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新娘和新郎的称呼以及婚庆的习俗
- 2,新娘的含义和新郎的含义
- 3,结婚的新人为什么叫新郎新娘呢?
- 4,新郎感动新娘的话怎么说
- 5,婚礼要求想法
- 6,结婚当天,新郎去接新娘要做哪些事情
- 7,结婚当天,新郎接新娘时,需要做些什么?
1,新娘和新郎的称呼以及婚庆的习俗

新郎新娘的称呼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了。
而新郎新娘由来其实也有两个传说的。
婚庆的习俗在 旧时,当地娶媳妇的“红事”,西北源上历时三天,第一天娶人,第二天待客,第三天送客;东南源上历时两天,第一天娶人、待客;第二天送客。讲究繁多,步步有礼,两三天下来,新郎新娘人困马乏,但要硬撑到底,否则,会落人讥笑。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逐渐改为一天了。在这一天内,主要的礼仪必须进行完毕。
从迎娶工具看,近代已经历了许多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迎娶用花轿,也有用大车、轿车的;60年代多骑马、驴(公),迎娶忌用骡子,因骡子不“坐胎”,俗以为娶来的媳妇不生娃;70年代坐自行车;80年代末就开始乘坐汽车或其他机动车了。
1.发轿:到了完婚吉期这一天,打发花轿去迎亲,就开始“过事了”。清晨及早招呼亲友和办事人吃过早饭,便准备出发迎娶。
室内外卫生打扫干净;大门小门都贴上红纸对联;该贴“喜喜”字的地方贴上“喜喜”李;窗上糊上新白纸,贴上窗花;唢呐开始响动,农家小院顿时显出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气氛。
新郎要去祖茔或父母(已故的)坟上烧纸、祭奠并“告慰”他们,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娶妻成家了。接着剃头更衣,身着长袍短褂,新鞋新袜,借顶“礼帽”或买顶新“衬帽子”,插上金箔花,从头到脚里外全新,然后端上喝酒盘子,伴着唢呐,给老、小外家敬酒、磕头恭请其为新郎“披红”,两个肩头各搭一条,胸前背后呈“X ”状,“披红”算是老、小外家的殊荣和权利,他人不能代之。
“娶女”时要提一个“迎衣”包袱,里面除了包有“盖头”等衣物外,还要包上少量的麸子、食盐、大葱等象征物。因为麸与“福”谐音,包麸子象征着“五福临门”;盐与“缘”谐音,包盐象征着“天赐良缘”;葱与“聪”谐音,包葱象征着新娘“聪明贤惠”等。更重要的是“迎衣”包袱里一定要包上《娶状》(有的缝在被子里)。《娶状》用一块红纸书写,内容一般是:
一推嫁娶甚吉祥,并合周堂永不将。
妊娠之妇不相忌,娶送人等永无妨。
马前三煞宜相避,上下轿门向吉方。
路逢井石宜红盖,若遇鸿禧礼相让。
铜钱草豆迎门撒,新人进房大吉昌。
天地氤氲
咸恒庆会
金玉满堂
长命富贵
XX年X月X日
《娶状》的用意是喝令凶煞远避,消除各种妨忌,维护花轿顺利通行。在当地人看来提“迎衣”包袱不是小事,一定要由懂礼数的细心人经管,样样都得包上,不然,去时女方一看缺了东西,不但丢人而且会受到刁难。
花轿门两旁贴上“花枝招展一路香,轿慢轻撩喜满门”或“笙管引来闺中秀,彩轿接过名门娇”等语的红纸对联。轿里放个斗装点麦,以备新娘坐,俗叫“坐斗麦”,表示新娘娶来后丰衣足食;还要放一只大花公鸡,俗叫“押轿鸡”,表示新郎亲迎。花轿临发前,新郎坐上轿,抬上走一段下来,也是表示新郎亲迎的意思。接着唢呐开道,花轿在前,车马相随,排成一串,浩浩荡荡,去娶亲了。
迎娶的当天下午,老公公要为洞房烧炕,同时在炕里烧一块木墩墩,以应“今年烧墩墩,明年抱孙孙”之兆。婆婆或嫂子要亲手将核桃、枣儿、花生等干果压在新郎新娘炕上芦席下四角里,根据谐音,寓意“早生贵子,白头到老”。
花轿在迎娶返回的路上,若与别家花轿相遇,以互换小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放炮前行,以求避凶。若两亲家相距太近,还要绕道多走,以招摇过市,显示体面和排场。一村同时两家和几家娶亲,花轿竞相早回,意思是谁的媳妇进村早,谁就早生贵子,幸福和睦。
2.迎花:就是迎亲花轿返回后迎接的礼仪。过去,花轿返回大都掌握在太阳压山、时近黄昏之际。古时,把“婚”作“昏”。《白虎通》上说:“婚者,昏时成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故曰姻。”为什么先民要在黄昏举行婚礼?民俗家对此说法不一。一说是和奴隶制时代出现的抢婚现象有关,既然是抢,就得掩人耳目,趁黑遮丑,暗成其婚,这样就相延成习。又一说是取男(阳)迎女(阴)之意。《仪礼·士昏礼》中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可见古时婚娶成礼在昏时,就意味着阳往阴来的意思,若不在此时迎娶,则婚不以时,不吉。
