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策划 > 正文
有关明朝才子解缙的故事
有关明朝才子解缙的故事
提示:

有关明朝才子解缙的故事

明朝才子解缙是明初声名鹊起的才子。他生于朱元璋时代,代价都知道朱元璋是个草根皇帝,比较容易冲动,一言不合就要砍头的节奏。解缙敢于向朱元璋说真话而不怕被砍头,是明朝一代直臣,也是个有故事的人。下面来看看有关解缙的故事是什么。 明朝遗老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如此描述他的聪明绝顶: “五岁时,族祖抱置膝上,戏之曰:‘小儿何所爱?’应声作四绝句,其一曰:‘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我家。’……年十九举进士,倚待辄数万言,未尝起稿,善为狂草,挥洒如雨风。才名炫赫,倾动海内。” 明朝才子解缙 万历时的状元焦f,在《玉堂丛语》中这样评价他的才华:“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这是把他和西汉的文学家东方朔比较。 因为是才子,行事异于常人,洋溢着真性情,人们说他重义轻利,笃于故旧,乐于引荐士人,常常对人说:“宁为有瑕玉,不为无瑕石。” 这可以看做他的自况,是一块有瑕疵的美玉,而不是一块无瑕疵的石头。 “重义轻利,笃于故旧”的品性,自然是胸无城府,心无崖岸。 人们出于景仰,向他索取诗文墨宝,每天络绎不绝,他是来者不拒,从来没有厌倦的意思。 友人提醒有些人不应当给予,他笑着说:“雨露岂择地而施哉?且人孰不可与进者?”一派名士风度。 他历事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受到三位皇帝的刮目相看,在建文、永乐的鼎革之际屹立不倒,得以进入内阁,参预机务,最终却死于锦衣卫诏狱,令人感慨系之。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 太祖朱元璋对这位青年才俊很是爱重,对他说:我和你从道义上说是君臣,从恩情上说犹如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他为皇帝的真心所感动,立即上了一封万言书――《大庖西上封事》,大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意,言辞颇为直率尖锐。 比如解缙在万言书中说,法令屡屡更改必然导致人民疑惑,刑罚太繁苛必然导致人民玩忽。 从国初至今二十年,几乎没有不变的法令,几乎每天都有错误的官员。 “陛下尝教臣云,世不绝贤,亿兆之众岂无一贤如古之人,而尽皆不才者哉?陛下尝教臣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良由陛下诚信有间,而用刑之太繁也。” 经常听到陛下震怒,锄根剪蔓,株连奸逆;从未听到陛下褒奖好官,并且始终如一。希望改变刑罚过于繁苛的状况,遏制法外之威刑,流放十年就应当释放,廷杖八十以后不得再加刑罚。 他又说,近年以来,监察机构的纲纪不严肃,官员们以刑名轻重为能事,以问囚多寡为勋劳,不能激励清要,提倡风采。 朱元璋画像 监察御史纠弹官员都仰承皇帝密旨,每每听到有什么旨意,才上疏弹劾,目的是求取皇上的恩宠,这是小人趋媚效劳的雕虫小技。陛下何不肝胆相照呢? 他还说,由于官风不正,贤人羞于同流合污,庸人习其风流而乐此不疲,以至于是非颠倒,以贪婪苟免为得计,以廉洁受刑为饰词,吏部任用官员没有贤否之分,刑部断案没有枉直之别。 这些话的分量很重,直击要害,却没有激怒朱元璋,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他讲究技巧,把责任都推到臣下身上:“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 朱元璋看了这份万言书后,不但没有光火,反而称赞他“有才”,只是“年少而语夸”。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简介 解缙趣事集合历史名人
提示: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简介 解缙趣事集合历史名人

>   解缙(xie jin),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是明朝吉水人,现今江西吉水人。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善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死相凄惨,在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死时才四十七岁。后来在成化元年,追赠朝议大夫,谥文毅。解缙在文学史上有重大贡献,后世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他主持编撰的。他还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 赵恒 殿试佚事》等。   这样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不仅在文学史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瑰宝,关于他的小故事,也为后人称道。   其一,吉水城有个绅士,附庸风雅,喜欢结交文人。一天,那绅士宴请名士,解缙父子也在邀请之列。其中有一个并无真才实学的举人对解缙道:“我有一个上联,你若对不出,便早早丢了神童的称号吧。”说完便道出上联:蛤蟆蝈蝈闹庭园,蹦东蹦西讨人恼;解缙听他出口伤人,也很恼怒,毫不客气地道:疯狗汪汪咬门坎,摇头摇尾惹客笑。在座众人听后,无不捧腹大笑。   其二,据说某道士对解缙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画像来拜见,恭恭敬敬地请解缙为其题诗。 解缙接过画像,当即笔走龙蛇般连写了三个“贼”字。道士一见,又惊又怒,正欲发作,只见解缙含笑从容续写,连同前面所写的三个“贼”字,成了一首颇有情趣的题画像诗: 贼、贼、贼, 有影无形拿不得。 只缘偷却仙丹药, 而今反作蓬莱客。 “蓬莱”是 神话传说 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莱客”,就意味着成了仙,相传八仙过海就是从蓬莱阁起程的。 此诗先说这位道士是贼,接下来遂将“贼”字妙解为对其修行的称赞。难怪道士读罢,由惊怒转为惊喜,千谢万谢而去。   其三,某翁家资巨富,一日为夫人祝寿而大摆宴席,并再三邀请解缙赴宴。解缙感到盛情难却,便前往祝贺。 酒酣耳热之际,某翁请解缙题诗庆贺。解缙乘着酒兴,当即应之道: 这个婆娘不是人, 听到这句不恭之语,举座皆惊,某翁及其子更是怒气冲冲。解缙不以为然,从容续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原来如此,众始莞然。及其转句,又听解缙念道: 儿子个个都是贼, 众复愕然。只见解缙收句云: 偷得蟠桃献母亲。 某翁之子顿时转怒为喜,众宾客交口称赞。   其四,相传,永乐皇帝有一天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你就此吟首诗吧!” 解缙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便吟: 君王昨夜降金龙, 把皇子喻为“金龙”,本是吉语。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 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为生女,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 永乐皇帝本是借此题为难解缙,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 解缙早有准备,脱口应道: 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缙转口又吟: 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其五,一天,解缙应一位朋友去闲聊。可当解缙到朋友家门前时,只见门上贴了一副联: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解缙陷入沉思:我今天之来,既非闲人,也非盗者,而且是应约而来,朋友为何如此无礼?但他仔细再看,发现对联的下方还留有空白处,门边还放着笔墨。解缙恍然大悟:朋友有意让他续对,才可入内。解缙想了想,便提笔将对联续成: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写完,便推门入内。朋友一见便道:“我门上不是写着闲人免进的吗?”解缙笑道:“你再去门上看看,我今天以贤者之身,堂而皇之进来,令你蓬荜生辉,还不谢我?”朋友一看门上的对联,哈哈笑道:“老兄真是筹高一码。”   其六,鸡冠花属苋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质花序有如雄鸡之冠而得名。 有一次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缙以鸡冠花作诗,解缙略一思索,起句道: 鸡冠本是胭脂染, 一语刚落,只见皇帝从身后取出所执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 今日为何淡淡妆? 只因五更贪报晓, 至今戴却满头霜。 解缙应对如流,用语不凡,联想奇妙,皇帝听了甚为高兴。   向上文如此关于解缙的趣事还有很多,这不难看出,解缙的机智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