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旅行 > 正文
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提示:

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1、赏析:“惊梦”这一出戏通过长期幽居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以及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

  2、反映了在宋明理学等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女子的苦闷,揭露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摧残和造成的不幸,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3、同时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刻画了丽娘的娇羞神态和种种微妙的心理,把深闺中女子的苦闷和青春觉醒后的烦恼,描摹得生动细腻,十分感人。游园时,面对姹紫嫣红、美景良辰,杜丽娘的心里却有一层淡淡幽怨、莫名惆怅。

  4、丽娘内心感受是“闷”与“乱”,是“理还乱,闷无端”,是“春色恼人”,是她对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虚度青春的苦闷,因此她感叹“奈何天”、“谁家院”。游园,激发她青春的苦闷。

  5、她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和春天一样美丽,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的难以排遣的春闷,她的满腹的幽怨,她内心深处对自己青春与爱情的渴望、幽思,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就只能向“幽梦”中寻求。杜丽娘的世间处境,展现了明清妇女共同经历的心理挫折及对人生幸福的憧憬。

简述牡丹亭惊梦的大概内容
提示:

简述牡丹亭惊梦的大概内容

牡丹亭惊梦主要内容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相互爱慕,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本文主人公游了什么园,惊了什么梦? 守寡多年而已丧失青春年华与富贵社会地位的钱夫人,远离旧日的相知朋友,独自居住在台湾的南部。《游园惊梦》的小说情节动作,便是钱夫人应邀来台北参加桂枝香(窦夫人)所开宴会的始末。游园醉酒时回忆起了她以前和郑参谋的一次偷会。 扩展资料: 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 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牡丹亭·惊梦

青春版《牡丹亭》到底哪里有问题,为什么好多名家都在批评
提示:

青春版《牡丹亭》到底哪里有问题,为什么好多名家都在批评

白先勇先生的这一段青春版的《牡丹亭》,暂且先不评价它的好坏。但这一版的牡丹亭的确给中国的戏剧带来了用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起码在昆曲这一部分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 作为一个听剧的门外汉,我本身对于戏剧等方面也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作为一个比较喜欢文学的学生,对牡丹亭这部剧还是有些许了解的。 汤显祖先生的《牡丹亭》,不仅仅是在刻画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长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上,封建礼教给予女子在追逐自由,爱情和婚恋上的枷锁。更多的是像在提倡一种个性的解放,突破封建礼教的枷锁。 而现在由白先勇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的《牡丹亭》,总是更进一步的将这个故事的题材集中在表现柳梦梅和杜丽娘两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上。从大局的角度来看,这个主题明显就变得更加的狭隘了。 除此之外青春版的《牡丹亭》,虽然从它的意境,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改动,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十分的美好。但是在服装,舞台效果等各个方面都完善的地步,观众们就会更一步的去深究唱戏人给人带来的感觉。 听剧听的就是唱,您唱的好,自然会受到人追捧。所以比起各种服装啊,舞台效果等花哨的东西,更重要的本源还是在唱,以及唱所带给人们的情绪感染。 所以归根到底,青春版的《牡丹亭》虽然比之前的更受欢迎,但其实如果去深究,相比较,在唱戏方面,还是老版的更具特色和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