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们为何充满焦虑?
作者:许红春 再过几个月,家有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家长,你的孩子将步入小学校园,开启他人生学习的新起点,按说,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对父母来讲,含辛茹苦7年间,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起步,再到放飞自我,孩子就像风筝一样,离开父母的怀抱,越飞越高,作为父母,一边期望着孩子快快长大,一边又担忧着离开父母后面对社会的他们是否能够适应,就是这种矛盾的心理,直接导致了大多数父母的焦虑心情。 如今,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就要投入小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所不同的是除了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幼儿园里,上午有中间点心时间,早上起床迟的孩子,就算是早饭没有吃好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吃,到幼儿园后在中间点心时间还是有机会补充能量的,而进入小学,这个情况则会发生很大变化,若孩子早餐没有吃好,一大上午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再去补充能量了,而且他们还要面对整整4节课的学习,所以,对部分作息习惯不好的孩子,早餐问题首当其冲便成了父母焦虑的第一因素。 还有生活习惯,它是保证家校关系的关键纽带,在生活方面,如果孩子有不良的习惯,比如说,在学校里遇到的生活难题,若你的孩子解决方式不是靠自己和老师同学间进行沟通后解决的,而是仍然像幼儿园那样,什么事情都憋着不说,回到家后又像倒豆子那般都吐给家长听,让家长和老师去间接沟通,这样长此以往,不但对孩子的沟通技巧和习惯培养造成不良的影响,对老师也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遇到孩子解释不清的问题,最容易导致老师与家长之间产生分歧,这样时间久了,就有可能造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隔阂。这样的情况发生后,第一受害对象一定是孩子,因此,家长群里每每聊起类似话题,都是怎么都说不完,这也许就是家长充满焦虑的第二因素。 此外,小学和幼儿园的最大不同并不是前面两个因素,最大的区别,就是孩子开始有了固定的学习任务,而且是雷打不动的任务,孩子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绩,甚至会成为影响孩子未来选择中学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跟踪好孩子的学习过程,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一个环节。说到孩子的学习,不得不说说社会上的培训。针对小学阶段,虽然是孩子学习的初级阶段,但在利益的驱动下,目前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仍然很多,而且到处都传言着如何学习,如何补课等混乱的消息,甚至有人跳出来讲全靠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应付将来的升学考试根本不够用,这就直接导致了父母们在多种选择面前无所适从,焦虑自然而生,为学习成绩考虑,孩子个子高的父母担心会因个头高而被排座位到教室最后位置,身体弱小的家长又怕孩子被其他同学欺负,甚至还会担心抢不到饭吃。总之,一系列的担心,无不显示着父母的极度焦虑,人常说,养儿才知报娘恩,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其实,家长的焦虑虽也无可厚非,但一味的担忧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焦虑和担心呢? 作为同龄人的家长,我认为应该着眼于以下问题: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我们除了焦虑,更应该高兴,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在心理上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为孩子入小学提前准备各种必需品,比如餐布、餐具、书包等学习生活用具,让孩子在后续生活学习中有条不紊的去支配和管理这些东西,过程中若发现有不良习惯,比如,餐后的餐具没有用清水冲洗干净,文具盒里的笔胡乱放置甚至丢弃,这些都是不良习惯,家长必须足够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孩子并要求他逐步改善,直至养成习惯,这是进入小学最基本的历练之一。 此外,家长还要清楚,幼升小,是人生必须的过渡,每一人都要经历,包括哪些必要的学习任务,一定要求孩子100%的完成,尽管小学没有了中间点心,也没有了午睡时间,但那也是根据孩子们生理成长期所设定的最合理作息制度,绝不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所以,家长们不必为此焦虑。当然,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是主要的日常任务,要想学习好,小家伙们肯定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定需要他们配合学校收收骨头,但家长也不必为此而焦虑,学校再需要小朋友收骨头,但学校不是监狱,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相信学校的安排,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早睡早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正题。 作为家长,遇到孩子的学习出现小状况时,更不能着急,此刻,我们首先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要告诉他们,小学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地方,那里依旧有慈祥的老师,可亲的同学,还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只有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拥有更大的本领,像雄鹰那样在天空展翅翱翔,相信,孩子都是喜欢鼓励的,在赞赏教育的今天,家长的一举一动都紧紧联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只要家校共同努力,在经历小学的努力后,孩子们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进入小学,尤其是在一年级,要学习拼音、汉字、阅读、书法、数理知识、英语,体育,这么多的知识,一下子都需要孩子学习,吸收,然后达到运用自如,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动作,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如何能尽快实现从不习惯到自然,从不情愿到满心欢悦的去探索,都需要孩子的习惯养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常的作息习惯等等,只有这些好习惯养成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有条件谈起,我们不提倡追逐孩子一定要有很突出的学习成绩,但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规律一定会有益于孩子的终身。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家长的未来,关注他们,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成长中不断纠正,不断引导,持之以恒,化焦虑为力量,在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关注他们,在每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用他们一天的收获进行总结,作为父母,你要记住:只有枕边父母的喃喃细语,才是孩子香甜入眠的良药。
大家都去上幼小衔接,你会不会因此焦虑?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对于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甚至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选择怎样的幼小衔接方式的确值得考量,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走好幼小衔接的过程。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严重的还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阻碍。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小学重试幼小衔接的教育,相同学区的幼儿园老师会带领大班的孩子们去邻近的小学进行参观。了解小学的课室、校园,跟班上一节课了解小学上课的模式,参观学校的功能室,对学校的各项设施和特色进行介绍,让孩子们对步入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其次,搞清楚幼小衔接的内容是什么? 1、知识衔接: 提升孩子听、说、读、写、拼、组等语文能力。 2、学习能力衔接: 提高孩子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创新力、思维力等。让孩子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3、行为习惯衔接: 培养孩子独立性、适应性、时间观念、责任感等,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孩子做事能力,教会他有条理地处理事情,这样他才能在生活学习中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生活。 比如让孩子学会收拾玩具柜,有的孩子看完书、玩完玩具,总是随手一扔,等到下次想看或玩的时候就怎么找也找不到了。这样毫无章法的习惯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在日后花费很多时间在无谓的寻寻觅觅之中,进而影响他的生活。,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锻炼他的条理性。例如,把孩子的玩具柜分门别类地注明清楚——故事书、磁带、拼图、积木、娃娃、小汽车、橡皮泥等等,在每一个小柜子或隔断上用图片或文字标示。在孩子玩完后请他“帮助玩具回家”,看看他能不能根据标示的图片或文字收拾好玩具。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4、情商社交衔接: 针对性的引导与关注,良好的礼仪礼貌训练,让孩子融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中,增强孩子情商社交能力,让孩子自信、大方、受欢迎。 想清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要去上幼小衔接? 1、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提早写字认数学拼音?——能不能自己教?如果不能,怎么选择? 2、是为了人去我去?——不要盲从。 3、是因为马上就读的学校要求?——学校举办的,必须去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