花轿离家门不远,便有“前行”回来报信说,轿将回来了,赶快准备迎花。顿时唢呐声声,鞭炮齐鸣,观者如堵,花轿按“婚书单”上规定的方向落定(下轿方向有的按轿到时辰而定,成规为:寅卯辰宜向西,巳午未宜向北,申酉戍宜向东,亥子丑宜向南),傧相带领新郎绕桥顺转三匝逆转三匝,向轿门作揖后,由“押轿”人从新娘手中接过一朵小红花,转交给新郎,新郎拿回去压在洞房炕上芦席下。新娘由伴娘(俗称“搀媳妇的”)扶下轿,足不染尘,踏在铺在地上的毡上,两块毡转换前行,就是所谓“新人离娘不沾土,来到婆家毡上走”的旧习,新郎新娘并行,至拜天地的花堂前。执客招呼送女的“大客”到邻居饮茶稍息,待后上席款待。
3.拜天地:拜天地时,花堂的设置也有许多讲究,一般在庄子正中墙壁上挂幅帐慢贴上“喜喜”字;桌上摆列香表供品,红烛高照;有的还供奉“天地三界红鸾天禧周公、桃花之神位”的牌位;还要放上斗、秤、尺、擀杖、算盘、镜子。为什么要放这些东西?显然和神话传说及象征吉祥有关。据传,周公(非西周时的周公旦)与桃花原是天宫玉帝身边的两位仙童,因男童儿屡犯戒律,被贬下凡转生为周公。他在凡间每每参透天机,触犯天条。玉帝曾多次派兵遣将,欲将其收服治罪,都被他预知先逃。后来便密派女童儿下界,转生为桃花,与他配为夫妻伺机降服。不料又被他识破,他与桃花恩爱相处,二人反成为美满夫妻。流传下来被民间尊为“天赐良缘”之神。人们常把情场得意称之为“走了桃花运”,也源于此。至于桌上放斗、秤之类,传说很多,如象征“公平合理”、“秤平斗满”、“三媒六证”、“夫妻同心”、“肝胆相照”等等。过去拜天地时傧相还有许多说唱词,如“进堂词”、“拜堂词”、“完婚告文”,文词各异,繁简自便,这里各举其一:
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
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和鸣百世昌。
拜堂词:
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桃园仙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
一拜天地日月星,二拜东方甲乙木,
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
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
七拜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兄弟,
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
完婚告文:
维。
XX年XX月XX日,承命嗣XX谨以牲酒之仪,敬告于本宗X氏历代考妣之神前日:
天地交泰,保合太元,人间二美,星会桥边。XX,XX夫妇团圆,合卺大吉,齐拜祖先,华堂吉庆,美语喧然,天配良缘,互敬互爱,合好百年。吾祖在上,谅亦欢焉。伏希吾祖,祜启后贤,百世其昌,瓜瓞绵绵。敬告。
后来这些说唱词、告文之类,均已废止。拜天地时,只由傧相唱道: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新郎新娘按此跪拜行礼即可。当地习俗以为拜了天地就成为正式夫妻了。
4.入洞房:洞房者,深邃的内室也。语出陆机《君子有所思行》:“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以后称新婚夫妇的卧室为洞房。
拜完天地人洞房时仍要踩毡而行,新郎在前新娘在后,各拉红布,相互牵引,取“千里姻缘一线牵”之意。进洞房门时,新郎先人,曰“先人为主”。新娘进门时,一人端着升子盛着铜钱、大枣、核桃、麸子、谷草节,从内向外抛撒,谓之“撒帐”。边撒边唱:
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
新媳妇,好脚手,走路好像风摆柳;
今年娶,明年发,生个胖娃会叫大(爸爸)。
有的唱道:
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
四撒金子五撒银,六撒媳妇进了门;
七撒核桃八撒枣,九撒夫妻百年好;
十撒一把满堂红,日月长存家道兴。
这时,娃娃一哄而人,抢拾核桃、大枣和铜钱,拥拥挤挤,热热闹闹。在撒帐的同时,新郎用擀杖揭去新娘的盖头,新娘上炕面向烟囱盘腿而坐,据说是意味着烟火不断的意思。接着娃娃们捅破窗纸(过会儿另糊)向新娘讨核桃、枣儿吃,俗以为吃了新娘的核桃、枣儿牙不疼。
新娘坐定后,新郎就很快点燃“长命灯”。所谓“长命灯”,就是在灯里添清油点燃后放在洞房内高处,通宵不息,只能自灭,不能吹灭,象征“长命富贵”。
新娘的嫁妆抬人洞房时,都还锁着,钥匙由送女的“装钥匙”的娃娃带着,新郎用钱换回方能启开,俗谓“赎钥匙”。新娘向伴娘报出从娘家带来的“岁数钱”的数目,然后,由男家添补,习俗上是添多不添少,添双不添单,男家再困难也得添够应添的数量,俗叫“添岁数钱”。
