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摄影和摄像有什么区别?是一回事吗?

摄影和摄像并不是一回事,有如下区别: 一、形式上的区别: 摄像的行为主体是拍摄者、被拍对象及摄像器材,以被拍的对象为基准调焦,将画面记录于摄像器材。摄影则是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摄影: 摄像: 二、过程上的区别: 摄取画面的操作过程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摄像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淡入、切换及叠化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发射或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三、使用机器上的区别: 摄影用到的是照相机。因场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机有着非常多的分类。综合来讲,照相机都要有几个基本的部分以保证曝光过程,这包括:感光介质、成像透镜、曝光时间控制机构、胶卷暗盒、存储介质、电子感光器、电子存储介质。而摄像就是使用摄像机(视频拍摄设备)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摄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摄像
2,拍视频和拍照是摄像还是摄影?那个对那个的?
一般管拎着个相机的叫摄影师,扛着摄像机的叫摄像师。所以拍静态图像的是摄影,拍动态视频的是摄像。 你去商店买摄像机,常说的DV就是拍视频用的 其实也有摄影机,拍电影用的,电影字幕会提到摄影某某,不过老百姓用不到,所以通常所说的摄影师默认是指拍照片的人!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ῶς 英:phos(光线)和 γραφι 英: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ή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发射或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2020年6月,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规范摄影作品版权秩序的通知》,对摄影作品相关版权问题进行了厘清,将加大图片领域版权整治力度,推动构建摄影作品版权保护长效机制。 摄影摄像无论是从定义上理解还是从应用上划分都分属于两个系统的理论层次,从定义上理解,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而摄像就是使用摄像机(视频拍摄设备)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通俗一点解释就是,摄影是一种静态的影像记录过程,而摄像是一种连续动态的影像记录过程。
3,数码照相机的拍摄步骤
1、设定数码相机的参数
在日常拍摄过程中就得需要先把相机的一些基本参数设置好。数码相机在其设置菜单中,一般都提供多种设定参数,包括图像分辨率、聚焦方式、光圈、快门等。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最主要、最常用的是图像分辨率的设置。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多种分辨率选择,由于数码相机有多种参数设置,因此,每次拍摄之前,必须检查相机的设置菜单,以确认分辨率、快门等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否则,拍出的照片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这个是拍摄之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拍摄出来的效果。特别是许多初学者就更得注意了。
2、尽量使被拍对象主体充满取景框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尽量选择最高分辨率,并使被拍对象主体充满取景框。
对于传统相机,拍摄时主要考虑的就是取景,构图、对焦。对于数码相机,所有的摄影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但是如果只是拍摄一个对象,这时应将被拍对象主体充满取景框。
取景框是拍摄时构图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将被摄物体放于取景框内,能有效的拍摄被摄物体的主体。
