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旅行 > 正文
从丰管路到黄村食药局怎么走?
从丰管路到黄村食药局怎么走?
提示:

从丰管路到黄村食药局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10号线 → 地铁4号线大兴线,全程约23.1公里 1、从丰管路步行约400米,到达泥洼站 2、乘坐地铁10号线,经过5站, 到达角门西站 3、乘坐地铁4号线大兴线,经过8站, 到达黄村西大街站 4、步行约410米,到达北京市大兴区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黄村) 北京市大兴区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黄村)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西大街26号

饿了么3餐厅被查是怎么回事?
提示:

饿了么3餐厅被查是怎么回事?

近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依据消费者举报线索,近日大兴区食药监局经现场调查取证,对“饿了么”平台上的“麦特汉堡餐厅”、“英雄堡炸鸡汉堡”、“李记腊汁肉夹馍”3家店铺的实际经营者依法予以查处。 根据通报,北京麦特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食品流通许可证》,许可经营项目为“批发预包装食品”,不具备餐饮服务经营资质。但其在“饿了么”平台上非法经营“麦特汉堡餐厅”店铺,售卖汉堡、薯条、可乐等食品。 北京鲜万家超市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经营项目为“预包装食品销售(含冷藏冷冻食品)”,不具备餐饮服务经营资质。但其在“饿了么”平台上非法经营“英雄堡炸鸡汉堡”店铺。 凉皮小巫地址在大兴区西红门镇宏福路上,该店铺无任何食品经营和餐饮服务资质,但其在“饿了么”平台上冒名经营“李记腊汁肉夹馍”店铺,售卖肉夹馍、刀削面等食品。 大兴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已现场责令上述3家线下实际经营者立即停止非法经营项目,并予以立案查处。同时,市食药监局下属的市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已对上述3家店铺的违法行为进行取证。 针对“饿了么”平台涉嫌未尽网店资质审查义务的行为,大兴区食药监局将按程序通报给“饿了么”平台开办方所在地的食药监管部门,由其进行查处。 最严食品安全法为何管不住饿了么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可是被曝光的饿了么,其有关合作商家并没有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 事件出来之后,饿了么第一时间就做出了表态,紧急成立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并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接受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引导和监督。但是,唯独没有公开“道歉”两字。 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在发内部信中称,“在央视315晚会中,饿了么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被点名曝光,这暴露出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公司,在经历飞速发展的同时,原来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实在让人痛心”。 与此同时,张旭豪也坦陈,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饿了么确实存在失职之处。他和管理层也应对此承担责任。公司要感谢媒体的监督,诚恳地向信任、支持饿了么的用户表示歉意,向由此受到困扰的商户表示歉意。 公开信息显示,“饿了么”是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之一。公司创立于2009年4月。由张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创立。 2015年12月17日,饿了么和阿里巴巴签署投资框架性协议,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获投资后,饿了么估值超过45亿美元,继续独立运作。本轮投资后阿里占股饿了么27.7%,成为第一大股东。

北京同仁堂再被批评,3年上黑榜23次,曾因蜂蜜造假被罚1400万元
提示:

北京同仁堂再被批评,3年上黑榜23次,曾因蜂蜜造假被罚1400万元

北京同仁堂又因违规行为被通报批评。

日前(7月26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对于北京阳光博爱医院等4家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处理决定的通报》显示,北京阳光博爱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北方红旗机电有限公司医院、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等4家定点医药机构的违规行为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损失,在 社会 上造成不良影响,破坏了定点医药机构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因存在部分治疗项目无相关记录等问题,被处罚全市通报批评,并追回违规费用。

而健识局也注意到,北京同仁堂集团昨天(8月1日)在其官网上公布此次违规行为的情况说明。同仁堂方面称,此次《通报》中所描述的问题系2018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医保中心开展有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具体包括:部分治疗项目无相关记录。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在发现问题后,立即开展整改工作。2019年5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医保中心开展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中,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未出现违规问题,《通报》中所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得到主管部门认可。

北京市医保局要求全市各定点医药机构要引以为戒,严格执行医疗保险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珍惜定点医药机构荣誉,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次同仁堂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存在治疗项目无相关记录将意味着什么?可能会接受怎样的处罚?

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办法(试行)》显示,定点医药机构应按服务协议约定做好参保人员的就医购药管理、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范围管理、药品管理、信息管理、费用管理等工作,按规定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医药费用。

若出现违反服务协议约定的行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视违约情形采取通报批评、黄牌警示、中断执行协议、解除协议等措施进行处理并向 社会 公布,记入 社会 保险信用系统。

作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打击医疗机构骗保已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4月,北京市打击欺诈骗保专项工作全面铺开。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专项行动,希望能强化群众法律意识,鼓励 社会 各界参与监督,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构建全 社会 共同关注医保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据健识局了解,此次专项行动主要将在三个方面集中发力:

根据北京市的统一部署,此次专项行动将进一步严厉打击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和欺诈骗保行为,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压实监管责任,堵塞制度漏洞,巩固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

事实上,近几年北京同仁堂问题事件频发,正在遭遇着信任危机。

2018年12月,有媒体曝光北京同仁堂下属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瓶装蜂蜜之受托加工方“盐城金蜂食品 科技 有限公司”, 存在“回收过期蜂蜜、涉嫌更改生产日期”的情况,并以暗访视频为证,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2019年2月,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局、北京市大兴区食药监局同日公布行政处罚结果,证实同仁堂蜂业存在用回收蜂蜜作为原料生产蜂蜜、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行为,对其罚款超过1400万元,没收3300瓶蜂蜜等。



2月1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蜂蜜门”对公司收入和利润方面的影响甚微,但此事背后暴露出同仁堂在产品质量管控以及子公司管理方面的漏洞风险,影响或远甚于财务之上。

与此同时,同仁堂还就产品质量频频爆出问题,近年多次因产品不合格被监管部门通报。仅2016年,同仁堂就因质量问题被“点名”6次,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品种。

而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中,同仁堂以14次的“成绩”位居第二,其中由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有5次上“黑榜”。

2018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又发通告,北京同仁堂等企业生产的63批次甘草(甘草片)被曝不合格。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内,同仁堂已经23次上了质量“黑榜”。有分析人士指出,同仁堂作为百年老字号更应珍惜品牌爱惜羽翼,一旦真的失去消费者信任,老字号的优势也会被逐渐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