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PGIS 的环境设置如何设置?
打开mapgis主菜单,点击设置,下面的四个路径就是工作环境的目录设置: 1.C:\Program Files\mapgis67\sample 工作目录 (可自由设置) 2.C:\Program Files\mapgis67\SLIB 系统库目录 3.C:\Program Files\mapgis67\CLIB 字库目录 4.C:\Program Files\mapgis67\Temp系统临时目录 如果觉得这个方法太麻烦,也可以选择在服务开启的情况下双击运行一下PROGRAM文件夹下的changenv.exe文件就自动设置。
技能培养——实训十三 地形图的矢量化
一、实训目的 1)了解Photoshop中图像的拼接及简单校正的方法。 2)学会图像文件转换成MSI文件的方法,掌握影像校正配准的工作步骤。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工程、文件、图层的概念。 4)创建和关联工程图例。 5)总体上掌握点、线、区的输入及编辑的基本操作,进一步掌握编辑MAPGIS图形编辑的基本技能。 6)掌握MAPGIS空间数据误差校正的基本方法。 7)学会输出图形,生成图片。 二、实训素材 本实训素材数据保存于文件夹“jnsx-13”中。 三、实训步骤与内容 将实训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 1)采用Photoshop预处理图像“地形图矢量化图.TIF”文件。 2)启动MAPGIS主程序。在主菜单界面中,点击【系统参数】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工作目录指向于“jnsx-13”。 3)将“地形图矢量化图.TIF”转换为“地形图矢量化图.MSI”格式。 4)制作自定义图框。 5)打开“地形图矢量化图.MSI”,以“图框.WL”为参照线文件为其校正配准,并输出,输出文件名为“地形图矢量化校正配准图.MSI”。 6)读图、分层: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如:ACDSee、Photoshop等)打开“地形图矢量化图.TIF”文件,放大到一定的比例进行观察。进行读图,按地理对象进行分层。 7)创建工程文件。 执行如下命令: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新建工程→确定→不生成可编辑项→确定。 在输入编辑子系统界面的左侧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新建地理要素对应的点线面文件。分别新建三个文件“点图元.WT”“线图元.WL”“区图元.WP”。 选择矢量化装入光栅文件,装入素材文件“地形图矢量化校正配准图.MSI”文件。 8)项目文件添加。在输入编辑系统界面右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项目”命令将所给的素材文件“KD.WT”“KD.WL”“KD.WP”添加到当前工程中。 9)保存工程文件及项目文件。选定要保存的项目文件,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保存所选项”,对项目文件进行保存。在右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保存工程”命令,将工程文件保存到“jnsx-13”文件夹中,文件名为“简单地形图矢量化.MPJ”。 10)新建工程图例。 11)关联工程图例;打开图例板。 12)对图形做矢量化操作(点、线、区数据输入等),操作中注意: 逐一完成各图层的数据输入(通过交互式矢量化来进行输入),在交互式矢量化的过程中,结合[F5](放大)、[F6](移动)、[F7](缩小)、[F8](加点)、[F9](退点)、[F11](改向)的使用,尤其是在跟踪错误的时候用[F8]来加点、[F9]来退点。 注意等高线与地层界线与内图廓一定要相互交接,建议采用如下三种方式之一进行处理:①要相交的时候把光标移动到母线上再按[F12]键,这个时候再选择在母线上加点来连接。②过头方式,也就是人为地将线描出内图廓,然后采用线编辑菜单中的“相交线剪断”的方式进行处理,然后删除内图廓线外部分。