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库的介绍
中国艺库是一个集艺术原创、艺术展览、艺术品拍卖、艺术品交易、艺术机构创业孵化、国际演艺、艺术衍生品研发销售、玻璃陶艺研发、手工艺体验、艺术酒店、美食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中国艺库整个项目总占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与古街以6大接口无缝对接,充分吸纳古镇600万游客资源,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化项目”和“成都市重点精品旅游项目”。中国艺库以艺术为引领,以艺术生活体验为特色,把曾经存储粮食的仓库变成积蓄艺术生活的大本营,致力于打造中国首个艺术生活体验区。
中国艺库艺术生活展示中心在那个地方
中国艺库艺术生活展示中心在上海,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拥有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国际交流等多项功能。 原南京西路上的"康乐酒家"改建为"上海美术展览馆"。1986年,在原址上新建上海美术馆。2000年,上海美术馆迁入南京西路325号,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一起形成了环绕市政大厦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群。 美术馆的历史 该楼建筑于1926年设计,1933年竣工,是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跑马总会,解放后曾为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馆址。这是一幢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兼有主义倾向的楼宇,由英商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 三至四层,局部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造型由褐色面砖与石块交砌织而成,安详地端坐在花冈石饰贴的底座上,远远望去,显得十分地坚实,十分地雄浑,那底部汉白玉石阶,透出了一丝妩媚。 这幢市中心的地标建筑,1989年9月25日以近代优秀建筑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楼宇落成后仅八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侵华日军便占踞为屯兵之所。抗战胜利后,又成了驻华美军的兵营和贮放物资的仓库。 1952年起,用为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的馆址,自此之后,这儿一直是青年学子和上海市民汲取人类知识精华的宝地。 1959年上海博物馆他迁,1997年上海图书馆撤出。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术馆由两百米外东迁而来,落户于此。美术馆入迁此建筑后,展厅面积从原先的2200平方米增加到5800平方米以上,长期陈列厅、临时展厅及雕塑厅一应俱全。
中国艺库怎么样?
中国艺库占地近200亩,总建面达20万平米,以一个“艺”字贯穿项目,打造荟萃世界当代艺术的新型艺术主题旅游地产。首期推出的“艺术粮仓”,占地20余亩,建面22000平米,在洛带原粮仓建筑基础上通过翻新改造,以现代化的建筑表现手法和古建筑的符号,对洛带旅游体验、休闲文化、艺术经济实现全面升级。
4-10米的创意街巷,20-1000平米(组合)的特色商铺,类似悦榕庄、丽江铂尔曼的传统院落,构成中国艺库的建筑肌理。在国内多名建筑大师亲自操刀下,艺库首期艺术粮仓建筑风格展示了现代风和传统仿古元素的完美结合,后期板块更多的是各种风格的混搭,如民国风格、客家风格、川西民居风格等,同时兼具丽江束河古镇水街等类似亲水休闲业态,极具特色和商业情趣。
中国艺库以后规划怎么样?
中国艺库位于洛带古镇核心区域,是龙泉区政府着力打造的重点文化商业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化项目”。整个项目分为高端休闲区、高端艺术品展区、文化艺术体验区、创意产业区、旅游度假区,里面包括了艺术街区、文化院落、创意工坊、艺术展馆、歌舞剧院、艺术会所、个性奢品酒店等,涵盖了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会议、购物、餐饮6大产业。
洛带古镇中国艺库适合投资吗?
据不完全统计,洛带古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且旅游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从洛带目前的旅游产品结构来看,仍处于传统观光型旅游消费模式,缺乏可供游客进行休闲娱乐的旅游产品,现有的商业设施已不能满足逐年递增的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你可以想象一哈,年均600万人次的流量是啥子概念!
中国艺库应市而出,随着其商业投入运营,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该项目凭借近二十万平米的恢弘体量,以“休闲娱乐”和“艺术旅游”两大主题进行商业布局,中国艺库将全面引领洛带休闲度假商业时代,升级洛带旅游经济圈,成为助推洛带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