一般许多人拍摄时是不太喜欢用取景框的,感觉很麻烦,但我建议还是用取景框比较好。
3、正确运用光照度和闪光灯
大部分数码相机都设内置闪光灯,一般有四档:闪光、不闪光、防红眼闪光和自动闪光。
自动闪光这一档是由相机对被拍对象光照度的检测,决定是否需要用闪光来补充光线。
闪光灯不像其它光源那么容易控制,闪光灯射出的光线容易被周围附近的物体反射回来,在照片上形成不均匀的光斑。
因此,使用闪光灯极有可能会破坏一幅完美的照片。在室内拍摄时,应尽量关闭闪光灯并提供足够的光照度。
闪光灯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不太喜欢用的,除了有时候在晚上拍摄时光线不太好用用,而且用了闪光灯拍摄人物的话容易出现红眼等情况。
5、 把拍好的照片下载到电脑硬盘上
数码照片一般以JPEG格局储存在储存卡内。在删除照片以前,应将原始照片下载到电脑的硬盘上,并从电脑上不雅看,之后再决议照片的取舍。
许多不太会使用相机的初学者朋友就得注意了,在拷贝照片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相机是否是开着的,否则对相机是有很大影响的。
我个人的喜爱是不喜欢用数据线,而是用读卡器把内存卡插在读卡器里面然后拷贝到电脑里面,这样对相机就没多大损害了,依个人爱好而定了。
4,学习摄影的步骤
从光圈、快门、焦距、感光度学起,再学习端稳相机,这些都是基本功,然后就是构图,用什么都能练习构图,旁轴、单反、卡片机、甚至是手机,四根手指。
我最初看一些器材和各种题材摄影的书,后来看构图方面的书。现在你看看纽约摄影学院出的书吧,少看那些什么单反相机速成、圣经之类的,误人子弟,看看操作之外的书,比如摄影思想。
看一些摄影,绘画作品,增加自己的鉴赏力。
拍照时千万不要用自动档,全手动是极有乐趣的,没照好不要怪相机,想想自己哪做的不对,哪些方面还要改进,多听听摄影思想方面的忠告,多谈技术与想法,多想想按快门之前的事;少依赖后期,少谈论照相机,少买卖照相机。
实践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总结的步骤,下面每一步都是练好了再练下一步。
第一步:拍摄相片内所有景物都清晰的照片。
第二步:拍摄相片内主体清晰其他模糊的照片。
第三步:以高速快门拍摄。
第四步:以低速快门拍摄。
第五步:拍摄低速运动的物体。
第六步: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
第七步:夜间拍摄。
第八步:拍摄低调照片。
第九步:拍摄高调照片。
第十步:追随拍摄。
第十一步:摆拍,用自然光。
第十二步:摆拍,自己部光。
第十三步:抓拍,表现大场面。
第十四步:抓拍,表现人物表情。
第十五步:想方设法把自己拍进照片,而照片中不出现相机。
第十六步:自己创新。
第十五步以前禁止用闪光灯。
你会觉得以上越来越难,但通过了,自己的水平就涨一块。
5,摄影的要点
(一)景别法: 简介:拍摄距离的变化可以引起画面景别的变化,焦距不变,距离不同,会产生不同景别;距离不变,焦距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景别。 景别(由大到小)一般可分为:大全景(远景)、全景、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 拍摄要领:1.景别要根据拍摄内容、情节发展、主题的需要而确定。 2.不同景别有不同的表达作用:大全景——展示开阔的场面;全景——比大全景小,表现一定范围的环境;人全景——能完整地表现人的全身和形体动作;中景——人的膝盖以上的动作和大致的神态;近景——胸部以上头像,清楚地看到表情的变化;大特写——重点表现人物的细节,如眼神特征等。 3.景别安排要突出主体,不可主次颠倒。 4.景别划分没有绝对的界线,要灵活运用。 注意点:1.景别切分,避开关节部位。2.特写要保留肩部,以免"杀头"感觉。3.人物眼前要留空,不要"面壁"。4.大特写可以去掉部分头发,但要保留下巴。5.根据内容需要,力求形式上构图美观。 (二)构图法: 简介:构图是表现拍摄内容的重要形式,是电视画面语言表达的基础。美妙、和谐的画面图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拍摄要领:1.构图的基本要求是"平",横平竖直。建筑物的主体轴线要垂直于画框横边。地平线要平行于画框的横边,上下不能居中。2.构图还要求"准",尤其拍摄人物,以不同景别取景构图要有美。(俗称把画面格准)。3.构图要考虑观众的视觉中心,主体应安排在画面近中间部位,但又不能完全在正中心,要看人物的视向(或动方向),一般情况下视向(或运动方向)一边应大于另一立。4.拍摄时,在心中把巨画面横竖分成二等分,形成井字,主体安排在井字的交文近,视觉效果较好。 (三)镜头切断法: 这里所说的"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摄取的一段画面。"