③不及方式,也就是人为地将线描至距内图廓留有一定距离,然后采用线编辑菜单中的“延长缩短线”选项中的“靠近线(母线加点)”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描绘等高线线时,一定要注意连续不要断开,特别是被文字断开处。 在线编辑的基础上(已进行相应的线剪断处理)手动造区,使“水体.WL”“水体.WP”处于正在编辑状态,从区编辑菜单中选择“线工作区提弧”命令生成水体区边界,点击“输入区”命令为水体普染颜色。用同样的方法为居民地填充花纹。 13)误差校正。 14)整饰图面,利用统改参数对各图形按规范的颜色着色。 15)输出图形,生成图片。 四、提交实训成果 提交电子作业和打印纸质作业,删除工作目录下带扩展名“~”的文件,将所有文件打包为.rar格式提交到教师计算机。 五、思考与讨论 讨论交流地形图矢量化方法和技巧。
技能培养——实训十七 地质图的编制
一、实训目的 1)学会利用野外地质填图资料绘制地质平面图。 2)熟练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 3)学会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二、实训素材 本实训素材数据保存于文件夹“jnsx-17”中。 三、实训步骤与内容 将实训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 (一)利用野外地质填图资料绘制地质平面图 图SX17-1 显示填图区域的工程文件 利用MAPGIS完成区域地质图填图时,首先打开所需要完成的地质图的工程文件,显示填图的区域(图SX17-1);再根据手图或者该填图区地质资料将地质界线补全并完成造区。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每个地质点的资料及手图将各个地质点用线连接起来。 2)连接完所有地质点以后,使用“线编辑”菜单下的“联接线”命令,将所对应的地质界线联接起来(图SX17-2)。 图SX17-2 联接地质界线 3)当所有的相应的地质界线联接完以后,关掉其他文件,只打开地质界线,然后将填图区外的线(包括填图区在内)拷贝到一个新建的工程中(图SX17-3、图SX17-4)。 4)使用“其他”菜单下的自动剪断线将相交的线剪断,然后再将图框外不需要参加造区的线删除(图SX17-5)。 5)将图框区内的线转化为弧段(图SX17-6),再使用拓扑造区功能完成造区(图SX17-7,图SX17-8)。 6)将所造的区拷贝到原来的工程的空白填图区(图SX17-9)中,再将相同的区合并,完成平面图(图SX17-10)。 (二)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参考实训十六的实测地层柱状图(使用Section工具系统)或参考实训十八中使用MAPGIS绘制钻孔柱状图的作图步骤。在此略。 (三)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1.图切剖面图的过程 完成剖面图的流程:地形线赋高程→读取地形数据→读取钻孔数据→读取槽探数据→读取地质信息→图切剖面。 图SX17-3 拷贝地质界线到新建工程中 图SX17-4 拷贝地质界线到新建工程中的结果 1)首先用Section打开工程文件,把所有文件设为编辑状态,然后对地形等高线文件进行高程赋值,最后新建线属性高程字段(MAPGIS需要这样做,用Section的“C剖面图”菜单下的“自动赋高程”不需新建此字段(拖动操作))。 2)把等高线和地质区文件设为当前编辑文件状态,即点击勾选文件名前的复选框。 图SX17-5 剪断相交的线、删除多余线 图SX17-6 线转化为弧段 3)选择菜单剖面图→读取地形数据(现有3种方式,此选拉线读取),沿着勘探线从开始处拉线到末端出现设置基本数据对话框,这里要注意地形图比例尺和剖面图比例尺,默认是1∶5000和1∶2000。如果不是这个比例尺,改成需要的比例尺。最低标高默认为-1,表示由软件自动计算最低标高,也可看情况调整。 4)点击【确定】后,就可以拉直线了,点击鼠标左键,不要松开鼠标左键,移到需要的地方后(可用滚轮放大缩小),松开鼠标左键。会弹出存储数据成功对话框。点击【确定】后,会在地形图上出现一条红色的剖面线。 