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酉年陆丰象棋纪事(三)
文/马小杰
汕尾市运会前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估计几乎所有的象棋微信群都在转发“一撮毛”下快棋的视频。“一撮毛”名邓如军,广西人,就慢棋水平而论,应属地市级比较顶尖的强手。同省级顶尖棋手相比,还有一点差距,属于地市级有余省级不足的类型。一些棋友半开玩笑地称呼这类棋手为“副省级”棋手。但邓特别擅下2、3分钟包干的超快棋。同他下这种超快棋的省级业余强豪几乎都败下阵来,不少国家级职业大师在这种快棋中也挡不住邓的毕露锋芒。
棋友们看着这些不假思索走子如飞1秒钟走出三、五步棋的画面,不免惊呼。惊呼之后,不免跃跃欲试。陆城棋手得风气之先,开始下起3、5分钟包干的快棋。一段时间过后,觉得还不过瘾,有人提议搞一次5分钟包干的快棋赛,得到大家的响应。
得道多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一番筹划,由陆丰市象棋协会和陆丰市锦江实验小学联手举办的陆丰市首届象棋快棋赛于2018年元旦(农历丁酉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在锦江实验小学揭开战幕。报名参加这次比赛的共有20人,实到17人。令人欢欣鼓舞、拍手高呼的是,吴填也出现在赛场上。吴填自2008年春节参加碣石象棋赛后,即未在碣石棋赛一展身手,这次重回碣石赛场,当然提高了此次比赛的规格。
比赛每方用时5分钟包干。棋手分为A、B二组,每组前4名出线。然后再进行交叉淘汰。经过一番激战,吴填、张杰、马小杰、温业创进入半决赛。半决赛分先二局,吴填对马小杰,温业创对张杰。刚在小组赛中负于张杰的温业创立即还以颜色,率先挺进决赛。这时候,吴填与马小杰还在苦斗之中。
吴填和马小杰是老对手了。自1984年至本次比赛前,双方已多次在各项比赛上相遇,大约下了30局比赛棋。其中吴填胜8局,马小杰胜4局,余下全部成和。在海陆丰象棋界,和吴填下过10局以上比赛棋的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和吴填下比赛棋较多的还有陈正和温业创。碣石前辈棋手陈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他退出赛场为止的漫长岁月中,大约和吴填下了20来局比赛棋,并稍稍占优。比马小杰小2岁的温业创出道较晚,1998年才开始参加比赛。至本次比赛前,他大约和吴填下了20局比赛棋。一对棋手下过30局比赛棋的,在海陆丰棋界,实在很少见。至今为止可能也只有吴马这一对了。尽管大部分比赛中,马小杰的名次不如吴填,但如果把吴填比作海陆丰棋界红得发紫的一朵红花,那么,也许可以把马小杰比作非常适合陪衬这朵红花的一片绿叶吧。毕竟,能够在比赛中这么多次遭遇吴填,也是需要比较接近的实力的。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吴马相遇,吴以棋为业,自然志在必得,斗志昂扬。而马小杰不外一个业余爱好者,曾经多年未涉赛事,近年被海陆丰象棋热潮所挟裹,也偶尔到象棋江湖露个面冒个泡,此番对阵吴填,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心态放松。第一局,吴填执红先行先取一城;第二局,马小杰先行夺回一寨。裁判临时决定加赛二局3分钟包干的快棋,吴填执先胜了第一局,接着,马小杰又执先扳回一阵。这时,裁判决定再加赛一局3分钟包干的快棋。吴填幸运猜得先手,并取得胜利,进入决赛。经此一战,吴马比赛对局总数大约是35局了,吴以多胜5局领先。
