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摄影技术 > 正文
历史上赵破奴是名将吗
历史上赵破奴是名将吗
提示:

历史上赵破奴是名将吗

历史上赵破奴是仅次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人的汉朝名将。 公元前121年,汉朝对匈奴用兵,发动第二次河西战役,此役霍去病指挥,赵破奴随军作战,在这场战役中赵破奴跟随霍去病身先士卒,作战英勇。 临阵斩杀匈奴速吸王,俘虏稽且王、右千骑将以及匈奴王子、王母等三千多人,汉武帝大为欣赏,此役,赵破奴被封为“从骠侯”,意为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侯爵。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的春天,汉军对匈奴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赵破奴跟随霍去病的大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北海,军中悍将赵破奴再次建功。 公元前109年,汉朝大军征讨楼兰,此次统军大将便是赵破奴,楼兰对于赵破奴不过小试牛刀,数万汉军在赵破奴的率领下,摧枯拉朽破姑师,俘虏楼兰王,威震西域。 赵破奴因功受封浞野侯。 扩展资料: 名将也有败北时,公元前103年,赵破奴担任浚稽将军,率领两万骑兵去攻打匈奴左贤王,被匈奴左贤王的八万大军团团包围,赵破奴直接被匈奴生擒,手下两万人也打个精光。 赵破奴虽然被生擒,但匈奴人也没把他怎么着,毕竟人家曾经赫赫战功在那摆着,好歹赵破奴少年时代也在匈奴混过的。 这不三年后,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赵破奴与带着自己儿子赵安国,趁匈奴看守松懈,直接从匈奴又逃回汉朝。 这是赵破奴第二次归汉了,对汉朝故国的思念未尝改变。 就在赵破奴从匈奴逃回还没过十年,公元前91年,赵破奴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巫蛊之祸牵连,最后落得个灭族凄惨下场。

赵破奴的人物生平
提示:

赵破奴的人物生平

赵破奴本是九原郡人,曾经逃到匈奴地区。后来回归汉朝,担任骠骑将军司马。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赵破奴升任鹰击将军,随军攻打匈奴右地(今甘肃西部、祁连山一带),斩杀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骑将以及王子、王母等三千多人,汉武帝于是封赵破奴为从骠候。后因助祭金(汉代诸侯在宗庙祭祀时献给皇帝的黄金)成色不足获罪,失去爵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赵破奴担任匈河将军,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无功而还。 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西汉因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派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姑师,俘虏楼兰王,因功受封浞野侯。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赵破奴担任浚稽将军,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与之交战,派八万骑兵包围赵破奴军,赵破奴被匈奴生擒,所部全军覆没。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赵破奴与其子赵安国从匈奴逃回汉朝。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赵破奴因巫蛊之祸受到牵连而被灭族。

为什么霍去病那么早就死了?死因是什么?
提示:

为什么霍去病那么早就死了?死因是什么?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结晶,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领兵的“骑奴”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 横空出世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战神无敌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 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 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部。 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 纵死犹闻侠骨香 在完成了这样不世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去世了。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谥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霍去病打仗到底有多厉害?
提示:

霍去病打仗到底有多厉害?

提到霍去病,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词:汉朝,名将,打匈奴……没错,霍去病的一生完全与匈奴挂钩,不过,这样的词语还远远不够用来形容霍去病。 作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从小就生活在军营里,耳濡目染再加上卫青的教导,霍去病在战场上可谓是年少成名。但恐怕就连卫青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外甥竟是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从17岁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出征,上演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八百骑兵直闯匈奴腹地歼敌两千多人起,霍去病就开启了他战神一般的军事生涯。 霍去病第二次出征匈奴时,才不过19岁,作为一军统帅,霍去病每逢大战总是冲在最前面,在河西大战中连续两次重创匈奴,一举收复了北匈奴霸占已久的河西走廊。 等到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战,21岁的霍去病已经能跟舅舅大将军卫青齐名。 为了彻底消灭匈奴,汉武帝派出了大汉朝所有的精兵强将,只为擒杀匈奴单于。这次大战中,卫青和霍去病双剑合璧,一口气杀到了蒙古肯特山,并在这里的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典礼。从此之后,“封狼居胥”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 在此之后,不甘心让匈奴单于溜走的霍去病又孤军深入,全凭感觉一路杀奔瀚海,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贝加尔湖。霍去病的穷追不舍,彻底打没了匈奴最后的那点心气儿,同年秋天就跑来投降了。 可以说,霍去病在那个时代基本上是无敌的存在,尤其是在和匈奴的交手中,更是苦于“独孤求败”的烦恼。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匈奴宣布投降汉朝不久,霍去病就去世了,年仅23岁。 也许,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吧,战争爆发时横空出世,战争结束后潇洒而去,只为战争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