有的地方在新娘入洞房后,由婆婆用笤帚把在其背上点一下,叫“施家法”;临睡前新娘要为新郎脱袜子,袜筒里别有钱归新娘;第二天清早新郎新娘要起得很早,同到公婆房里问安,问:“炕热着了没有?”,还要为公婆倒尿盆,为公公装烟点火,以示“晨昏定省”。洞房三日内,忌寡妇进入。现在这些体现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早已被人们废除。
5.待客:通知亲友、邻里、家族共同操办,都要力所能及地筹办筵席,款待宾客。礼品有“官情”,即亲友族人合办,一般为牌、匾、嶂、屏等;也有“单情”,个人自带礼物或礼金,前去贺喜,俗称“行(xing )情”或“戴礼”,亦称“行门户”。过去“行情”,,一般“情”仅带16个、24个、48个白面蒸馍,8个算“一碟子”。“行情”带的馍馍叫“礼馍馍”,主人退回2至5个馍馍叫“回盘”。此外,根据亲朋关系亲疏,红事送梳妆物、衣料、贺联等。事主设“礼簿”逐人“上礼”,以备还礼。送礼也有许多忌讳,一般不送镜子,有认为对方难看之嫌。不送钟表,有“送终”之讳。
筵席名堂很多,当地常见的有“八挎五”、“十围子”、“十二楼”、“十三花”、“九碗”、“八碗”、“四柱子”等等,都是根据上桌菜的多少、主次、摆法而得名。近年筵席的形式和内容,正在不断改革和变化,过去的“一盘端”已被一道道名菜所代替,酒菜上若干道,酒足以后,再上吃饭菜,以使饭饱。席上要有鱼有鸡,即常说的“吉庆有余”,才算完满。事先吃汤(恰烙面),后吃席,汤一般由“家门父子”管。俗话说:“客七主八,便宜不过当家。”过事当日早饭先由主家、族人、知客吃开席,对饭菜味道进行评论改进后,再接待来客。过去一席8人,现在一席10人。客人边来边就餐,叫“流水席”或“插腿子席”;客人来了先吃汤(恰烙面),吃过以后等客人基本到齐,再统一“坐席”,叫做“聚口席”。事上对娘家、外家来客要再吃一席,叫“重席”,表示重视和恭敬。过事饭都要请厨师掌勺,在一些出饭菜的关键环节上要给厨师端“花红”(钱、烟、毛巾等),表示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因家贫办不起筵席,就只好放点清油烧一锅豆腐、洋芋、萝卜汤,四碟凉拌素菜,客人边吃边喝或泡摸,各随己便,这种吃法叫“豆腐操酒”,是最简单的过事饭。当地习俗,都要用筷顶蘸上红颜色,在蒸摸顶上虱个红点,以示吉庆祥瑞。
6.进门:是指新娘入厨拜灶、“试前程”、做“试刀面”等礼仪。这大概来源于“三日人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唐王建《新嫁娘词》)的习俗。
新娘进厨房门时,门楣吊个蒸摸,要求新娘吞一口,象征进门时就有吃的。麻利的新娘并不用嘴去咬,而是伸手一把揪下,进门后丢在水瓮里(待后捞出,烤干后夫妻分食)。接着在灶前磕头拜灶神,磕头起来时在地上拾起一双筷子,插在筷篓里,表示正式成为家中一员。
拜灶毕,便有人在新娘面前扣三个碗,碗内分别扣有盐、钱、肉,让新娘去揭,以此预卜其命运,俗叫“试前程”。如果揭开的是盐,预示有缘,夫妻恩爱;揭开的是钱,预示新娘今生不缺钱花;揭开的是肉,预示新娘是馋嘴懒婆娘。一般头一碗揭开的是盐或钱,那新娘就不再揭了,也满足了她的希望。如果头一碗揭开的是大肉,那新娘还要揭第二碗,以挽回自己的命运。但三碗不能全揭开,最多只能揭两碗。当然,这只是一种图热闹、耍媳妇的形式,哪能试出什么“前程”。
“试前程”之后,新娘就洗手捋袖开始做“试刀面”了。亲邻姑嫂、大人小孩围得水泄不通,前呼后拥,嬉戏捉弄。新娘在和面时,有的故意多加水,使粘得腾不出手来;有的故意多加面,使干得揉不到一块;有的在新娘排面时,在面上撒些盐,使擀不开。一个个指手画脚,出题刁难,评头论足,说说笑笑,其乐无穷。遇上腼腆的姑娘,就会被耍得手足无措;聪明大胆、手脚利索的则能沉着应“战”。一会儿面擀好了,下在锅里盛在碗里,每人一碗,大家品尝一番,夸赞一番,特别是老人们更乐得合不上嘴,说是吃了新媳妇的“试刀面”“增福增寿”。新郎新娘共同盛一碗各吃一半,谓之“吃和气面”。这时好耍的人,这个再给倒点醋,那个再给放点盐,但无论怎样怪味,新郎新娘都得把这碗面共同吃完,既不能剩,又不能倒。也是当地一种“合卺”形式。
7.拜大小:开始先把祖宗“影”挂起来,新郎新娘先拜祖宗,接着向家人、亲朋、邻居长辈磕头。由傧相一人手里端着盘子,按辈分远近、关系亲疏、有先有后地喝礼:“给XXX磕头了”。给谁磕头,谁就要在盘子里给新郎新娘放些钱或礼物。拜大小的头不能白磕,回报有轻有重,量力而行,有的放些零钱,有的则是放鞋、袜、帕、巾、帽、枕头顶子等物。拜大小的钱物,夫妻同数均分,以示辛劳共得。
