成反比:大光圈F1.4,小光圈F16。
光圈大小对照片效果的影响在于景深,景深是照片的对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直接表现就是照片背景清晰还是背景模糊。光圈越大,背景模糊,画面更加简洁,有利于突出主体,如拍人、拍花、拍静物等;而光圈越小,背景清晰,更有利于拍风景、表现拍摄环境,如风光摄影。
2、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快门速度越快,如1/1000秒,说明曝光时间越短,照片得到的光线越少,所以画面偏暗;快门速度越慢,如1秒,则曝光时间增加,画面偏亮。
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是定格画面还是记录光点轨迹。高速快门,可以定格住运动物体的瞬间姿态动作,在体育赛事、打鸟拍人中有很不错的效果;慢门,则可以记录光点的轨迹,表现画面的动感,如车轨、星轨、瀑布等。
3、感光度
感光度是衡量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一般用ISO表示。ISO越高,对光线的感应增强,所以画面亮度增加;ISO越低,对光线的感应减弱,所以画面亮度减弱。
感光度对画面的主要影响在于噪点:ISO越小,噪点不明显,画质较好;ISO越高,噪点明显,影响画质。所以一般建议使用低ISO,不得已再提高ISO。
二、拍摄模式——运用曝光
不同的拍摄模式,是相机对曝光三要素的自动调整程度不同。
1、自动模式(AUTO),快门、光圈和感光度由相机自动调整,适用于抓拍、新手等。
2、程序自动模式(P档),可以设置ISO,由曝光补偿来调整画面亮暗,本质是自动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适用于抓拍、新手使用,在于了解曝光补偿对画面亮暗的控制。
3、光圈优先(Av/A),手动设置光圈,相机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和感光度,再通过曝光补偿调整亮暗。适用于静物,如人像摆拍、风光摄影等。
4、快门优先(Tv/S),手动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自动设置,最后通过曝光补偿调整亮暗,适用于运动主体,如体育赛事、野生动物、光绘车轨等。
5、手动曝光(M档),有拍摄者调整曝光三要素,相机不对曝光进行干预,需要对曝光三要素有一定的了解,难度较大。
三、对焦——明确主体
对焦,就是保证主体的清晰,明确拍摄主体。
关于对焦主要知道三种模式:单次自动对焦AF-S、伺服自动对焦AF-C、手动对焦MF。
1、单次自动对焦,是半按快门后有“嘀”一声,代表对焦完成,适合静止的物体拍摄。
2、伺服自动对焦,在半按快门后会持续对运动物体对焦,适合运动主体的拍摄。
3、手动对焦,是最精准的对焦模式,但对焦速度较慢,在自动对焦失效时可以依靠手动对焦解决。
对焦失效的场合:
太过靠近拍摄,如微距;弱光拍摄,如夜晚;画面无反差,如纯背景。
四、测光——保证光线
测光,是为了让主体曝光正常,给相机提供曝光参数指导。其中不同的测光模式,是测光的区域大小不同,各有优势。
1、评价测光——测整个画面
评价测光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测光,在很多时候可以提供不错的参考,除了大光比画面之外,相对智能化。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测中间1/3区域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对画面中间1/3区域进行测光,有些相机的屏幕上会显示出一个圆圈,代表测光范围。适合主体在中间的场景测光,比起评价测光,在部分大光比画面中依然有效。
3、点测光——测3%的区域
点测光,最为精准,可以保证主体的曝光准确。但主体偏暗时,点测光会导致画面过曝;主体偏亮时,会导致画面欠曝,所以点测光的使用要特别注意,如逆光人像、大光比场景等。
五、白平衡——画面氛围
白平衡与色温有关,控制着画面的冷暖调氛围。
1、维持白平衡:一般选择“自动白平衡”,让环境色彩还原,不偏色,维持“白色的平衡”。
2、运用白平衡控制画面氛围:
想要偏黄暖调的效果,就调高相机的色温值,如日出日落、暖调人像等。
想要偏蓝冷调的效果,就调低相机的色温值,如拍摄蓝天、晨雾等。
六、构图——合理布局、分清主次
构图的目的,在于通过安排画面布局,让陪体烘托主体,重在表现主体。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三分法、中心构图、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框架构图等。
新手建议尝试三分法构图,相机上有九宫格辅助线,让主体落在辅助线上或四个交叉点上,会让画面更加美观。学会构图,不是局限,先千篇一律,再打破陈规,摄影不局限。
3,求一些简单的摄影技巧
卡片相机是家家户户普遍拥有的东西。不过相信大多人没有好好的读过说明书,或者根本没读过。
其实不管手头的相机是什么档次的,相信如果能物尽其用的话,就能拍摄出更好的作品。本帖主要是针对卡片相机而言的。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也希望能促进本版块的繁荣。希望大家经常能到这里发帖。本帖只讨论一些基础的摄影知识,若大家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看一些摄影书。
若本帖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也敬请高手指出。毕竟现在很久没玩卡片相机了。