决赛在吴填和温业创之间进行,吴填先胜一局,温业创赢了第二局。这时候,天暗下来了,裁判决定双方一局定胜负,加赛一局3分钟快棋。这局快棋下得十分精彩,尽显海陆丰顶尖棋手的风采。全局大约六七十个回合,平均每步棋用时约3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双方并无很明显的漏着错着,而且妙着迭出,十分难得。开局双方小心翼翼,换去双车后,形成平稳的马炮棋。又经过二三十回合的较量,形成吴马炮卒士象全对温双炮双兵士象全的均势局面。由于吴不想和棋,行得稍为勉强,被对方白吃中兵,形势开始急转直下。这时候,温运子如神,本来单调极难运用的双炮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双兵乘机逼近对方城下。一时间,吴的九宫风声鹤唳,摇摇欲坠。为解燃眉之急,老练的吴只好用一只马换去对方的一只兵。就局势而论,吴败局已定。又下了十来个回合,眼看吴就要丢士失象难以支撑了,棋钟突然滴滴滴响个不停,原来是温超时了,而吴也仅剩1秒。这样,吴以1秒的时间优势夺得冠军。众棋友对双方的精彩表演表示赞赏,对吴夺魁表示祝贺,同时也对温失去几乎唾手可得的桂冠表示惋惜。
马小杰和张杰并列本次比赛第三名。
比赛结束后,众棋友到附近酒店用餐。餐后,又到另一家酒店K歌。其乐融融,其乐泄泄,难以尽述。
5分钟包干快棋赛,十分罕见。以中国之大,比赛之多,当然不敢说,这次比赛是国内绝无仅有的5分钟包干快棋赛。但是,说这次比赛敢为天下先,也大体成立吧。另外,这次比赛的奖金、聚餐K歌的费用由三数棋友分别提供。由棋友自己出资搞比赛,自娱自乐,也是本次比赛的一大特点。
至此,丁酉年陆丰举办或参加的各项主要比赛告一段落。在这一年中,以比赛成绩论英雄,吴填获得汕尾市市运会亚军、海丰县象棋赛冠军、陆丰选拨赛冠军、陆丰快棋赛冠军,第二届潮(汕)人公开赛第五名,成绩最为突出。其陆丰象棋第一人的地位依然无可争议。自称比全盛时期退了一先棋的温业创4次比赛中获得1个冠军,2个亚军,1个第4名,也显示出强劲的实力。王景升一鸣惊人,一举夺得汕尾市市运会冠军,实力当然不凡。其他如郑撑、马小杰、孙振阅、黄堤、张杰、王小辉、李健勃、卢勇荣等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只是上述一众陆丰名手中,除王景升、孙振阅二人三十多岁外,其他人大致已五十岁上下了,给人一种青黄不接的印象。目前,放眼全国,业余棋界大体上是五十岁以上和十五岁以下人群的世界,陆丰象棋界也基本如此,虽属正常,但也未免令人略感失落。
陆丰还有一些棋友名气不小,但因工作繁忙或年事已高,长期未在赛场上露一手,长期没有接受比赛的考验,很难评价他们的水平。说他们水平高或低,都缺乏坚实的依据,就不在这里提及了。
丁酉年陆丰象棋纪事(一)
丁酉年陆丰象棋纪事(一)
文/马小杰
陆丰是一个象棋大市(县),群众基础厚实,上自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棋迷众多。陆丰名手不少。这些名手不仅在汕尾象棋界举足轻重,而且在潮汕地区、珠三角等地也有相当影响力。1974年,碣石陈正在汕头地区运动会象棋赛中,和局变输惜败于当届冠军蔡玉光,屈居第四。但凭此成绩,也开始改变潮汕棋界长期存在的陆丰无高手的偏见。1986年,日后成为天下第一象棋高手的惠来县少年许银川,时年十一岁,拟参加汕头地区少年组象棋选拨赛。其父许侯,惠来县象棋冠军,延请陈正出任许银川教练,良有以也。1981年,在潮安县举办的潮汕十镇象棋赛上,甲子黄近夺魁,威震潮汕棋界。2011年,在潮州举办的“金通杯”粤东象棋名手邀请赛上,甲子郑撑获得第三名。碣石吴填,1989年夺得汕尾市首届象棋赛冠军。