过去,当地还有拜庄的习俗。为什么要拜庄?看来大概是为了让新娘认人、认门、认辈分。拜庄一般由嫂子陪同,有一小弟捐拜毡。早先,新娘一出家门,挨门过,见了长辈磕个头,见了平辈行一拜。俗语说:“新媳妇过门三天没大小”。有些平辈好钻空子,硬说他是长辈,也要人家磕头。为了热闹,领媳妇的嫂子也帮着村里人一起耍,她一会儿指着刚学走路的小男孩说:“这叫小叔,快磕!”新娘就只得磕了。一会儿又指着那家正在吃奶的小女孩说:“别看她年龄小,辈儿高着哩,叫她小姑。”新娘照样磕,惹得围观的大人小孩哈哈大笑。新媳妇也明知自己吃了亏,上了当,但也毫无办法。受了拜的长辈,常送一些小礼物给新娘,如手帕、香皂和钱币之类。那些同辈们为了耍得更开心,有的给两个红辣子,表示两口永远“拉住”,表示白头到老不分离的意思;有的给一个鸡蛋,希望新娘来年生个“乖蛋蛋”。因而,疼爱媳妇的婆婆们,在新娘出门前,一再叮叶她嫂子要多个心眼,不要使新娘太难堪。
8.谢客:婚事办完,设宴席欢送女方“大客”,致谢老、小外家和在事上帮忙代劳的“执客”。席坐齐以后,新郎新娘在席前磕头恭谢。过去,有些总管或傧相还编一些诙谐有趣、逗人发笑的顺口溜,在谢客席上说唱,惹得宾客哄堂大笑,给喜事增添了亲切、热烈和欢乐的气氛。这里选录几段答谢客人的说唱词。
谢老小外家:
老小外家是己亲,人老几辈心连心。
啥事都要麻烦你,礼当重来情意深。
事上人多没吃好,礼仪不周莫在心。
今天万一留不住,吃饱喝好再起身。
娃娃给你磕头相谢哩!
谢厨子:
事上席场做得好,都夸厨子手艺高。
省肉省菜省调和,事主心里也受活。
两把油手一头汗,烟熏火燎把夜熬。
酸甜麻辣巧搭配,吃了谁也忘不了。
娃娃给你磕头相谢哩!
谢吹手:
吹手嘴上功夫硬,吹得合村都轰动。
曲子多,调儿正,是谁听了都高兴。
不是当面恭维你,南北二塬有名声。
这回事儿顾得好,一杯水酒表心情。
娃娃给你磕头相谢哩!
谢执客:
事主费心摆席场,喜事办得真漂亮.。
大小事儿没麻达,多亏众位来帮忙;
出了力,操了心,闲话都莫放心上。
执客个个好勤快.,都夸总管本事强。
还有那—
拉马的,抬轿的,点火的,响炮的;
接客的,瞭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
梳头的,扶女的,司仪的,知己的;
看客的,上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
铺席的,掮毡的,还有人堆里胡钻的;
切菜的,揉面的,烧锅破柴砸炭的;
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吹驴磨面的;
扫地的,看院的,提水倒茶抹案的;
抱娃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
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座的;
还有门口闲站的,爬到墙头逛眼的;
没有事情发尴的,出来进去游转的;
新媳妇脸上乱看的,吃得裤带挣断的……
一并行礼相谢,娃娃给你们磕头哩!
娘家“大客”饭罢临行时,还要由一主事人向女儿的婆婆叮咛、道谢、
客套一番,内容一般都是:
女娃腼腆言语少,针线茶饭做不了。
礼数不到你莫恼,好言好语多指教;
不对你就当面说,一定听话错不了。
一看你家啥都好,回去我也放心了。
婆婆也要向客人表白几句心愿:
回去你对亲家说,我把媳妇当女儿;
吃喝穿戴不勒肯,咱家也没多少活。
粗茶淡饭席也薄,你们都没吃喝好。
以后亲戚常来往,过门可莫绕着过。
互相道谢以后,新郎、家人、亲邻为娘家“大客”拉马、推车、提包,唢呐吹奏,热情地欢送他们上路返回。
9.耍房:许多地方叫“闹洞房”。据考证,这一婚俗,早在汉魏时代就已经形成。传说,从前一塾师先生,有个儿子书画文章都好,远近闻名,未婚媳妇也是精通诗文的才女。高先生一则想显扬儿、媳的才华;二则想让女儿跟着哥嫂学些见识,于是就在儿、媳的新婚之夜,请来当地诗书名流,设筵于新房之内,以庆新婚为题,吟诗对句,唱和饮酒。从此邻里争相仿效,后来演变为“闹房”的婚俗。按有些人迷信的说法是古时洞房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闹洞房能驱逐邪祟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因而有“人不闹鬼闹”之说。闹洞房从积极意义讲,有四方面作用:一是表示新郎成家立业,新娘结束少女生活,从此开始新的天地;二是图个吉庆热火,认识亲朋族人,密切亲邻关系;三是过去包办婚姻,男女陌生,互不熟悉,通过闹洞房,增进感情,消除生疏羞涩之感;四是早先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人们借此可以娱乐开心。
当地把“闹洞房”叫“耍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结婚三五日内,每天夜里都有人来“耍房”。既有平辈的弟、姐、妹、姐丈、妹丈、表兄、表弟、表姊妹;又有祖、孙辈的男男女女。除了“耍房”之外,还有“听房”、“偷房”的习俗。
“耍房”主要是“耍新媳妇”,探试新媳妇的性格脾气、智慧口才和应变能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奇特,打趣取乐。当地过去“耍房”常有五种形式:
一是让新媳妇说绕口令。
女口:
棚底下一个盆,盆上头一个棚,棚塌啦,盆打啦,
你看,棚赔盆呀么?还是,盆赔棚呀?
