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旅行 > 正文
雾社事件是真实的吗?
雾社事件是真实的吗?
提示:

雾社事件是真实的吗?

是真的。 赛德克族,台湾原住民的一个族群,原本被列为泰雅族的一支,经过多年的正名运动,终于在2008年4月23日成为第14个中国政府官方承认的台湾原住民族。 影片《赛德克·巴莱》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雾社事件是台湾受日本统治时期发生在台湾台中州能高郡雾社(今属南投县仁爱乡)的抗日行动。事件是由于当地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因为不满台湾总督府与地方政府的压迫而发起,牺牲人数近千人,仅次于西来庵事件。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岛,发生了血腥的雾社事件。这场原住民与日本人之间大冲突,在当时的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此时台湾正处于日据时期。 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让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对于台湾,日本也算是苦心经营,1919年开始,日本政府在这一美丽宝岛上,开始建造各项基础设施,比如自来水、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等等,不过对于台湾的原住民来说,日本人的掠夺是多于建设。 扩展资料: 雾社暴动的起因是日本殖民主义者在雾社大兴土木,强迫高山族人民进入马赫坡社附近的森林砍伐巨木,兴修他们的神社。 雾社高山族人民主要靠狩猎与农耕为生,视森林为圣地,视巨木为守护神,砍伐巨树使马赫坡等社的民众感到惊恐万分,恐由此遭到神的惩罚,自然不肯乖乖地服从日本人的命令。 何况山高路险,警察为使树木完好,不允许将树木拖地而走,竟迫使当地民众肩扛手抬,沉重的劳役更使他们无法忍受。当日本警察用枪口和鞭子逼着他们上山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愤恨达到了极点,起义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因此当有人提出不如趁此举行起义的时候,一贯对日本人欺压忍气吞声的头目莫那·鲁道也下定决心要与日本人拼个死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社事件

雾社事件 (1930年-1930年)
提示:

雾社事件 (1930年-1930年)

雾社事件 (1930年-1930年) 雾社事件是1930年日本统治台湾时发生的一起原住民起义事件。地点位于南投县仁爱乡乌社。事件的起因是塞迪克部落马赫波的首领莫纳鲁道领导德克达亚群的部落(塞迪克部落因语言差异从泰雅族中独立出来,更名为塞迪克部落,现在太鲁阁日据时期,色德克亚族同属一个族群。 两个族群有着共同的起源和文化,但因地域问题而分道扬镳。)由于不满长期的残暴暴虐日本当局的政权,他们在武社公联合起义。 日本人在校运会上遇袭身亡。事发后,总督府随即出动军警,动用飞机、山炮、毒气等武器进行镇压。从1896年到1920年,台湾原住民发动了150多次武装抗日行动。尤其是1930年爆发的乌社事件最为惨烈。 事件中的重要人物莫娜卢多自杀了。参与行动的部落几乎被灭绝。数百名原住民在高压下集体上吊自杀。 雾社事件震惊了日本当局,是日据时期台湾人最后一次激烈的武装抗日行动。台湾总督的治藏政策受到挑战,导致台湾总督石冢秀三和总务长仁次郎辞职。 被后世称为“台湾文学之父”的民族诗人赖和,在事发后写下《南国悲歌》,悼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原住民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