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在哪里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至黄州四年。 元丰二年七月,在著名的“五台诗案”中,御史李丁等人摘录了苏轼关于新律的诗文,说是用诗来诽谤他。 八月,他被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讯和折磨,他几乎被杀死。 12月,提交人获释出狱,调往黄州任团训副使,但不准“签公务”,也就是说,他是个闲官,有官职,有官职。 没有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下了这篇短文,优美地描绘了月夜的景色,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对小知己的无限情感。
虽然我有欣赏美丽风景的乐趣,但我并不满足。 把自己置身于山河之中,有一份失意的自慰。
承天寺在哪里
福建省泉州市。 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又名月台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历代屡经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 承天寺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 承天寺起源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建筑规模却越来越大,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鼎盛时期殿宇曾达40多座,海内外许多名僧大德出其门庭。 承天寺是85年在原址重修的。承天寺环境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难得的一片园林园地。被称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分别是:偃松清风、方池梅影、卷帘朝日、榕径午荫、塔无栖禽、瑶台明月、推蓬雨夜、啸庵竹声、鹦歌暮云、石如鹦鹉。 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将这十景加以总结,写有“十奇”诗七律十首,后明书法家张瑞图将这十景书刻于碑文,传之后世。但也有人认为“月台倒影”、“一尘不染”、“梅石生香”各为十景之一。 闽南古刹承天寺位于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