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是中国什么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什么时期?——答案: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五胡十六国诸国混战期间,前秦天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夷狄皆来朝拜,开创宣昭之治,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最富强的国家,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不含辽东),进入南北朝时期。
所谓“五胡十六国”中的十六国是什么?
“十六国”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全称叫“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年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共一百三十六年,这一段时期史称“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这要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所建,所以又称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之称乃是因为北魏崔鸿等所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除了十六国外,另有冉魏、西燕、代等政权存在。自公元439年起,中国进入南朝政权和北朝政权对峙的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结束。 五胡十六国在历史上又称为十六国,一般来说是指从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的这一段时期。其中五胡是指包括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众多民族,统称五胡。西晋时,五胡主要居住在西晋的北方和西方的边陲之地,后来由于西晋朝廷越发的腐败,西晋末年,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国力大损,匈奴、鲜卑、羯、氏、羌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乘当时政局动荡混乱之机,纷纷入主中原,史称五胡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