图SX17-7 拓扑重建 图SX17-8 完成造区 5)选择读取钻孔数据后,在钻孔的位置点击一下会在左侧出现钻孔数据输入对话框。孔深单位为实际深度,单位为m。 图SX17-9 拷贝造区到原工程的空白填图区 图SX17-10 合并区完成平面图 6)点击【存储】,保存这个钻孔的数据,继续在另外一个钻孔位置点击一下,输入数据,存储,所有钻孔的数据保存后,退出。 7)输入探槽数据。选择读取探槽数据,在探槽起点的地方点击一下,出现探槽数据输入对话框,输入数据后,点击存储,依次输入所有数据后退出(槽探长度单位为实际的长度,单位为m)。 8)选择读取地质信息后,会在底部自动打开一个地质信息的窗口。在这里你可以依次修改地层产状、地层花纹、颜色、界线、接触关系和接触产状,然后点击【存储】,退出。 9)最后,选择剖面图→图切剖面后,剖面图就出来了,这时会出现保存路径设置对话框,设置好后点确定。剖面图画好了。 10)对画出的剖面图进行添加数据和修饰图面。 2.参照上述流程和下面的示例绘制图切剖面图 1)用Section打开需要切剖面的工程文件,把所有文件设为编辑状态,选好剖面线(图SX17-11 A-A′剖面线)。 图SX17-11 在需要切剖面的图上选好剖面线 2)对地形线赋高程值。对等高线进行自动赋值,在赋值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同一等高线不能同时赋值,所以在赋值的时候一段一段的赋值,赋值用“C 剖面图”下的“自动赋高程”命令(图SX17-12)在出现的“设置高程参数”对话框中赋值(图SX17-13,图SX17-14)。 3)在赋值时可以使用“C剖面图”下的“查看属性数据”命令查看等高线的属性。赋完高程后如图SX17-15所示。 4)将等高线和地质区文件设为当前编辑文件状态,即点击勾选文件名前的复选框。 5)使用“C剖面图”下“读取地形数据”命令的“选线读取”(图SX17-16)(对于已经画好了剖面线,如果没画就选拉线读取),填好表格数据(图SX17-17),然后选择剖面线,选择高程,点击【确定】。 图SX17-12 “自动赋高程”菜单 图SX17-13 “设置高程参数”对话框 图SX17-14 对等高线进行自动赋值 6)点击“C剖面图”下的“读取地质信息”命令,出现一个地质信息的窗口(图SX17-18)。依次修改地层产状、地层花纹、颜色、界线、接触关系和接触产状。然后点击【存储】和【退出】按钮。需要注意的是要先把关于地质的文件打开,如地质区、地质界线等。 7)选择“C剖面图”下的“图切剖面”命令,设置好文件保存路径,点击【确定】(图SX17-19)。 图SX17-15 完成等高线赋值 图SX17-16 选线读取菜单 8)点击“区编辑”的“删除区”和“删除弧段”命令,把区和弧段删掉,删除后如图SX17-20所示。 9)点击“线编辑”下的“删除线”命令把浮土层的那条线删除(图SX17-21)。 10)根据第一手资料地层的产状对地质界线进行角度修改,使用“1辅助工具”下的“量算”功能下的“距离角度修改”命令。修改角度后如图SX17-22所示。 11)“删除线”和“删除点”命令将把其他的线(除地质界线和等高线)和点删除(图SX17-23)。 图SX17-17 设置图签内容 图SX17-18 “读取地质信息”窗口 图SX17-19 图切剖面 12)点击“线编辑”下的“延长线”命令将地质界线延长且超出等高线,以便于后面的造区(图SX17-24)。 13)点击“其他”菜单下的“自动剪断线”功能,把不需要参加造区的线删掉(图SX17-25)。 14)选择“其他”“区编辑”菜单下的“线工作区提取弧段”命令提取弧段,如图SX17-26和图SX17-27。 图SX17-20 删除区和删除弧段 图SX17-21 删除浮土层线 图SX17-22 修改角度 图SX17-23 删除多余的点和线 图SX17-24 将地质界线延长且超出等高线 图SX17-25 删掉不需要参加造区的线 图SX17-26 提取弧段 图SX17-27 提取弧段后的结果 15)点击“其他”菜单下的“拓扑重建”命令,对剖面进行造区,结果如图SX17-28。 16)点击“区编辑”下的“修改区参数”命令,根据国标修改区的颜色。 四、提交实训成果 提交电子作业和打印纸质作业,删除工作目录下带扩展名“~”的文件,将所有文件打包为.rar格式提交到教师计算机。 五、思考与讨论 1)讨论交流根据野外填图资料编制地质图。 图SX17-28 造区后的结果图 2)讨论交流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