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摄影技术 > 正文
翎颌鸨的生活习性
翎颌鸨的生活习性
提示:

翎颌鸨的生活习性

翎颌鸨其他鸨一样,是开阔而荒漠地带鸟类,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亦见于草原和荒漠中。它们常集合3-4只或12只左右小群。性情胆怯而机警。平时行动缓慢但善于奔跑。遇到危险时一般不起飞,而是迅速地跑开,蹲下藏匿于草丛中,只有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起飞时需要首先在地面上进行助跑。飞行的速度较慢,而且距离地面较低。飞行时沉寂无声,两翅煽动有力。体形略似鸵鸟,但能飞翔。如果敌害十分强大,就立即起飞,使之难于接近。由于体重较大,平常起飞时需要在地上小跑几步,助跑时头部抬起,嘴向前伸水平位,颈稍弓向前上方倾斜,双翅展开,重心前倾,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大步跨出,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其煽动双翅的频率也加快,直至双脚离开地面飞起。但在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飞起。飞行时颈、腿伸直,两翅平展,两腿向后伸直于尾羽的下面,翅膀扇动缓慢而有力,飞行高度不算太高,但飞行能力很强。如果有其他同类进入领地或者争夺配偶时,双方就会发生争斗,先是缓慢地接近,彼此以颈交握,用胸部互相推挤对抗,如有一方退却,另一方便紧随其后,继续驱赶,直至将其赶出领地。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就双双将头低下,靠近地面,双翅半展,肩部放低,肩羽和覆羽耸立,尾羽上翘,并向前立起呈扇状,露出白色羽毛,彼此靠近之后互相啄咬对方的嘴。 翎颌鸨会竖起头及喉咙上白色的羽毛来示爱。它们不怎么发声。杂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叶、嫩芽和种子等为食,也吃昆虫和蜥蜴、蛙、雏鸟、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有时也在农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觅食的时候头后部向上抬起,嘴尖向下,两眼注视地面,不时地转动头部,观察地面的昆虫、其他小动物和植物种子等。吃草时常常先用嘴将草咬住,颈向后缩,再用力抬头,将草拔断,然后吞下。有时伴随着两脚向前用力蹬地,身体向后退,双翅微展或半展。饮水时身体微蹲或用跗跖跪于地面,头部低下,将嘴插入水中,微微张开,然后将头抬起,嘴尖向斜上方,大约呈45度角,同时咽部快速运动,将水咽下,整个过程就象用匙从水中取水一样。

翎颌鸨的外形特征
提示:

翎颌鸨的外形特征

翎颌鸨体长55-75厘米,翼展135-170厘米,体重1200-3200克。身体粗壮,向后渐细。头平扁,颈长,颈椎16-18节。雄鸟的颈有特殊的皮下膨胀组织。嘴粗壮,端部侧扁,基部宽,嘴峰有脊并略下弯,嘴长常短于头长;鼻孔裸露。站立或行走时,嘴和身体均呈水平状,而颈垂直向上。翅长而宽,飞行有力而持久,仅在降落时滑翔。初级飞羽10枚,次级飞羽16-24枚。尾宽,短至中等长,尾端呈方形或稍圆,尾羽18-20枚。无尾脂腺。腿长而粗壮,胫的裸出部分和跗跖被网状鳞,足仅有前3趾,后趾消失,趾基联合处宽,形成圆厚的足垫,爪钝而平扁。具有喉囊,雄鸟的喉囊在发情期甚为发育,能充气鼓起,露出裸皮。受惊时头下低、弓背,尾羽向上展开呈扇状,双翅半张开,腕关节向下,嘴里发出“哈哈”的喘气声,其目的是想吓退来犯者,不让来犯者靠近。体羽灰白,接近沙滩色,上体有深褐色的斑点和条纹,但上覆羽略少。尾巴蓝灰色,有四阶清晰可见。顶帽有时由一个带隐蔽的斑纹的白色的翎羽,会耸立;脸部浅灰黄色,颈部白色,胸口两侧有丝状的羽毛组成一条黑色的长带。腿橄榄绿色或黄色。有二个亚种(原“翎颌鸨新疆亚种”Chlamydotis macqueeni,已独立为波斑鸨),略有不同,居住在加那利群岛的体型小一些,体羽色彩更强烈。 翎颌鸨全部图册网址

鸨科的分布范围
提示:

鸨科的分布范围

全世界共有11属25种。分布在非洲的种类最多,有25种,少数向北、向东扩展到古北区西部、亚洲和澳大利亚。中国有3属3种,主要分布在新疆、东北、内蒙古,越冬时见于西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部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加那利群岛、西班牙、西撒哈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伊朗、阿富汗、巴基斯但、中亚、蒙古和我国境内。中国在新疆、内蒙古及东北繁殖,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冬。分布于新疆喀什、天山、北塔山、克拉玛依、青河、奇台、叶鲁番等地,内蒙古大部草原和荒漠地区,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兴安岭,吉林白城地区,辽宁的本溪、锦州、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