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风云的主要角色
《白宫风云》运用一整个演员团队向观众述说美国联邦政府的日常行政工作,演员各司所职,其中包括美国总统、第一夫人、总统高级幕僚以及核心顾问团,其他次要角色大致上则环绕着核心团队,不时出场填补故事空缺。 演员 角色 前期身份(Bartlet任期) 后期身份(Bartlet任期) 剧终身份(Santos任期马丁·辛 Martin Sheen Josiah“Jed” Bartlet 美国总统 施塔克·钱宁Stockard Channing Abigail Bartlet 第一夫人 约翰·史宾塞John Spencer Leo McGarry 白宫幕僚长(第1-6季) 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第7季) 布雷迪·威佛德Bradley Whitford Josh Lyman 白宫副幕僚长(第1-6季 Santos总统竞选阵营干事(第6-7季) 白宫幕僚长理查·薛福Richard Schiff Toby Ziegler 白宫公关室主任 罗伯·洛Rob Lowe Sam Seaborn 白宫公关室副主任(第1-4季) 白宫副幕僚长约书亚·马里纳Joshua Malina Will Bailey 白宫公关室副主任(第4-5季) Russell副总统幕僚长(第5-7季)Russell竞选阵营干事(第6-7季)白宫公关室主任(第7季) 俄勒冈州国会议员艾莉森·洁妮Allison Janney Claudia Jean C.J. Cregg 白宫新闻秘书(第1-6季) 白宫幕僚长(第6-7季) 杜·希尔Dule Hill Charlie Young 总统个人助理(第1-6季 幕僚长特别助理(第6-7季) 珍妮尔·摩罗妮Janel Moloney Donna Moss 副幕僚长高级助理(第1-6季) Russell竞选阵营发言人/Santos竞选阵营发言人(第6-7季) 第一夫人幕僚长玛莉·麦考梅Mary McCormack Kate Harper 副国家安全顾问(第5-7季) 克里斯丁·钱诺维斯Kristin Chemoweth Annabeth Schott 白宫副新闻秘书(第6季) Santos总统竞选阵营人员(第7季) 第一夫人新闻秘书吉米·史密兹Jimmy Smits Matt Santos 德州国会议员(第6季)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第6-7季) 美国总统亚伦·艾达Alan Alda Arnold Vinick 加州参议员(第6季)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第7季) 美国国务卿 最初,演员们所希望扮演的角色与最终呈现相差甚远,在第一季DVD的幕后专访中,布雷迪·威佛德表示,虽然他也参加了贾许·赖曼(Josh Lyman)的试镜,不过他心里属意的角色是山姆·希朋(Sam Seaborn),后来艾伦·索金为他量身打造了贾许这个角色。珍尼尔·摩洛妮则表示她试镜的角色是茜洁·克蕾格(C. J. Cregg),后来她得到唐娜·摩斯(Donna Moss)的这个角色原先也不是剧本里的固定班底。其他还有亚伦·艾达和席尼·鲍迪曾被认真考虑接演总统,贾德·赫希接演里奥·马加瑞(Leo McGarry),尤金·李维接演托比·齐格勒(Toby Ziegler),以及让黑人女星希·庞德接演茜洁[4]。《白宫风云》里的主要演员每人每集薪资约为7万5千美元,饰演总统的马丁·辛证实他的薪资高达30万美元[5][6]。罗伯·洛 的角色在情节安排原本更为重要,因此他也有六位数的价码,据报道为10万美元[7]。角色间的薪资不平等,后来导致契约纠纷,表达不满的演员主要有艾莉森·洁妮、理查·薜福、约翰·史宾塞和布雷迪·威佛德。四人在2001年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进行契约协商,过程中华纳兄弟以毁约官司向四人施加压力,但是四人团结一致,后来以加薪双倍完成协商[5]。两年后,华纳兄弟与NBC和Bravo电视频道续约,不久四人借机再度要求加薪[8]。饰演白宫幕僚长里奥·马加瑞的约翰·史宾塞于2005年12月16日心肌梗塞逝世,此前一年他所饰演的角色也曾被安排经历一次几乎致命的心脏病发情节。史宾塞过世后,马丁·辛在最新一集〈Running Mates〉(第七季第10集)节目播映前,简短表达了致哀之意。史宾塞所饰演的角色则在2006年4月2日播映的〈Election Day〉(第七季第16集)节目中正式向观众告别。
白宫风云的介绍
《白宫风云》(英文:The West Wing)是一部以政治为题材的美国电视连续剧,于1999年至2006年期间分七季放送播映,由原创人艾伦·索金担任前四季的剧本创作与监制工作,后两季的监制工作改由约翰·威尔斯担任。本剧场景设定在美国总统官邸白宫的西翼,该处是虚构人物美国民主党总统约书亚·巴特勒的椭圆形办公室和总统高级幕僚办公区所在地。本剧由华纳兄弟电视公司制作出品,于1999年起在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播,其后在全球各地电视频道上播出,播映七年后于2006年5月14日画下句点。《白宫风云》曾经取得不少正面评价,其中包括来自政治学教授与前白宫高级幕僚的肯定,全剧获奖无数,一共得过26项艾美奖,其中包括连续四年的最佳剧情类最佳剧集奖,此纪录与《山街蓝调》《广告狂人》并列为艾美奖情节剧的最大赢家。本剧的知名度在后期逐年下降,但是节目与广告商的基本盘并未受到影响,《白宫群英》依然广受高收入族群的喜爱。
白宫风云的社会评价
观众反应美国前副总统高尔和《白宫风云》的演员一起现身直播综艺节目《Saturday Night Live》《白宫风云》将触角延伸进美国权力中心宾州大道1600号,节目的合理性、政治倾向和影片价值都受到相当热烈的讨论。社会影响《白宫风云》的写实描绘虽然大获好评,索金仍表示:“我的责任不是求真…而是随心所欲的吸引观众的目光。”前白宫助理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认为索金“吸引观众的方法是创造出比生命更真实的政治人性──至少比新闻照片还要真实”,他还认为借由对虚构政治家的移情作用,《白宫风云》创造出一个“破坏性对手”,挑战老是对政治冷嘲热讽的新闻媒体[14]。《白宫风云与白宫西厢》一书的作者马龙·李文(Myron Levine)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这部电视系列剧“呈现出对政府公职的正面观点,有助改善反华盛顿特区人士的刻板印象,与对政府冷嘲热讽的言论。”[13]加州州立大学圣马克斯分校政治学副教授史黛丝·碧佛斯博士(Staci L. Beavers)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以白宫群英作为教育工具〉,探讨以《白宫群英》作为教学工具的可行性。她断定“以营利性娱乐节目来说,《白宫群英》呈现出相当高的教育潜力。”在她看来,《白宫群英》对于政治进程的描述,比一些只会打高空、讲官腔的政治节目(像是《Face the Nation》《与媒体见面》)来得更有深度。不过节目在对特殊问题进行探讨时,可能会因为观众对角色的喜恶而模糊焦点,碧佛斯也注意到,秉持对立观点的角色通常会被设定为观众眼里的“坏人”,这些角色被赋予不受欢迎的角色特性,而且通常都跟政治主张无关。她认为对本剧的政治观点进行评论分析,是观众相当难得的学习经验[17]。《白宫群英》对国外的影响之一发生在2006年1月31日,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所领导的政府在英国下议院,因为所谓的“西厢计划”而遭遇挫败,这项计划据说是一位英国保守党下院议员看过〈A Good Day〉(第六季第17集)后发想出来的,在这集里,民主党人趁共和党人不备,将总统的干细胞预算偷渡过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