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旅行 > 正文

目录

1,湟源县景点

湟源县景点

湟源县的景点有丹噶尔古城、日月山、华石山、哈拉库图、宗家沟等。
1、丹噶尔古城: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
2、日月山:位于湟源县南部与共和县交界处,唐代称为赤岭,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3、华石山:位于湟源县正南,是湟中县与湟源县的分界山,最高峰海拔4289米,气势雄伟,景色秀美,从县城远眺,一字横锁,连峰插天,清奇秀丽,有纤月笔架之形,共十二峰,皆耸峭挺立,春、秋、冬三季,积雪不消。
4、哈拉库图: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哈拉库图村,背靠日月山,南临野牛山,东与分水岭遥遥相望,北与石堡城互为抵角,规模较大,据文献记载为驻防之地,是当地的军城大本营,民国以后简称哈城。
5、宗家沟:在湟源西南16公里处,有大小百多个洞窟,形成海东地区最为密集的洞窟群,洞顶有天然形成的纹饰,美伦美奂,不由使人想起古籍中关于西王母石室玉堂珠玑,焕若神宫的描写。

2,西宁湟源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位于青海的西宁湟源县是旅游的胜地,并且这里还有不少美丽的景点值得打卡游玩,那么在西宁湟源县旅游景点有哪些呢,关于具体的景点详情介绍,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古城由拱海门、城隍庙、丹噶尔厅署、仁记商行、文庙、昌耀诗歌馆、镇海协营、丹噶尔演艺厅、迎春门和火祖阁组成主要建筑群,城内商铺民房错落有致,各式建筑风格古朴,街巷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畅达,为明朝以后丹噶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丹噶尔从唐朝开元年间设“茶马互市”,到清朝嘉庆、道光之际,民族贸易日渐繁盛,成为西部地区的贸易重镇和畜产品集散地,有“环海商都”之称。 小高陵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湟源日月山下药水河畔有一处村庄,在这里,有一道风景,层层梯田连九霄;在这里,有一首歌,唱遍日月山下,湟水河畔;在这里,有一种精神,激励几代湟源人“敢为人先,实干善成”,这里就是——小高陵。 宗家沟宗家沟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宗家沟,字面看“宗”乃祖宗,“宗家”即为祖宗之地,过去因建有宗家寺供奉西王母而得名;宗家沟藏语称为“墨次”,意为佛像湾;《西宁府新志》中记载此沟又称“松峡沟”,是丹噶尔(今湟源)风景最美的地方。处在“王母瑶池”青海湖之东,“羌人观象”日月山之下,目前建有西北海拔最高、最长的高空玻璃桥,冬季有大型的冰瀑、冰挂等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晶莹剔透。 日月山日月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的意思。因山体红层出露,古时称“赤岭”。传说唐朝文成公主西往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和亲,途经日月山,毅然抛下日月宝镜以断思乡之情,宝镜断裂化为二亭。今山口建有日亭、月亭和公主塑像、浮雕墙,寄托着汉藏人民对公主的怀念和尊敬。 赞普林卡赞普林卡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109、315国道及西湟高速公路的交接处,是古丝绸南路、海藏咽喉之地,距省会西宁仅43公里。总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可供发展土地200余亩,属藏式建筑,在殿堂内供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佛祖、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及藏传佛教八大教派创始人佛像。是目前青藏高原上唯一的一所藏王寺院。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汉藏民族文化的结晶。整个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为佛殿,后院为藏式宾馆和皇家园林。 大黑沟大黑沟(海藏咽喉)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以白桦为主的天然林区,南北向,沟纵深近10公里,沟内分三岔:即西岔、三岔、石峡三沟,总面积为3万亩,距省会西宁38公里,青藏铁路和109国道从附近穿过,交通便利。沟口是青藏铁路跨湟水第二大桥,高50余米,长200米。景区内山青水秀,峰怪石奇,树木茂密,流水潺潺,风景优美,并有多种野生动植物,它以优越的森林与草甸生态环境和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为主体,打造以休闲度假、峡谷探险、林木科考、避暑游乐、山水观赏为一体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