又如:
一个白鼻疙瘩猫,一个鼻白疙瘩猫,
白鼻疙瘩猫咬了鼻白疙瘩猫的腿,
鼻白疙瘩猫咬了白鼻疙瘩猫的嘴。‘
你看,白鼻疙瘩猫赔鼻白疙瘩猫的腿呀么?
还是,鼻白疙瘩猫赔白鼻疙瘩猫的嘴呀?
这些绕口令也确实饶舌拗口,难说清楚,口齿不清的新娘露了白,则
满屋哄堂大笑。
二是让新媳妇猜谜语。
女口: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两颗黑葡萄;
晚上睡觉毛对毛。
(眼睛)
一个女子丑是丑,相公拉住不松手;
口对口,吃舌头,妹妹吃得大张口。
(磕瓜子)
一个物,四寸长,小姐请它入洞房;
半夜三更流白水,只见短来不见长。
(蜡烛)
肉山对肉缝,白水往进送;
尻子拍嘎吱,往进偎嘎吱。
(婴儿吃奶)
对这些似带“丑”、“酸”味的谜语,新娘听了都是脸红不语,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并不开口去猜。于是“耍房”的人便“勒令”新郎动员新娘猜谜,新娘还是不开口,大家就“嘲笑”新郎“怕”媳妇,嬉闹一番,最后有人挑明了谜底,大家一笑。
三是让新娘说出一些有关爱情的顺口溜:
女口:
南墙一朵花,妹妹要戴它;
自己奔不着,哥哥扶一把。
又如:
荞麦皮,筛子底,小妹睡觉搂着你;
席匠编席席不光,睡在妹妹身子上。
有人把此类顺口溜的题目一出,“耍房”的人都开怀大笑,新娘含羞不语,但心里充满甜蜜,暗暗憧憬日后的美满生活。
四是让新郎新娘作游戏。
要求夫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某种动作。诸如:一杯酒,新郎新娘各喝一半,美其名曰“交盅酒”;把一片肉吊起来,让两人同站在一个小凳上用嘴去咬,叫做“猴上树”;在小碟里放些荏籽或芝麻,让两人同时用舌头去舔,称为“狗舔碗”;还有“摊煎饼”、“掏虼蚤”、“双亲嘴”、口对口吃糖等等。这种活动,一般新郎倒挺愿意做,新娘则害臊躲避,执意不为。于是人们便向新郎施加“暴力”,轻则“推掀”,重则用鞋底“敲打”,逼使新郎向新娘恳求,或是新娘“不忍”新郎“受刑”,只好依从。
五是让新娘装烟点火。
抽烟的人去“耍房”都要让新娘装旱烟或递纸烟,并要亲手点着,说是新娘装点的烟抽了牙不疼。为了耍笑,新娘在点烟时,有的人故意将烟锅或烟头颤颤巍巍,摇摇晃晃,使新娘无法点燃,并佯装眼花手抖,以试新娘的灵巧程度和动作捷钝。但是有的新娘也趁抽烟人不注意,有意燎了他的胡子,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耍房”完了人们散去,已是更深夜半,“春宵一刻值千金”,新郎新娘也要度过他们甜蜜的“花烛之夜”。这时,“听房”和“偷房”就开始了。
“听房”是年轻人凑热闹的耍笑事。新婚夫妇的事情越神秘,有人就越好奇,站在洞房窗外,屏声敛息,悄悄“偷听”,听出了故事来,便到处宣扬、耍笑。过去还有“人不听鬼听”、“人听传喜,鬼听传忧”之说。
一些好戏谑的青年人,趁新郎新娘“梦见周公”时,潜人洞房,里应外,施展‘’绝技”,“盗”去新娘卸下的首饰,脱掉的衣物鞋袜等。待小两口一觉醒来之后,才发现遭了“浩劫”,但又束手无策。天亮了,婶娘、姑嫂 “侦察破案”,落实了“所失”东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协议”,才将原物归还。有的竟成了多年的笑料和乐道的趣事。
当地习俗以为“耍房”的人多,是人缘好的反映,越闹越喜,越耍越吉。所以,尽管有些人行动莽撞、语言粗俗,新郎新娘都得笑脸相迎,不能流露出厌烦和不满情绪,否则就是“失礼”。
从古到今,“耍房”都是热闹有趣的事,但必须要有礼有节。古人早就告诫人们“耍房”要讲文明、讲道德,绝不可粗俗不堪。汉代著名学者仲长统在《昌言》一书中说过:“今嫁娶元会,捶令以督之戏谑,酒礼以趋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长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晋代著名学者葛洪也在《抱朴子·疾谬篇》中说:“世俗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漫对,其为鄙渎不可忍论,不知限制,致使有伤于流血折肢体者,可叹也。”这两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在“耍房”时有人不知节制,故意在众人之前说脏话,乱开玩笑,借酒发疯,暴露新人的隐私,千方百计让新人难堪,甚至动手动脚,造成伤害,这种过头的作法,绝不可取。