近三十年来,他纵横海陆丰“业余”象棋界,横扫千军如卷席,罕遇对手。另外,他在粤东各项棋赛上取得好名次也是家常便饭。另一位碣石名手温业创,2005年前后旅居深圳期间,正处于其棋艺巅峰期,多次与香港冠军陈强安交锋,并取得压倒性胜利。他还在深圳对阵全国著名业余强豪刘宗泽、吴亚利等人,也战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难分难解。在当年深圳的象棋江湖中,温业创拥有一个响亮而且令人相当敬畏的名号一一“小陆丰”。时至今日,深圳的象棋江湖上,还隐约流传着当年“小陆丰”棋盘上砍瓜切菜的神奇故事。
丁酉年,陆丰象棋界最大的事情应该是陆丰象棋协会的成立了。 按理说,陆丰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还拥有一众名手,成立象棋协会应是小菜一碟。但天下事常常不尽如愿。这一年,在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黄堤、王小辉等人积极奔走。经过努力,曾经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陆丰象棋协会终于在夏天拿到一纸文书,正式挂牌了。象棋协会的成立,必将有力地推动陆丰各项象棋活动的开展。
丁酉年的陆丰象棋赛事此伏彼起,热闹非凡。这年的雄鸡第一声报晓的几个小时后,在新落成的甲子文化中心,甲子镇象棋赛开枰走子。参加本次比赛的近二十名棋手中,除甲子棋手外,还有二名来自湖东镇。比赛采用积分编排制。经过三天七轮的角逐,郑撑以较大的优势夺魁,湖东镇卢勇荣最后一轮力克郑撑,以外来者的身份夺得亚军。
正月初四日、初五日,海丰县举办象棋赛,吴填轻松折桂。
正月初五日晚和初六日晚,碣石城隍古庙理事会举办了一次象棋赛。这次比赛距离上一次碣石象棋赛,已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了。曾经风光无限的碣石棋坛在沉寂多年之后又重新敲锣打鼓,令人唏嘘之余倍感欣慰。参加本次比赛的棋手来自陆城、湖东、碣石等地,近二十人。经过小组赛、八强赛、半决赛,马小杰和温业创携手进入决赛。决赛中,双方下了二局平淡的和棋。依规程,双方加赛一局快棋,马小杰幸运取胜。碣石孙振阅、陆城王小辉并列第三名。夺魁的马小杰喜不自胜,竟然完全不顾自己诗歌门外汉的身份,赋诗一组。组诗如下:
一、闻说
闻说名城列战旗, 群贤毕至手谈棋。
老夫喜作春来颂, 箱底翻寻旧战衣。
二、剧怜
剧怜弈海十年隔,又斗心兵数局棋。
两鬓星星应笑我,功名犹向梦中期。
三、摆谱
修身养性欲忘机, 仙佛茫茫两不知。
夜半挑灯勤摆谱, 为求妙巧一招棋。
四、夺魁
情怀犹作天涯想, 棋局长如世事迷。
可喜春风来昨夜, 橘林花放压枝低。
这次碣石象棋赛,影响较大较好。碣石金燕学校老板闻讯,决定元宵节在学校举办象棋赛。正月十四日和十五日两个夜晚,比赛如期举行。参赛者除了陆城、湖东、碣石的十四名棋手外,陆丰另一象棋重镇甲子镇也来了四名棋手,为比赛增添了激烈的气氛。几经角逐,进入决赛的是温业创和孙振阅。按规定,决赛二局分先,如打平,加赛快棋。第一局孙振阅先行,很快,温业创反先。进入中局,温业创乘势而上,取得更大优势。此后,温多次错过良机,但在残局,还是取得了马炮兵士象全对马炮双士的大优局面。这种局面,在温业创棋艺全盛期,拿下来是毫无问题的。但这局棋,最后竟然被对方守和了。观众席上,“廉颇老矣”、“业创不复当年勇”的感叹声此起彼伏。第二局,双方简单成和。接下来,加赛快棋。这时候,已经是半夜近一点了,二位棋手十分疲劳,外地棋手又在等待颁奖仪式结束后回家,于是,各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协商,最后决定温、孙二人并列冠军。这样,已经开始的快棋就成了一局没有下完的棋。本次比赛,陆城黄堤、甲子李健勃并列第三名。
