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锡军的家庭背景怎样?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在2014年3月29日由瀚亚资本和《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地产金融论坛上发表“金融改革及其对房地产金融的影响”的主题演讲”
中文名
赵锡军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职 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2009,《依靠政策配合拉动农村需求》,《中国金融》第2期
目录
1个人资料
2教育背景
3工作经历
▪ 学术和社会兼职
▪ 讲授课程
▪ 科学研究方向
▪ 代表性学术成果
▪ 论文
1个人资料编辑
姓名:赵锡军 籍贯:无锡 职位: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副所长。曾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McGill University 、Sherbrooke University、 Nijenrode University。分别供职于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中国证监会、JP Morgan 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Price Water House会计公司,并担任多家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兼职专家、顾问,参与国内、外多个融资项目、培训项目的工作。主要从事国际金融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研究。曾撰写、翻译过《金融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西方公共财政》、《投资学》等多部专著,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国期货》等刊物上发表多篇金融、证券、投资、财务方面的论著。曾主持和参与亚洲开发银行、国家教育部的课题及中国――欧盟高教合作研究项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
2014年3月29日由瀚亚资本和《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地产金融论坛上发表“金融改革及其对房地产金融的影响”的主题演讲”[1] 并提出“市场多元化、丰富化影响房地产金融[2] ”、“金融市场体系与地产金融密不可分[3] ”、“定价机制的改革影响房地产金融”观点。
2教育背景编辑
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 1989年至1990年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和McGill 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 1995年 至1996年于Nijenrode University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
3工作经历编辑
1987-1988,中国人民大学助教;
1990-1994,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讲师;
1995-1999,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2000-200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2002-200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学术和社会兼职
1990-1994,北京长城资信评估公司企业部项目经理,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财务总监,深圳天极光电实业公司高级金融顾问;
1994-1995,中国证监会国际部研究员;
1997-1998,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顾问;
1996-1997,JP Morgan 银行北京代表处External Consultant,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融顾问;
1997-1998,普华会计公司金融专家,亚洲开发银行金融专家。
讲授课程
国际金融;
金融投资学;
金融英语;
国际收支研究;
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科学研究方向
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
代表性学术成果
著作:
2007,《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亚洲金融一体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国际结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证券投资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
2003,《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证券投资学》,人大出版社
2001,《现代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国际金融管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主要作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金融市场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
1999,《企业成长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XiJun Zhao and XiaoLin Song (2009),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 THEORY AND POSSIBILITY,ISTP,No.3. 774-777
2008,Impacts of Capital Regulation on Credit Growth of Commercial Banks,《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
2008,《金融衍生工具的税收问题探析》,《税务研究》第3期
2008,《人民币国际化坎坷前行》,《资本市场》第5期
2008,《赵锡军:金融改革与发展需要整体规划》,《银行家》第6期
2008,《寻找中国的“金融优势”》,《中国报道》第7期
2008,《赵锡军:商业银行将面临宏观经济变化三方面的挑战》,《银行家》第8期
2007,《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历史演变及中国的选择》,《中国金融》第1期
2007,《亚洲货币合作:理论与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2007,《必须遏制“偏快”转向“过热”》,《现代商业银行》第1期
2007,《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财贸经济》第7期
XiJun Zhao (2007), Co intergation Analysis of Evaluation Series among Domestic and Inetrnational Stock Markets,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No.7.
