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怎么读?
臧:zāng,声母z;韵母āng。 臧 1、善;好。 2、又同“藏”cáng。 相关组词 臧否、臧秽、服臧、宝臧、积臧、臧弆。 详细释义 1、臧否[zāng pǐ] 褒贬;评论:~人物。否(pǐ)。 2、臧秽[zāng huì] 指贪污等秽行。 3、宝臧[bǎo zāng] 见“宝藏”。 4、积臧[jīzāng] 见“积藏”。 5、臧弆[zāng jǔ] 收藏,密藏。详“臧去”。
臧怎么读?
臧读zāng。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像戈刺入目。上古战俘往往被刺瞎一只眼睛,沦为奴隶。本义为“奴隶”或“男奴”。金文加“爿(pán)”为声。奴隶被刺瞎一目,迫于奴隶主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再行反抗,政权巩固,如此甚好,故引申为“善”。古籍中假借为藏,表示储藏的意思。现代主要用作姓氏。 当代臧姓人口大约31万,为第二百四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5%。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河北、黑龙江,这四省的臧姓占臧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辽宁、安徽、山西等省。山东为臧姓第一大省,约占臧姓总人口的23%。 一、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孝公的儿子名彄(kōu)”,字子臧,被封在臧地(在今山东省境内郯城西南),建立“臧”国,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臧”为姓。又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鲁孝公之子名彄,食采于臧,后建立臧国,为子爵位,世称子臧,或臧。其孙以王父字命姓,分为两支,一支臧孙氏,一支臧氏。后来,臧孙氏亦省文改复姓为单姓,也成臧姓。” 二、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孙以其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亦称为臧氏。 三、“臧”姓出自鲁国公族后代,而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地,因此,两支“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组词: 1、臧否。褒贬;评论;说好说坏。 2、臧仓。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3、臧聚。指仆隶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