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逆向选择是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所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导致买方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最终促使了劣质产品的成交,从而导致了逆向选择现象。 逆向选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若市场无法建立有效的机制遏止假冒产品的交易,会导致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及市场瘫痪。逆向选择理论深刻地改变了市场分析问题的角度,可以加深政府对市场复杂性的认识,从而实施有效性的解决措施。 逆向选择研究的背景 乔治·阿克劳夫和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三名获奖者在20世纪70年代奠定了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 其中,阿克尔洛夫所做出的贡献在于阐述了这样一个市场现实,即卖方能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等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双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
经济学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经济学逆向选择名词解释如下: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逆向选择最经典的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市场,即旧车交易市场。照我们通常的想法,既是市场嘛,一边有卖车的,一边有买车的,大家公平交易,是不会出啥问题的。比如,你这辆二手车使用的年头比较短,性能和质量还不错,就应该也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反之,性能和质量比较差,就应该也只能卖一个不好的价钱。 是这样吗?不是的。假如有一辆较好的二手车,准备进场交易。这车究竟质量怎样,性能如何?应该说只有卖车人最清楚。但买车人就不同了。他从来没用过这辆车,车子质量究竟如何,他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浑然不知。 怎么办呢?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防止风险,买车人必然要尽量杀价,本来值10万元的,他只出8 万。卖车人呢,明知道我这车完全可以值10万的嘛,偏要我8万元出手,当然不干。 一个坚持要价,一个拼命杀价。僵持的结果,自然是谈不下来。最终,这辆好车只好退出市场,不卖了。 一辆辆好车,陆续退场,剩下的车质量越来越差。而车的质量越差,买车人就越要杀价。就这么着,经过卖车人与买车人一轮又一轮博弈,最终,二手车市场只能是一天天萎缩,甚至倒闭关门。 这就是事与愿违,也就是经济学家说的逆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