一、如何去欣赏或拍摄一张照片
一张好的照片有三个要素。
主题、主体、取舍。
1、 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 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3、 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拍摄照片如同写文章。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主题,比如感想、意境等等。其次是选择主体,把自己要表达的想法通过一个主体表达出来。所以对主体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新手拍摄的照片大多毫无主体,就是说,根本就不明白照片里的主要的东西(或者人)是什么。毫无重点。
取舍,就是把影响主体表现的东西去掉。 新手拍摄照片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见到什么拍什么,把见到的东西都装进镜头里。 就好象,许多学生写文章,废话连篇。写了半天,写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与主题、主体毫无关系。摄影最大的技巧之一就是:简约而不简单。画面简洁,而意境无穷。
二、关于相机的选择
1、首先,相机如果能做到很小,又能保持很好的成像的话,相信专业的单反相机与镜头就没必要做的很大。 所以相机不是越小越好。 大的反而更好。
2、关于像素。很多人很在乎像素。事实上并非像素越大越好。关键在于图片传感器的大小。一般说,CCD与CMOS越大,成像效果越好,当然,镜头也很重要,只是卡片机的镜头都不是很好。所以CCD与CMOS面积就更重要。
3、当前的卡片机的CCD与CMOS面积 主要有 1/3 、 1/2.5 、1/1.7、1/1.6、1/1.8 英寸。 当然是越大越好。大CCD意味着低噪点。高画质。
4、至于变焦 参数,建议小变焦,大变焦成像往往不如小变焦。
三、对焦
半按快门(不要全按下去),相机就会提示对焦, 卡片机的对焦提示一般是用一个矩形的方块表示。那就是整个画面最清晰的地方。 但是卡片机的对焦功能很有限,往往效果很一般,因此建议用它的中心对焦。 即只能在中心这个点对焦。 如果要构图,把焦点移到中心以外的地方,那就先半按快门,然后中心对焦后,在焦点平面移动相机。 注意:是在焦点的平行面移动相机,不能偏离那个平面。比如说:拍人的时候一般都往双眼中间对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眼睛需要最清晰。对焦在全自动与全手动的情况都能用的。
四、自动与手动
便宜的傻瓜机一般不带手动控制的功能。或者只带部分手动功能。而带全手动功能的相机会贵一点。但是效果肯定会好一些。 因为机器不是人,再如何智能有时候也无法达到人需要的效果。自动档一般 是用P表示, 一般的相机都是在上方的圆形拨轮上。不过不同的相机不太一样。还是需要多看说明书。手动档一般用M表示。建议大家使用全手动功能拍摄。
至于全自动拍摄没什么好说的了。所以主要谈谈手动操作/
五、全手动拍摄。
1、ISO设置。现在的相机厂商一直在鼓吹自己的相机的最高ISO有多高。
但是我建议大家尽量使用最低ISO拍摄。ISO是数码相机模仿胶片相机的胶卷设计的。ISO越低,噪点越少, 画面质量越好,所以在光线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尽量用最低ISO。但是低ISO面临一个问题。ISO越低,需要的快门速度就越慢。所以在光线差的时候,会因为快门速度太慢而造成手持抖动而无法拍摄。所以如果光线太暗无法拍摄的时候,就应该提高ISO。逐级提高,直到手不会抖动。
2、白平衡。数码相机的色彩辨别方式不同与胶片。胶片相机是没有必要调节白平衡。所以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效果往往与实际色彩有偏差。于是就产生了“白平衡” 的调节。方法:进入白平衡设置里,手动调节。 用一张白纸对着光线。然后按下快门。 看到相机里拍摄出来的纸是白的就yes。 如果色彩有偏差,就重新调,有时候要调几次才准。
一般的专业摄影都是用灰卡。 我平时拍摄总是尽量用灰卡的。 但是对使用卡片机的朋友来说,没必要拥有那东西。用白纸代替也很准。
手动白平衡设置 一般是适合光线单一的场景。比如白天室外。像夜景这样光线非常复杂的场景,手动白平衡是没用的。用自动比较好。
3、光圈与快门。
稍微高端点的卡片机会提供手动光圈与快门设置。或者 “光圈优先”。“快门优先” 的功能。由于卡片机无法得到浅景深,难以虚化背景。 其实用什么光圈都差不多。没太大差别。一般来说大光圈适合特写。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小光圈适合拍摄大场景。 由于卡片机只能得到大景深。所以这些差别不是很大。
光圈值一般用 F2.8、F3.5、F4、F5.6、F8、11、F16、22 表示。数字越大,光圈就越小。 比如在上面我提出的这组光圈值里。F2.8反而是最大光圈。F22反而是最小光圈。大光圈表示透光的孔径做的比较大,入射的光也越多。
大光圈能得到更多的光线。所以如果感觉快门速度太慢,无法手持的话,可以开光圈。但是并不是光圈越大越好。 成像效果最好的光圈一般是F5.6-F11。
六、简单构图技巧。
很多人喜欢用中央构图。其实那是最没有美感的。最简单而实用的构图技巧是黄金分割线 构图法。
即构图的时候把摄主体放在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