镜头切断"意味着一个镜的终结,它确定了一个镜头连续摄取的时间长度,因此也称为"镜头长度"。镜头只要是"连续摄取"、当中没有切断的,不论长短,都只能算是一个镜头。初学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镜头太长,长得没有道理,根本原因是不懂得镜头断技法 (四)固定镜头法: 拍摄"固定镜头"就是不移动机位,不转动光轴(镜头角度),也不变动镜头的焦距的拍摄。 固定镜头给人以稳定的视觉感受,是应用最广泛的镜头形式。应当尽量多拍一些固定镜头。 (五)运用镜头: (1)“拉”:拍摄"拉"镜头,通常机位不动,拍摄角度也不动,通过改变镜头焦距,使画面景由小到大,景物由近变远。与"推"摄正相反。也可以不改变镜头焦距和拍摄角度,通过机位移动,拍出"拉"镜头。 “拉”作用:1.拍摄的范围渐大,主体缩小。2.表现主体在空间的位置。 3."拉"镜头给人以扩展、开阔的视觉感受。4."拉"镜头由起幅、运动(拉)、落幅组成。 注意点:1.先找好落幅的构图,试"拉"一遍。具体操作为:起幅(3-4秒)--运动(拉)--落幅(1-2秒)。 2."拉"要干净利落,不要犹豫不决,更不允许"拉"过头又"推"回去。 3."拉"的速度要均匀(有的摄像机通过手按的轻重产生不同速度),不可时快时慢、时动时停。运用"拉"镜头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拉"得有道理,不可以无缘无故,想拉就拉。可以适当拍摄一些"拉"镜头。 (2)“推”:拍摄"推"镜头,通常机位不动,拍摄角度也不动,通过改变镜头焦距,使画面景别由大到小,景物由远变近。与"拉"摄正相反。也可以不改变焦距和拍摄角度,通过机位移动,拍出"推"镜头。 “推”作用:1.突出主体,强调重点部位细节。2.反映人物表情变化,揭示内心活动。 注意点:1.先定好落幅的景别、构图,聚实落幅焦点。2.拉开确定起幅的景别、构图,试"推"一遍。 3.具体操作为:起幅(3-4秒)+运动(推)+落幅(1-2秒)。4."推"的速度耍均匀,不可时快时慢,时动时停。 5.“推”要痛快淋漓,不要吞吞吐吐,更不应该来回推拉。 6.运用"推"镜头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推"得有道理,不可以心血来潮,说推就推。 (3)“摇”:拍摄"摇"镜头,机位不动,通过转动光轴来完成。是使用较多,表现力丰富的拍摄技巧。 "摇"摄可按不同方向分成水平摇(横摇)和垂直摇(竖摇)等。水平摇可以从左向右,也可以从右向左。垂直摇可以从上向下,也可以从下向上,还可以斜向摇。 作用:"摇"镜头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扩大视野,展示规模,表现运动主体(人物)的动作或两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水平摇常用于扩展视野,介绍环境。垂直摇可用于显示建筑物的雄伟高大。 注意点:1.摇的速度耍均匀。2."摇"镜头由起幅、运动(摇)、落幅组成。 3."摇"的速度以观众看清为宜,不应过快或过慢,而且要均匀,不可时快时慢。先找好落幅位置,确定景别构图,聚实焦点,身体站立姿势以落幅为准。 4.转动身体作起幅构图,试摇一遍,越接近落幅,身体姿势越趋于放松舒展。 6.具体操作为:起幅(3-4秒)-运动(摇)-落幅(2秒)。 7."摇"得一气呵成,不要左顾右盼,重在落幅构图要美观,一般不可摇过头后再往回摇。 8."摇"镜头应当有一定的幅度,镜头转动的角度通常在90。左右(有时可以角度更大一些)。要么不摇,摇就痛痛快快地摇,不要只摇一小点。 9.运用"摇"镜头应根据内容需要,要有道理。拍摄意图要明确,不应以"摇"代替自己的眼睛,茫然若失地四下寻找目标。 (4)“移”:拍摄“移”镜头要一边移动机位一边拍摄。“移”摄可分为“平移”、“升降”、“进退”。 “平移”可以从左向右,也可从右向左。“升降”是从下向上和从上向下移摄。 “进退”也是一种推拉的摄法,还可以斜向移摄动 作用:“移”镜头用来反映人物的空间关系,表现景物的层次,可产生特别的立体效果。 主意点:1.“移”的速度要均匀,不可拖泥带水,时快时慢,时动时停。 2.“移”摄初学者尽可能少用,拍摄内容需要非移不可的,才用此法 3.“移”摄需要配置相关的器材设备,才能保证镜头效果,仅靠摄像者脚步走动的“移”摄,画面容易晃动,应注意脚步平稳,交替轻移,并凭借膝盖,大腿,腰部的协同配合,力求画面稳定。 4. 在运动载体(如船、车)中拍摄是简易可行的“移”摄法 5. 拍摄“移”应当看准了,想好了以后拍,不要在“移”摄的过程中欲行又止,拿不定主意。 6. 莫名其妙随随便便地“移”摄,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 7. 采用“移”摄应慎重,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往后退步移摄,一定要先看请身后有无障碍,尽可能不要退步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