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镇的基本概况
郯城县杨集镇在郯城县南部。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4.6万。辖64村委会,有63自然村。1950年设墨河区。1958年设乡,同年改公社。1971年更名杨集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4年改置镇。产大蒜、辣椒。有中小学58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杨集,在郯城西南22公里,东濒墨河,南近陇海铁路瓦窑站。人口2960。有农机、砖瓦、化工等厂。有公路北接310国道。
杨集镇的介绍
曾被河南省誉为“中州名镇”的上蔡县杨集镇是大江南北久负盛名的“毛笔之乡”“铁锅之乡”“礼品之乡”。杨集毛笔和上蔡铁锅饮誉全国,走向海外。上蔡县东部,地处两市(驻马店、周口)三县(上蔡、商水、项城)交界处,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400亩,辖21个行政村,近6万人。该镇是河南省30家改革发展建设试点镇之一,是省首批命名的“中州名镇、乡镇之星、百强乡镇”。
张村的历史
张村以郭、张、畅、韩姓人家居多。张村村东门口原有 块石碑,碑上记载有张村的历史。当地人称张村的坐落形式,如同一只凤凰:村东的玉皇阁是凤凰头,村西的坡沟是凤尾。由于历史的原因,张村过去有东西走向三条街,但在村内三条街互不相通。村子有三个东门、三个西门,但没有北门和南门。明朝嘉靖年间,张村属曲沃县汾东乡观庄里,称东张村:清乾隆、光绪年间属曲沃县观庄里,称张村;民国十七年属曲沃县四区,称张村。民国十七年,张村有37户,男86丁,女86口,2000年,张村238户,975口人,耕地77公顷,人均收入2995元。宋德胜:张村人,1916年生,解放前参加牺盟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吉县一带打游击,搞革命活动。解放后任吉县武装部长,后辞职回家。回村后,曾担任村党小组长、党支书。已去世多年。宋庆佩:张村人,系宋德胜父亲。抗战时期参加牺盟会,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在吉县一带搞革命活动。戴景晨:张村人,1946年生,在北京空军大院居住,师级,曾任空军后勤处处长。张村党支部,被地区授予“红旗党支部”光荣称号。现今,党支部、村委会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落实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实施喷灌工程,向新的农村经济目标迈时。
张庄镇的历史沿革
1949年为张庄区。1958年建张庄公社。1984年改张庄区。1987年改张庄乡、大律乡。1994年,撤销张庄乡,设立张庄镇。1996年,张庄镇面积107.8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辖张庄、位庄北山、马连沟西、马连沟东、马连沟北、东果庄、东北洼、位庄、位庄南山、白石山、仙桥、立石山、吉玉庄、猪嘴石、黑港、桑家庄北、桑家庄南、桐花秧、徐家岭、东王庄、老崖头、后汉石桥、前汉石桥、小烧峪、大烧峪、柳树沟、高山庄、老林店、桃花山、陈沟、韩沟、刘家洼、桥北、大沟、将军堂、西南沟、松石、大烟庄、矬草峪、黄庄、簸箕掌41个行政村;大律乡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大律、田家沟、傅家庄、西董家庄、东董家庄、小彦、孔沟、东赵庄、西王沟、大彦、崔家庄、辛寺、上磨石岭、下磨石岭、虎窝、牛角、西柳峪、杨家庄、黄土崖、小烟庄、西卞庄、东卞庄、大黄林、老龙沟、后任岭、前任岭、魏家口、刘家、白山峪、西王营、东王营、小黄林、枣沟33个行政村。2000年12月,撤销大律乡,并入张庄镇。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杨集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杨集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杨集村民委员会、前桥村民委员会、高岳村民委员会、前李村民委员会、中街村民委员会、东北庄村民委员会、戚老村民委员会、小戚村民委员会、中吕村民委员会、前常营村民委员会、后常营村民委员会、邓魏村民委员会、赵寨村民委员会、板张村民委员会、谢庄村民委员会、马乔村民委员会、大郑营村民委员会、大付营村民委员会、相湾村民委员会、里湾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