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誓文言文
1. 急 【译文】 即将在甘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夏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王说: “啊!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懂得驾车的技术,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赏;不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社神的神位前惩罚。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2. 甘誓的史书原文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启将要在甘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夏王说: “啊!你们六军的主将和全体将士,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关乎民生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说,怠慢天子任命的三卿。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能使车马进退得当,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人,将在祖庙神主受到奖赏;不服从命令的人,将在社神神主前惩罚。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启登临帝位后,有扈氏不来归从,启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战一场。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启说:”喂!六军将领们,我向你们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地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车右的剑手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就是不服从命令。驭手不能使车马阵列整齐,也是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而且要把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 3. 《甘誓》中的甘指的是何地 《甘誓》为《尚书》中的一篇,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甘誓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带有军法性质的规范。查史料,甘国有两个,前者是西周时代诸侯国之一,位置在今陕西户县南。 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畿内为诸侯,其中有封于甘地者(今陕西户县南),称甘伯。后有甘伯桓公。 后来不明。 后者是春秋时代诸侯国之一,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原阳一带。 领地为古代的甘邑,夏代时为有扈氏的领地。春秋时,周襄王封后母周惠后所生的甘昭公于甘邑(今河南原阳),为后来的甘氏来源之一。 可知,这里的甘地应该在今陕西户县南。 4. 纪昌学射(文言文阅读)初一下册语文天津市塘沽区单元卷,课外文言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偃卧其妻之机下 偃:yǎn昌以牦悬虱于牖 牖:yǒu尔先学不瞬 瞬:shùn飞卫高蹈拊膺曰 拊:fǔ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以目承牵挺 承:提.(2)尔先学不瞬 瞬:眨眼.(3)亚学视而后可 亚:次;再.(4)视微如著 著:明显.即言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5)以睹余物 睹:看.(6)飞卫高蹈拊膺 膺:胸膛.3.译句子(1)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成牵挺.答: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牵挺,练习不眨眼睛.(2)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答: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4.飞为告诉纪昌学射箭最重要的亮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视小如大,视微如著”.5.纪昌为学射箭,他用什么方法练自己的眼力?答: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牵挺;面向南朝远远地看着虱子,并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6.当纪昌学成后,他的眼力达到什么程度?(用原文回答)答:“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7.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8.请你将《纪昌学射》与《伤仲永》联系起来谈谈你的看法.答: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应材施教,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本文阐述了无论学什么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从学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训练的道理;同时说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名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好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我的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 5. 纪昌学箭文言文 《纪昌学射》出自《列子·汤问》。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原文)甘蝇①,古之善射者,彀弓②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③,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④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⑤,以目承牵挺⑥。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氂⑧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⑨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⑩:“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译文)(第一节)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几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面向南朝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用这种方法 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间,但绳子却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的手舞足蹈,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王启个人资料,王启个人资料
王启个人资料 王启(1465—1534),字景昭,号学古,黄岩县(今黄岩区)院桥柏山人。16岁因家贫充递铺差役,一事失误,当受笞刑。知县郑达询问家境,得知其因祖父王钦中进士未授职而逝,家贫辍学,乃经面试资助其继续就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中进士,任霍丘(今属安徽)知县。有兄弟争财,诉讼不息,令二人立大厅朝夕相对,诵诗《兄弟吟》,数天后,二人悔悟,相让财产。弘治间,任南道御史,弹劾皇亲张鹤龄纵奴掠民,及内官董让不法等事。后任江西按察司佥事、按察副使。修葺白鹿洞、濂溪两书院和文天祥祠,毁淫祠400余座。正德四年(1509),宦官刘瑾毒焰甚炽,被降为广西容县知县,罚米500石,继则免职候命于梧州。次年刘瑾被诛复官,任四川蓬州、南雄知府,山东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上疏弹劾宁王朱宸濠私贡新茶、新笋数事。十六年,任广西左布政使,与右参政黄衷上疏说,广西税粮42万,而宗藩及军队禄粮超过35万,地方财税负担过重。朝廷发布政司盐银5万接济。同年,升都察院副都御史。嘉靖元年(1522),巡抚云南,妥善处理 *** 与少数民族关系,边陲安宁。 嘉靖三年,任刑部右侍郎。六年,刑部审理山西李福达勾结武定侯郭勋一案,遭“议礼诸臣”张聪、桂萼、方献夫等干涉。启与刑部尚书颜颐寿、侍郎、刘玉、御史马禄、大理寺卿汤林等人,执法不阿,直言抗上。嘉靖帝利用此案巩固皇权,同年九月,40多人被革职、流放。出狱时62岁,隐居乡里,日事田园,足迹不到公府,人称东瀛先生。30年后,李福达案大白,钦差到黄岩追赐祭葬。著有《赤城会通记》20卷、《古文类选》10卷,以及《周易传疏》、《周礼疏义》、《元鉴年统》、《抚滇翊华录》、《宋元纲目续修》、《柏山文集》、《东瀛遗稿》等。 人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