2007,《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政策浅析》,《经济日报》第9期
2006,《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第2期
2006,《Research on Asian stock Market Znfegration》,《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
2006,《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oporation in Asia: Retrospect and Fu》,《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
2006,《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进程、挑战与推进策略研究》,《财贸经济》第5期
XiJun Zhao(2006),Report o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10. 2005,《QFII:2004年的实践》,《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
2005,《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走势》,《中国金融家》第2期
XiJun Zhao (2005),Empirical Research on RMB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ISTP,No.4. 1468-1474
XiJun Zhao (2005),China s Securities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ISTP,No.4. 3-16
2005,《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趋势》,《中国外汇》第5期
2005,《个人财产对外转移风险的税收防范》,《中国税务》第5期
2005,《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推出背景、效用及策略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7期
2004,《QFII:启动正当时》,《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
2003,《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经济导刊》第8期
2003,《综合经营是趋势 金控公司唱主角》,《投资中国》第8期
2002,《中国保险产业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经济导刊》第10期
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
2002,《流通之际话欧元》,《科学中国人》第2期
2002,《入世后中国银行卡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信用卡》第3期
2002,《卖空机制应先于股指期货推出》,《证券导刊》第4期
2002,《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风险分析》,《证券导刊》第5期
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
2002,《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分析》,《经济日报》,2002-07-01刊
2001,《再融资呼唤进一步规范》,《上海证券报》,2001-08-01刊
2001,《跨入WTO后中国证券业的路该怎么走》,《经济日报》,2001-11-24刊
2001,《融资要有全球视野》,《国际融资》第1期
2001,《规范和发展我国B股市场的理论思考》,《金融科学》第3期
2001,《B股沉浮》,《国际融资》第4期
2001,《美国银行业:一个世纪的变迁》,《经济导刊》第5期
2001,《资本市场带来的银行创新》,《决策咨询》第8期
2001,《巴赛尔协议及其发展》,《经济导刊》第9期
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
2000,《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
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金融研究》第3期
2000,《外汇储备增幅有可能放缓》,《中国证券报》,2000-02-26刊
2000,《股票期权的几种实现方式》,《人民日报》,2000-02-01刊
2000,《谁能挡住日元走强》,《北京晨报》,2000-01-27刊
2000,《美元升、日元跌、欧元降中趋稳》,《北京晨报》,2000-02-17刊
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
2000,《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光明日报》,2000-04-20刊
1999,《一埸世纪未的金融战》,《中国经贸展望》,香港亚太经贸出版社
1999,《建立证券市场动态信息披露机制》,《了望》第11期
1999,《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问题》,《改革内参》第6期
1998,《我国股市的风险结构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第1期
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1期
1997,《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97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术奖励 《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请问“企业管理”这个研究生专业,人大和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比较那哪个好些?
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师资
人大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周XXXXX业教授也是中国金融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在中青年一代学者中,也有像陈雨露教授(人大副校长兼任财长金融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和现代金融理论),吴晓求教授(人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资本市场和证券投资),张杰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金融制度学),赵锡军教授(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瞿强教授(院长助理,原应用金融系系主任,主要研究货币金融理论)这样的在国内金融界声名显赫的。国内很多金融界著名学者都是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攻读的学位。
2)考试特点
人民大学的金融理论自成体系,照自己的体系来出题。从专业课试题上来看,比联考难度要大得多。分数线至少是90分,但是高分很少。110分以上的很少,所以拉不开差距,除非是专业课很强的。所以,如果要考上,主要是两个障碍:一个是专业课,可以分数不高,但是一定要过线,这个还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有些年份老师改卷子的分寸很紧,比如2004年。还有一个是数学,由于其他三门课分数拉不开差距,所以数学成绩就成了重中之重。每年数学成绩都是高分如云。不过人大金融的复试线不是很高,所以如果数学能拿到120分(这个不是很难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初试分数线的。总体上看,由于招收人数和专业课成绩的区别,人大总体难度比复旦大学还是要容易一些。但是要特别重视专业课。往年很多高分都是卡在了专业课上,这点一点儿也不比北大容易。虽然人大的专业课最近几年加强了计算题的比重,不过总体上还是以简答论述为主,侧重综合分析能力,出的试题结合参考书和现实,不求死记硬背。记忆力很重要,但排斥死记硬背的学生。只要下功夫努力学,跨专业的同学未必比本专业的同学差。这一点,人大没有歧视。人大金融的排外程度也不高,每年外校外地考入的占50%以上,北大、清华考入的每年有之。
3)就业前景
人大金融的就业前景非常只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大金融设有实验班,是从所有硕士生中严格选拔出来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普通班的情况也很好。人大金融学硕士生找工作的情况在整个人大都是数一数二的。从这几年来看,进入国际级大投资银行的每年都有,比如高盛,摩根。当然了,这些企业对学生素质要求很高的。国际大企业每年也都在人大金融招人,像宝洁,联合利华等等。从整体上看,毕业后进各大金融机构总行和分行的人也很多,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进入了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这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国企的人数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