现在“耍房”的习俗依然盛行,但在语言、行为、耍法上比过去文明多了,增加了文化内涵,特别是“偷房”已被彻底废止,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新娘的含义和新郎的含义
一般来说,新郎一词专指对于确立婚姻关系的男女在结婚仪式中的男方的称呼,又称新郎官。在结婚时,新郎一般会穿上专门的礼服,经过仪式或法律程序后就成为女方的丈夫。也指新婚的男子。 最早出现在唐代,表示考试登第的才子。 郎、星与新皆系谐音,故此民间称新结婚的男女为“新郎”、“新娘”。沿袭至今没有改变。 婚礼知识 婚前准备 婚前的三个月 决定你和你的兄弟团的礼服扮相。去礼服店购买还是去租售呢! 婚前的一个月 如果你是购买礼服的话,这个时间应当确定你的礼服已修改完毕并进行最后一次试穿。如果还是不怎么合适的话,礼服店也会有充足的时间来修改。 婚前的最后一个星期 1、去美发店做个发型。 2、修理指甲。无需像新娘过于精美复杂,修剪整齐干净就可以了。 3、让自己从头到脚都仔细打理一番,尝试一些新潮的东西,给新娘一个惊喜。 4、婚前两个月准新郎可以自己也做一下面部的一些护理,这样可以利于新郎化妆前的肤色正常/清洁。 婚前一天 1、如果是租赁礼服,取出你的礼服。确保你的父亲和兄弟团员都拿到他们的礼服。 2、无论是租赁还是购买,最后反复检查礼服的大小、礼服、长裤、衬衣、领带、背心或腰封、袖扣、礼鞋和袜子等等。 如果你准备在更多场合穿着你的礼服,那看看下面的用品清单有没有什么是落下了: 护发产品;口气清新剂;领带;腰封;背心;外套或夹克;袖扣;礼服衬衣;手表;长裤;汗衫;内衣;袜子;鞋子;最后最重要的是——结婚钻戒(戒指的雅称)。
3,结婚的新人为什么叫新郎新娘呢?
你先看完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过去,在一个村里,住着个叫新郎的小伙子,他独自一人,三间草房,靠开饭铺过日子。新郎很有肚才,三里五乡的人有了什么难事都找他。他在自家门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年。有三个皮匠去赶庙会,这一天路过新娘的家门,看见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在年的木牌子,感到稀罕。一个皮匠说:口气不小,进去看看。他们三人进门往里一走,新郎赶紧出来迎接,礼貌地说:三位老兄,来来来,屋里坐。他又搬凳子又倒茶,一阵忙活:三位老兄,有嘛事?没事,我们路过门口,见牌子上写得挺文明,想请你办件事,不知能不能办到?让人让到底,送人送到家。你们有嘛事,尽管说吧。大皮匠说:我想要太阳大的一个馍。二皮匠说:我想要海大的一瓮油。三皮匠说:给我织路那么长的一匹布。新郎听了哈哈大笑:三位老兄,得多长时间?三人一商量,嗯,时间不有太长,夜长梦多,就说:三天就要。说完三人走了。第三天,三人早早来了,进门就喊:新郎在家吗?在。大皮匠问:我要的馍,怎么样了?新郎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你把面发上了,你去量量太阳有多大,弄准了我再蒸。大皮匠一听傻了眼,忙说:不要了,不要了,你爱蒸多大蒸多大吧。二皮匠说:海大的一瓮油,你做好了吗?你把大瓮搬过来,我就给你装油。二皮匠一听,就说:我本来想难为你,你倒难起我来,不要了。三皮匠又问:我要的布,织好了吗?你把路量量有多少丈多少尺,我织的时候好有个头哇!三皮匠一听也哧一声笑了,摇摇头说:不要了,不要了。新郎知道他们有意难为人,看他们一个个没话说了,才开了腔:三位老兄,早听说过你们见多识文,今天求你们办点事。有嘛事,尽管说。新郎说:我要六证,帮我买去吧。三人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嘛叫六证,也不好意思问一声。三人偷偷一商量,到别处把听去,不能让他看出咱们没本事。他们走到哪儿, 打听到哪儿,就是没有一个知道的。这天来到一个山头,这山叫黄花山,见一位挺好看的姑娘正洗衣裳。他们上前施个礼,说:请问大姐,你们村的没有卖六证的?如果有,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姑娘一听哏哏笑了:我家就有六证。这位姑娘叫陈娘,也是个有才的女子。回到家里,她翻箱倒柜,拾掇出六件东西:剪子、梳了、镜子、斗、秤和算盘。又对三个皮匠解释说:裁衣裳剪子为证,梳头梳子为证,容颜好不好镜子为证,斤两大小秤为证,过量米面斗为证,结算帐目算盘为证,这就是六证。三人听陈娘有条有理的一说,非常佩服她,说:我们找了多少天,不想来你这找到了,要多少钱吧?一分钱不要。只想问问你们是给谁找的?