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渣滓洞七大典型人物有哪些?
1、江姐(江雪琴): 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 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2、许云峰: 他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全监狱的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但他绝不自己使用。在地车中最后一次与徐鹏飞的交锋,对许云峰这个钢铁、雷电式的性格塑造得以完成。 与敌人在失败情绪支配下无可奈何的悲鸣成为鲜明的对比,许云峰以完成重任的胜利者的姿态,对面前的特务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这个性格闪耀出特有的光辉。性格特点是刚正不阿,赤胆忠心,火一样热情,钢一样坚强。 3、刘思扬: 富家公子哥,大学时入党,后来拒绝了家里安排的高薪工作,先是负责沙磁区的学运工作,后参与到挺进报的工作中来,负责新闻稿的收听和撰写,因叛徒出卖被捕,参与狱中争水斗争和绝食,并作为代表与所方谈判,在狱中写下诗稿《铁窗小诗》,后在和谈期间,被敌人当做“幌子”释放。 被软禁在家,软禁期间识破了敌人红旗特务的阴谋,准备出逃时再次被捕,被押往白公馆,取得同室成岗信任后作为其助手参与狱中斗争,协助成岗发行狱中挺进报,参与对狱中看守的策反,成岗牺牲后接替成岗负责越狱准备,在越狱过程中不慎被流弹打中牺牲。 4、小萝卜头:(宋振中) 最小的狱中小英雄,共和国最小的烈士。父母都是共产党员,8个月大的时候随母亲被捕,先关押在息烽集中营,1946年息烽集中营解散后随父母一起被转押白公馆,常为难友们传递消息,最后与父母一起被杀害。 5、齐晓轩: 白公馆党组织负责人,平时学习成岗的笔迹以防万一,在胡浩被冤枉时挺身而出,领导越狱,为了掩护战友自甘成为靶子,吸引敌人火力,最后牺牲。
2,重庆云阳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是谁
名人:
1.胡 遁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1901出生于 重庆云阳 北伐东路军总指挥部参谋 1926 年春 福建武平 阵亡
2.孙卓章(1885-1932)又名贝(加台)谋。云阳人。1918年赴法,与友人成立中国社会民主党,主办《巴黎丛刊》、《奋斗》杂志。1923年秋回国。1927年创办《民力日报》、民立大学,任社长、校长。1929年因发表抨击蒋介石财政憋端文章,报社被查封,本人被通缉。著有《怎样干》、《中国改造论》、《社会主义史》等。
3.闵竹松,爱国民主人士,今云阳县红狮镇人,1916年生于云阳县红鹿乡红狮下甲(今红狮镇)一个殷富之家,与彭咏梧同学。民国29年春,当选为红鹿乡乡长,民国32年,任云阳县三青团干事,后又任云阳县捐税处副处长,省参议会参议员。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闵借其自身的合法职务,经常掩护彭咏梧等领导的中共云阳县地方党组织的活动,保护共产党员。云阳解放前夕,川东游击队司令员赵唯与党组织负责人邹开莲,决定通过饶鸿钧、闵竹松开展对云阳县上层人物的策反工作,闵欣然接受任务 ,在其它进步人士的有力配合下,云阳和平解放得以顺利实现。1950年4月,闵当选为云阳县第一届各代会副主席,同年10月,又任云阳县人民政府工商科副科长。1951年3月,因追究历史问题,云阳县人民政府撤销其职务,同年4月,被捕关押,是年7月,云阳县人民法庭误以“特务反革命罪”判处其死刑。1984年,中共云阳县委落实统战政策,对闵案重新调查,调查决定:“闵竹松为我地下党时期统战对象,视作爱国民主人士。”同时,撤销原判决书,恢复其名誉。
4.彭咏梧,原名彭庆帮,生于1915年2月,云阳县红狮镇兴红村(原地名红狮坝彭家湾)人。曾任川东游击队政委,是著名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的丈夫。1931年考入云阳中学,1937年考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彭咏梧担任中共云阳县委书记,在云安、南溪、鱼泉、农坝一带领导对敌斗争。1941年秋,根据党的指示,彭咏梧从下川东到重庆充实重庆市委,全面负责重庆市委宣传和学生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川东临委委员,领导全市的工人学生运动,1947年1月6日,他领导了重庆市63所大中专学校16000多师生举行的反抗美军暴行的大游行;同年2月,国民党查封《新华日报》,为了革命的需要,由他领导创办了重庆市机关刊物《挺进报》。1947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为配合解放大西南,彭咏梧兼任中共下川东工委副书记、川东游击人政委,把革命的烈火带到了大巴山里,七耀山麂,长江之滨,大宁河畔。1948年1月16日,由他领导的游击队在黑沟淌暗洞包(今巫溪县金盆乡境内)一农户家中休息煮饭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在掩护战友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为彰显烈士事迹,激励后人,1986年国庆,中共云阳县委、云阳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广场塑了“彭咏梧江姐”烈士像;又在1996年将其生前教过书的红狮易氏族学命名为“咏梧小学”,并在该校建成“彭咏梧烈士纪念室”作为全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涂凤书(1987-1940),字子厚,名起敦,今双江镇人。少时从父学习“六经”,父殁后,即从云阳名儒旷琢章先生课读。后入成都凤鸣书院,与张澜同学,成莫逆之交。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曾任云阳县立高合校(今云阳县中学)校长,后被任为内阁中书。光绪三十二年任黑龙江龙江府知府。宣统三年(1911),升任黑龙江提学使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民国五年(1916)入京,先后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高等文官甄用委员会和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后为国史统筹处处长,北洋政府垮台后,归隐著述。他精通经史,学识渊博,工书能文,尤擅策论,在京有很高声望。返县后与县人彭聚星、刘贞安等编纂民国《云阳县志》,并由他多方筹措经费于民国24年在京师付印成书,著有《石城山人文集》及手抄本诗集存世。民国《云阳县志》中有其诗文数首,其中“咏盘石城”诗曾广为流传。
6.见下面"参考资料"
云阳名胜古迹:
张 飞 庙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与重庆市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飞凤山麓。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 据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历年来农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张飞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场,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张飞庙还收藏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六百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尤其是字画碑刻,名家圣手,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不少为国内外所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如汉《张表碑》、梁《天临碑》、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等,因而早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的说法。所以张飞庙又有“文藻胜地”之盛誉。 由于张飞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较高价值,一九八0年被定为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三峡库区内重庆市唯一全淹全迁的重点风景名胜古迹。近些年来,它更为世人瞩目,中央领导、专家学者、中外游客都慕名前来考察游览,成为长江沿线一处主要旅游热点。 唐代诗人杜甫客居云阳时写下了“云安有杜鹃”的诗句,杜鹃鸟历来是重情重义的象征,云阳人民更为重情重义,远方的客人请到云阳来,张飞庙正向您们张开热情的双臂。
3,云阳县的著名人物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建、江、杭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全唐诗》中重庆地区唯一有诗集的人。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曾任后蜀简州刺史、北宋镇国行军司马,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先后任奉天巡抚、江苏巡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选择了与清王朝决裂,并先后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等职务。 涂凤书(1875-?),清末民国官吏。字子厚,名起敦。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内阁中书。先后任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使司提学使、黑龙江教育司司长、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统筹处处长等职。精通经史,工书能文,尤擅策论。有《厚庵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