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回忆录的内容简介
尼克松是冷战时代的一位有特色的美国政治家。他以坚持反共的意识形态闻名,又以现实主义的大胆决策著称。在当代美国统治集团代表人物中,他比较善于把握变化中的世界形势,了解美国的真正利益所在。就任美国总统前,他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演说中发表了关于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看法,承认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就任美国总统后,又为打开中美关系采取了重大外交行动,对于扭转美国的颓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他不像美国一些政要和学者那样头脑发热,而是清醒地看到美国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在新的基础上保持中美正常关系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尼克松的政治主张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代表的是美国统治集团的意志。但是,有分析地研读尼克松的著作,对于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思想脉络、总结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历史、认识今后的世界发展趋势,都是有裨益的。
《尼克松回忆录》中截然不同情形说明了什么
《角斗场上》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90年发表的新回忆录。1978年,他发表过一部回忆录,那是距离他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还不久,调门比较低沉。但近十年来,这位前总统又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政治生活,重新活跃与“角斗场”上。因此,他在现在这本回忆录中不仅从新的角度回顾了他自己多次大起大落,充满戏剧性情节的经历,而且根据他近年的亲身感受纵谈当今世界风云,进一步发挥了他先后在《真正的战争》(1980)、《领导人》(1982)、《决不能让越南局面重演》(1985)和《1999:不战而胜》(1988)等书中提出过的论断和谋略主张。次数发表后立即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之一,并受到国际评论界的瞩目。 尼克松初登角斗场,是在1946年第一次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以后几经荣辱盛衰,终于在1968年登上总统的宝座,并于1972年赢得连任,正当他权极位尊而踌躇满志的时候,1973年揭发出来而且越闹越大的水门丑闻却迫使他不光彩地下台,跌入了深渊。现在,尼克松在《角斗场上》艺术中力图为自己在水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辩护,这一点在美国舆论界遭到颇多非议。然而,这位在角斗场上饱经风霜,如今已去世的前总统,在回忆历历往事的过程中,毕竟披露出美国政治角斗场上和场外的不少内幕,其中不乏令人感兴趣的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政治的秘闻故事。 但是,美国之外的读者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这部新的回忆录中,是怎样地描述他在当政的岁月里,尤其是在他下台的十几年来,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的交往,以及他是怎样地剖析美国对外政策的成败,为当今美国统治者的世界站论出谋划策的。一些评论家指出,尽管尼克松必然受到他的执拗偏见的局限,但是它提供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仍是值得一读的。 本书一开卷,就是尼克松回顾他1972年初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这一段往事,他把这件事视为自己政治生涯中风光无限的顶峰,人们记得,尼克松1967年作为在野的政治家,就经过反思而发表文章,检讨了他本人也参与执行过的美国战后对华政策。尼克松1972年重新打开美国关系的访华之行,则被公认为他执政六年期间的最大成就。下台以后,他又几次来过中国,特别是在1989年秋第六次访华,并力主维持美中关系。在本书中,尼克松相当坦率地说明,他之所以采取这一态度,首先是出于美国自身全球战略利益的烤炉,不仅考虑到苏联,甚至还考虑到拥有“成为军事和政治大国的潜力”的日本。在此同时,尼克松毫不讳言,他主张维持美中关系,是企图利用这条渠道继续对中国的局势发展施加影响,也就是继续搞“和平演变”。鉴于尼克松的这些主张已大体上为美国现政府所采纳,读一读尼克松这本书,将有助于我们保持更清醒和更复杂一些的头脑。 众所周知,尼克松是以一个顽固反攻的政客身份起家的,反共是他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一贯本色。无论在台上或台下,他始终是为美国统治集团效力的一名重量级角斗士。
重庆是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1 美
(1)建立:“中国皇后”号商船到广州的航行。(2分)商品:茶叶、丝绸、五彩瓷器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任答两点即可,2分)(2)特点:美国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美国对货贸易迅速上升)。(2分)原因: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美车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认识: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经济侵略势力的对比。(2分)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3)原因:美国凭借自身强大实力推行争霸全球的计划;对社会主义中国采取封锁敌视的外交政策;中国民人志愿军抗美援朝;苏美处于冷战状态。(6分)含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