给一个叫新郎的小伙子。噢,以后有什么事还来这儿找我。那么姑娘大名。我叫陈娘。三人高高兴兴带着六证回来了,见到新郎把东西一交说:你看这是不是六证?是是,正好,在哪买的?在黄花山,一个叫陈娘的送给的。有多大岁数?十八九岁。三位老兄啊,劳你们再跑一趟吧。行。给她带上几句话。新郎说着,提笔写道:寅时想姑月偏西,菜在园中水在溪。家中有米无人煮,床上有枕少个妻。下坠新郎。他叠了又叠,折了又折交给了他们。三人直奔黄花山,找到陈娘。她看完信笑了笑,拿出笔来写了这样几句:屋中无梁,没檩没墙,冬暖夏凉,天然一堵石头墙。三皮匠回来,把信交给新郎。新郎拆开一看,哈哈大笑:多谢三位老兄,这事你们甭管了。新郎多聪明!一看就知道,陈娘住在一个石洞里,邀他去嚅。他急急忙忙打点了行装去找陈娘。走到一座山上,在一个石洞前遇见一位姑娘。就上前施礼:打听个人,可曾知道?姑娘说:说吧,这一片儿有名有姓的我都知道。有外叫陈娘的,住在哪里?你是我叫新娘。姑娘脸一红:我不叫陈娘。你叫我好找!你叫我好盼!当天晚上,两人在山洞里成了亲。新郎说:你别叫陈娘了,以后改叫新娘吧。从这儿,人们就把新婚的男女称为新郎新娘,结婚的第一天晚上叫入洞房。入洞房实际上是入山洞。三媒六证的说法也是从这儿兴起来的。
4,新郎感动新娘的话怎么说
新郎:以前一直想“有人问我粥可温,有人与我立黄昏”,谢谢你帮我实现愿望。
新郎:“能成为与你共度余生的人,我感到三生有幸。从这一刻开始,我会更加爱你、呵护你,和你同甘共苦,我都将永远陪着你一起度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不离不弃,我爱你。”
新郎:遇到你之前,我从未相信过一见钟情。那时候还是高中时代,我们邻班,那些昭然若揭的心事,想让你知道又不想让你知道。周围的朋友询问起来,我一边矢口否认一边暗自欣喜。那种时而对立时而统一的矛盾,是我在爱情里最初的样子。
新郎:现在,再想起以前,充满了你无微不至的关心,谢谢关照。
新郎:一年我只爱你四天,那就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5,婚礼要求想法
婚礼礼仪要求 篇一:婚礼礼仪上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新新人人在在站站立立时时,,新新郎郎应应在在新新娘娘的的右右边边。。这这是是古古老老的的习习俗俗,,传传说说新新娘娘在在自自己己的的左左方方,,方方便便新新郎郎必必要要时时用用右右手手拔拔剑剑与与敌敌人人对对决决,,可可以以更更好好的的保保护护好好新新娘娘。。 1、婚礼礼仪之入场——step-touch走步方式 传统的入场仪式非常庄重,特别是教堂婚礼,讲究一步接触(step-touch)的走步方式,也就是右脚迈出之后,左脚跟着迈前与右脚合并,停顿两秒钟,然后左脚再继续往前迈出,随即右脚迈前至左脚处合并、停顿。在走步时,注意步幅应比平常走路的时候小,新娘和新郎的步幅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步态讲究轻缓稳重。走步时,新娘右手挎新郎左胳膊,注意不要拉着新郎的衣服,或紧紧环住新郎的胳膊。另外,新郎胳膊自然弯曲就好,不要用力紧扣住新娘的手腕,而且两人的距离保持在15cm左右比较合适。 2、婚礼礼仪之站姿——腰板挺直,挺胸收腹 笔挺的站姿会使人看起来更精神。正确的姿态是双脚并拢,腰板挺直,挺胸收腹,背部要有向上的伸展感,面带笑容,眼睛正视前方。注意双臂不要紧紧贴近身体,肩膀要放松,这样可舒缓紧张姿态,同时也避免显得身体十分僵硬。如果想避免因长时间站立而感觉不适,脚尖可以稍微分开一点点。另外,新人在站立时,新郎应在新娘的右边。这是古老的习俗,传说新娘在自己的左方,方便新郎必要时用右手拔剑与敌人对决,可以更好的保护好新娘。 3、婚礼礼仪之转身——幅度要轻缓,动作要利索 新娘在婚礼中要体现高贵的气质,应避免任何大动作。需要转身时,身体应该随着脚步同时转动,转身幅度要轻缓,动作既要利索,又要避免给人匆忙不稳重的感觉。如果婚纱或礼服裙摆较大,在转身时可以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手轻轻抓住裙边和裙撑稍微向上提。 4、婚礼礼仪之笑容——微笑是最好的美容方式 微笑是最好的美容方式,在婚礼上更应该保持微笑,与亲友们分享幸福喜悦的心情。笑容不仅仅表达了你的心情,同时也会使你看上去更漂亮。避免因长时间微笑而引起的表情僵硬,秘诀在于你会不会让眼睛也带有笑意。在与客人有目光的接触时,同时展示笑容,必要时还可以对客人点头致意,有交流的笑容,会使你的表情更自然,不会变得僵硬呆板。