碣石这二次比赛,得到了热心人士的支持、赞助。作为比赛的筹划人和实际执行人的陈拓,忙里忙外,忙上忙下,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功不可没。
这年农历七月十二、十三日,陆丰市首届“象协杯”象棋赛暨汕尾市运动会象棋赛陆丰选拨赛在湖东镇举行。比赛选定这个日期,出于以下考虑: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在陆丰民间,是一个盛大节日,不少外出经商工作的人会在节前回陆丰老家。棋手中平素外出的不少,估计这段时间会回来,并顺便来参赛。另外,这二天是周六、周日,棋手中的上班族不用上班,参赛不用请假。本次比赛奖励面广,组委会根据报名人数决定奖励前十二名,超过40%的棋手可以得奖。其中,冠军奖金3000元,亚军奖金2000元,这在县级比赛中算是巨奖了。在珠三角,县区级的比赛也难得这么大出手。比赛组委会还免费提供参赛人员的伙食,后来因强台风来袭,大部分棋手就近留宿,组委会也为他们提供免费住宿。大约是准备工作做得到位,这次比赛参赛者多达28人,是陆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比赛。更为重要的是,陆丰象棋界的头面人物几乎到齐了,使得这次比赛成为陆丰最高象棋水平的盛会。棋手们平时各忙各的,难得见面,有的甚至几年都未曾谋面。借此机会,大家相聚一堂,握手言欢,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不亦乐乎!
赛场设在湖东镇露天码头,码头铺上木板,上面搭起一个巨棚。农历七月,一般来说,十分炎热,码头靠海,凉风习习,非常清爽,应该是一个下棋的好地方。但人算不如神算,神算不如天算,在比赛的前几天,风云突变,天气预报预计强台风会正面袭击陆丰。七月十二日下午比赛开始后,风雨越来越大,强台风可能会在十三日正面袭击的警报接连不断。有关部门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通知组委会尽快撤下巨棚。晚上,因风雨变小,巨棚暂未撤下,比赛依然在码头进行。茶余饭后的湖东民众前来观战。这一夜,码头灯火通明,观众如堵,风声、雨声、下棋声、喝采声、叹息声汇成一片,声声入耳。第二天早上,大暴雨。为安全起见,大家觉得不宜顶风下棋,遂将赛场改在湖东中学。
这次比赛,采用积分编排制,共赛七轮。由于棋手人数多,轮次少,水平接近,争夺十分激烈。前二轮过后,只有二人全胜,赛前人们心目中的种子选手却无人全胜。第三轮开始,更是冷门迭爆,多次出现弱手战胜强手的情况,形势一片混沌。直至第五轮结束,比赛结局才渐露眉目,吴填、孙振阅、郑撑等四人同积8分领先,多人积7分紧随其后。第六轮,吴填战胜对手,积10分。孙振阅和郑撑狭路相逢,大打出手,皆不作和棋打算。进入中局后,孙振阅棋势渐长。到了残局,孙振阅车炮士相全对对方车马光将,大局已定。没想到,孙振阅一时手快,走了一步盲棋,被对手白吃一车,只能认负。这样,郑撑也积10分。最后一轮,吴填胜郑撑,夺魁。孙振阅战胜对手,积10分,因对手分较高,获得第二名。郑撑第三名。
这次比赛,所费不菲。据说,光是布置赛场就用了二、三万元。所有经费均由湖东陈润科、郭陈壮二位老板提供。二位老板热心公益事业,令人钦佩。超级棋迷,多届湖东镇象棋赛冠军王宝隆放弃与其他棋手角逐的机会,专门负责各项具体事务的运作,劳苦功高,得到棋友的高度评价。
还要提一下,后来,这次台风和陆丰擦肩而过,于农历七月十三日下午远走他乡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