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陕北特产有哪些?
陕北特产一:佳县马蹄酥 佳县马蹄酥是陕西佳县的传统名吃,有着悠久的历史,用精粉、猪板油、蜂蜜和白糖等为原料制成,所制作出来的马蹄酥色泽褐黄,纹层清晰,脆酥绵甜,是走亲访友时的特色佳品。 陕北特产二:小米凉粉 小米凉粉是陕西省榆林市府谷的传统小吃,选用优质的小米为主要原料,再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成凉粉。小米凉粉的食用方法非常多样,可以加入辣椒油,红酱油,葱花等调料凉拌着吃,也可以锅中放入少量油,再配以葱姜蒜,炒着吃,不管是哪种食用方法,吃起来都是非常美味的。 陕北特产三:抿节 抿节是陕北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 然后将抿节煮熟,浇以素汤,并配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食用起来清淡可口,还带一股豆香味。
2,陕北的土特产主要有哪些
1、米脂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质粘味香,储存数年,米质不变;焖成干饭,香甜松软,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2、佳县油枣:佳县是中国红枣名乡,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佳县“中国枣乡”称号。北京同仁堂志有“佳州油枣入药可医百病”的记载。
3、靖边荞麦: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
4、靖边马铃薯:陕西省靖边县有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平均海拨1400米左右,加之气候爽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
5、靖边苦荞:小杂粮种植区东坑镇、席麻湾乡、乔沟湾乡实施荞麦高产创建示范田1万亩,白于山区天然状态下生产的“榆荞”、“苦荞”等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
3,陕北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陕北特产有:狗头枣、洛川苹果、黄米、绿豆、炉馍等。
1、狗头枣
狗头枣产于陕西省延安市一带,久负盛名。延川县东傍黄河,属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受黄河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是大枣的理想适生区,栽培较多,已有300多年的栽植历史。
2、洛川苹果
洛川苹果,中国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洛川县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是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7项气象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出产的洛川苹果具有肉质细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适口等特征。
3、黄米
黄米又称黍、糜子、黄米、夏小米、黄小米,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4、绿豆
绿豆是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别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菉豆、植豆等,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原产地在印度、缅甸地区。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中国、缅甸等国是绿豆主要的出口国。
5、炉馍
炉馍,陕北传统特色小吃,炉馍做工精细、酥脆可口、馅味清香而闻名遐迩。做炉馍馍的工艺、用面、用油最为考究。面要用上好的春小麦面粉,猪油要色白纯净。面粉和油要严格按比例配制首先将面粉(米面最佳)用温火炒熟,拌上白糖、红糖、核桃仁、花生仁、青红丝、梅桂酱、芝麻、陈皮面等。
4,陕西特产
陕西省十大特产有临潼石榴、西安凉皮、仿秦兵马俑、镇安大板栗、米脂小米、洛南核桃、靖边荞麦、横山大明绿豆、洋县黑米、兴平辣椒。 1、临潼石榴: 临潼石榴是陕西一大特产。它集全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州,驰名海外。 2、西安凉皮: 西安凉皮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种特色小吃。西安市面上的凉皮大概分三种:岐山擀面皮、汉中热面皮和秦镇米面凉皮。 其中以岐山擀面皮最受欢迎。因为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点。 3、仿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发掘和展出轰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出土的秦兵马俑所有陶人、陶马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仿,刻画细腻精巧,富于真实感;尤其是俑头的塑造,通过对肌肉纹理与眼、眉、鼻、口的细致塑造,展现了众多陶俑的不同面貌、表情和性格。 4、镇安大板栗: 镇安大板栗以其个大、甜脆、含淀粉率高的独特之点,赢得了荣誉。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古都北京、长安(今西安)以及太原、洛阳等城市的商贩就打出了“镇安糖炒大板栗”的标签。镇安大板栗树是用当地野毛栗树嫁接而成。 5、米脂小米: 米脂小米,是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的一种特产。广而言之,又称延安小米。它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质粘味香,储存数年,米质不变;焖成干饭,香甜松软,越嚼越香,回味无穷;煮成稀饭,粘糯爽口,清香四溢,饭汤表面有一层明亮的米脂油。 6、洛南核桃: 洛南特产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备受客商欢迎。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 7、靖边荞麦: 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靖边荞麦是陕北地区的特色产品,具有高蛋白、含糖低的特点,是糖尿病人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 8、横山大明绿豆: 横山大明绿豆,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横山县是陕西省榆林市辖区,无霜期短、低温缺水、土壤瘠薄、生态脆弱,是小杂粮适宜生长区。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食用豆根系发育、光合作用和着色,也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品质提高。 9、洋县黑米: 洋县黑米产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洋县地处秦岭南坡、汉江北岸。洋县黑米古称“粳谷奴”,外皮墨黑,内芯雪白的,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 10、兴平辣椒: 兴平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兴平素有“唐蒜明椒”之称,兴平辣椒生产基地属典型的温暖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和雨热同季的特点,年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线辣生长的旺盛期,有利线辣生长发育。
5,陕西十大特产是什么
陕西十大特产是什么 大家知道陕西的特产都有哪些吗?现在陕西人都外出打工,他们也不一定知道有什么特产。下面,我这里给大家作一个详细的介绍。 1、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孙家饭庄从一八九八年开始经营,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2、黄桂稠酒 陕西的风味菜点以其所包含的丰富历史典故和文化情趣为越来越多的游人所了解和喜爱。酒席宴上吃喝是不分家的,于是陕西最有名的饮品黄桂稠酒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到如今,从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铺,到处都在卖热气腾腾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给外地客说出几句有关杨贵妃与稠酒的传说来。 3、荞面饸饹 西安城墙内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地方名叫教场门,顾名思义,大概是当年八旗兵、绿营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门"没有看到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场门"三个字出现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后面还挂着另两个字"饸饹"。 4、灌汤包子 贾三是西安城的名人。来到西安,你是无论如何该去品味贾三先生透彻人心的清真和美伦美焕的技艺。找到贾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几种。 麻酱凉皮,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秦镇凉皮,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汉中凉皮,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岐山擀面皮,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其口味主要特点是酸、辣、香。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区。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 6、泡泡油糕 特点:色泽乳白、表皮膨松,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 主要原料:水烫面、黄桂、白糖、桃仁、玫瑰、大油。 简要介绍: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其主要特征为色泽乳白、表皮膨松,犹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可谓巧夺天工,深受人们的青睐。 7、岐山面 陕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 8、葫芦头 葫芦头原于宋代的"煎白肠",相传至今。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 9、肉夹馍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演变,遂成今日之秦味腊汁肉。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其选料精、调味全、火功到,又经长时间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之赞誉。近年来,在制作工艺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大了瘦肉比例和香度,使其更加浓郁喷香,深受食者欢迎。多次被评为省市名优小吃。1989年又以其风味独特博得赞誉,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用刚出炉的白吉馍夹着吃,则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10、饺子宴 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最称的上一绝的莫属"饺子宴"的得名,它主要是由这种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的宴宾筵席,故称之为"西安饺子宴".尤为中外旅客所称道的是,上百种饺子,配以不同的馅,捏成不同的形状,玲珑剔透,或蒸或煮,好吃好看,每一款都有一个雅致的名称和传说,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西安饺子宴"分为"百花宴"、"牡丹宴"、"龙凤宴"、"宫廷宴"、"八珍宴"等5个高、中、低档次、由180余种色彩造型、香味俱佳的饺子分别组成,可谓"一饺一格、百饺百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