新娘要避免大笑,这样会使唇边粉底的纹路加深,破坏整体妆容。 5、婚礼礼仪之鞠躬——身体前倾15-20度即可 鞠躬是中国传统的行礼方式,鞠躬的深浅,即身体前倾的角度大小是表达向对方致意答谢程度的高低。传统的中式婚礼中,要求深度鞠躬,即90度鞠躬,以表达最高程度的谢意。 不过,现在常用的鞠躬礼节并不需要完全采用深度鞠躬之礼。一般来说,身体前倾15-20度即可,并停顿2秒钟。 新娘要注意避免为了防范走光把手捂住胸前,这样的姿势既不美观,又显得缺乏对客人的真诚和尊敬。事实上防范走光绝不是用手去遮挡,而是要注意衣服的合身和得体。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新娘和新郎行鞠躬礼时,动作要和谐一致。 6、婚礼礼仪之交换戒指——千万不要紧张 在婚礼中,除了花童,通常还有一个托戒指的小朋友(ringbearer)跟在新人身后,一同步入仪式现场。如果没有安排ringbearer,新郎的戒指应该由伴娘保管,新娘的戒指则由伴郎保管,等到仪式中新人交换信物的时候,伴娘把新郎的戒指交给新娘,然后新娘才为新郎把戒指戴在他的左手无名指上。戴戒指时,新郎应弯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无名指。如果因为紧张戴不上时,一定不要着急抬起他的手,放到自己的眼前仔细套上戒指,这样拍出的照片会很不美观。新郎一方也是同样的做法。 7、婚礼礼仪之抛花球——喻意将婚姻的幸福传送给未婚姐妹们 抛花球的仪式喻意将婚姻的幸福传送给未婚姐妹们,据说接到花球的幸运女子将会很快成为幸福的新娘。新娘在抛花球的时候,应面带笑容,手臂自然弯曲,不要伸开过直,稍微用力将花球向高处靠后的位置抛出即可,动作幅度不要过大。 8、婚礼礼仪之抛袜圈——意味着把幸福传递给兄弟们 这是传统的西方婚礼习俗。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戴两个袜圈在右腿膝盖上方的位置。这两个袜圈,一个保留,另一个则是在她抛完花球后,由新郎取下,然后背着未婚男子抛出,这一仪式同抛花球一样,意味着把幸福传递给兄弟们。
6,结婚当天,新郎去接新娘要做哪些事情
不过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讲究。 1、大早晨的新郎要和伴郎去等花车集合新娘的礼车。然后就是直达新娘的娘家接新娘。进门(一般得给红包的)然后拜见岳父岳母给二老带花, 2、进新娘的闺房(得过关斩将外加红包) 3、就是给新娘垫鞋垫(百元大钞)给新娘穿鞋然后抱起新娘。 4、稍微休息一下,等岳父岳母吧新娘要带到婆家的瓶瓶罐罐给新娘用红包皮包好了后,任务是抱起新娘出门,离开新娘家之前要和伴娘伴郎一起吃顿饺子(要是半生不熟的)。 5、抱着新娘出门(新娘没到婆家之前是不可以脚着地的。) 6、坐车奔婆家。到了婆家基本就是听婚庆的师傅给你安排,象假人一样的摆各种pose。 7、奔酒店。客人都入席了你就得和新娘去换装准备入礼堂。再接下来就是婚庆折腾了。 8、席间酒敬、领着你新娘准备拍外景。 9、拍完外景回来就等着他们闹洞房吧。反正这一天是够折腾的。 其实如果找个婚庆公司,他们都会把这一套的流程和你交代的很清楚。你要提前2天去和婚庆商量好流程,这样婚礼当天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了。
7,结婚当天,新郎接新娘时,需要做些什么?
不过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讲究。
1、大早晨的新郎要和伴郎去等花车集合新娘的礼车。然后就是直达新娘的娘家接新娘。进门(一般得给红包的)然后拜见岳父岳母给二老带花,
2、进新娘的闺房(得过关斩将外加红包)
3、就是给新娘垫鞋垫(百元大钞)给新娘穿鞋然后抱起新娘。
4、稍微休息一下,等岳父岳母吧新娘要带到婆家的瓶瓶罐罐给新娘用红包皮包好了后,任务是抱起新娘出门,离开新娘家之前要和伴娘伴郎一起吃顿饺子(要是半生不熟的)。
5、抱着新娘出门(新娘没到婆家之前是不可以脚着地的。)
6、坐车奔婆家。到了婆家基本就是听婚庆的师傅给你安排,象假人一样的摆各种pose。
7、奔酒店。客人都入席了你就得和新娘去换装准备入礼堂。再接下来就是婚庆折腾了。
8、席间酒敬、领着你新娘准备拍外景。
9、拍完外景回来就等着他们闹洞房吧。反正这一天是够折腾的。
其实如果找个婚庆公司,他们都会把这一套的流程和你交代的很清楚。你要提前2天去和婚庆商量好流程,这样婚礼当天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