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雍正和胤祯是同母所生,胤祯没有帮雍正?
1、年龄差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而胤祯则出生于整整十年之后的康熙二十七年。 2、与生母的关系。胤禛出生后是由皇贵妃也就是后来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也是表妹的佟佳氏抚养长大,童年乃至回到生母身边后都与德妃关系冷淡,而胤祯出生后则备受德妃宠爱。 清朝抚养皇子的制度是很特殊的 ,只有皇后的儿子可以跟着母亲生活,其他的皇子就得从小跟别的妃子生活。 胤祯和雍正虽然是一个妈生的,可是胤禛生性淡薄,从小被佟贵妃收养而胤祯则被其他宫妃养大,所以兄弟二人感情并不深厚,这也为兄弟二人以后的摩擦奠定了基调,雍正对这个弟弟并不认可,没有感情。 3、政治立场不同。胤祯与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却称得上情投意合。胤祯看好的是老八胤禩,雍正作为老四,并没有得到自己弟弟的支持。所以当康熙因为皇太子胤礽的时期,要修理胤祯的时候,雍正也没有替弟弟求情。 扩展资料: 胤祯聪明过人,让康熙非常的欣赏。康熙五十年,胤祯随父皇出巡塞外,当时的准噶尔首领带兵打西藏,当时胤祯成了征远大将军。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病逝胤禛登基,这时候的胤祯还是大将军的身份,手里拥有重兵,可是他依旧交出了大将军印务,面对自己的哥哥雍正,他并没有造反。 兄弟二人本来就没有感情,政治立场还不同,雍正对胤祯进行打击也是正常的。雍正心狠手辣,他对自己曾经的政敌,不打击才怪。 1724年八月,雍正获悉胤祯在家私造木塔,就去他家里搜查。允禵气愤难忍,从此,允禵销声匿迹,过了八、九年的囚徒生活,直到乾隆当皇帝以后,他才获得自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禵
雍正即胤祯各兄弟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康熙共有35个儿子,11个儿子因为年幼夭折未序齿,列入排序的共有24人。 长子胤禔(1672年-1735年) 太子胤礽(1674年-1725年) 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 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 五子胤祺(1680年-1732年) 六子胤祚(1680年-1685年) 七子胤祐(1680年-1730年) 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 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 十子胤䄉(1683年-1741年) 十一子胤禌(1685年-1696年) 十二子胤祹(1686年-1763年) 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 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 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 十六子胤禄(1695年-1767年) 十七子胤礼(1697年-1738年) 十八子胤祄(1701年-1708年) 十九子胤禝(1702年-1704年) 二十子胤祎(1706年-1755年) 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 二十二子胤祜(1712年-1744年) 二十三子胤祁(1714年-1785年) 二十四子胤秘(1716年-1773年)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