3,湟源硖的历史地位

湟源,史称“丹噶尔”,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海拔2470米—4 898米之间,相对高差2428米,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整个峡内高山林立、奇石磷峋、河水奔腾、风景如画。
湟源峡地处青藏公路35公里至90公里处。汽车越桥进入湟源县境内,便在一条长达55公里(至日月山)的峡谷中穿行。这里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自古有“海藏咽喉”之称。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绵延的群山上,林海漫漫,万木坤跺。 湟源县地处海藏通衢和青海省农牧区之交界处。昔日的旧县城,曾是茶马互市和日用杂货的聚散地,对沟通西藏和内地联系,增强汉、藏、回、蒙古族的关系和繁荣农牧业经济,起过重要作用。
自古就是由内地通往西部牧区至西藏的重要通道,唐蕃古道和丝绸南路上的要塞,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结合部,也是汉藏等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峡中两壁留有历代名人名家、文人墨客镌刻的“海藏咽喉”、“转危为安”、“海藏通衢”、“山高水长”等石刻,融汇了历史、民族、人文和自然等文化。西石峡古称“绥戎峡”(唐朝在西峡口置湟水上游最大的军事设施白水军绥戎城而得名),签于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史上把该峡称之为进入藏区及环湖各地的咽喉地带,又将绥戎城谓之海藏咽喉中的喉舌。
柏树堂是以生长柏树聚多而得名,四面环山及气候温和以及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长着杜鹃及沙棘、尖叶柳、红皮柳等上百种乔木、灌木、许多稀有植物,而且,还有着大自然鬼斧神工凿造出来的奇山怪石,加之泉水清澈、百鸟欢歌,景色恰如一幅充满诗意又具动感的山水画卷。
地处青藏公路35公里至90公里处。汽车越桥进入湟源县境内,便在一条长达55公里(至日月山)的峡谷中穿行。这里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自古有“海藏咽喉”之称。
昔日的旧县城,曾是茶马互市和日用杂货的聚散地,对沟通西藏和内地联系,增强汉、藏、回、蒙古族的关系和繁荣农牧业经济,起过重要作用。清嘉庆、道光时期,是贸易最繁盛的时期,商贾云集,洋货毕至,驼铃阵阵,耗牛声声,极为热闹,被誉为青海高原的“小北京”。柏树堂以生长柏树聚多而得名。这里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不仅生长着杜鹃、沙棘、尖叶柳、红皮柳等上百种乔、灌木和许多稀有植物,而且,还有着大自然鬼斧神工凿造出来的奇山怪石,加之泉水清澈,百鸟欢歌,其景色犹如一幅充满诗意又具动感的山水画卷。
药水亦称羌水,药水峡区是中国羌族先民曾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自公元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湟水流域以来,该峡就一直是中原内地通往西南各地的一条要道,故而也成为了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但由于峡窄坡陡,道路时常堵塞,因此,当人们进入峡谷时都企盼道路畅通,一路顺风。除了佛尔崖、月牙湾、石崖庄、北古城等古迹名胜外,青山怪石与林海滴翠便是最引人的景致了。夏日里穿峡而过,一边是林木吐绿摇曳,一边是青草怪石相映,山涧里则碧水长流,尤其是青藏公路两侧狭长的谷地里,小麦、油菜、蚕豆等农作物在林网保护的条田里长势喜人。农闲时节,富裕起来的庄稼汉们将三五顶花花绿绿的帐篷扎在一片片清静秀丽的林地里,或是亲朋好友欢聚,或是招待过往游客,欢歌笑语中尽情享受着那满峡满谷的秀美景色。
昆仑文化、卡约遗址、汉唐古堡、明清寺庙、唐蕃古道、丝绸南路等文化遗存引人向往;湟源排灯、刺绣、陈醋、藏靴制作、民间剪纸、根雕、石刻等民族艺术丰富多彩;花儿、社火、地方曲艺及传统庙会等民间文化独具特色。特别是湟源排灯历经200多年的沧桑岁月,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和各民族共同喜爱的一项民俗文化艺术,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昆仑圣地
,史前文化的富矿区,是三千多年前西王母的主要巡游牧驻地和西王母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据专家考证认定,境内的野牛山是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宗家沟石窟群是西王母石室,大华中庄卡约文化遗址为西王母文化遗存,湟源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商业古都
,盛唐时在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最早的茶马互市,开劈了唐蕃古道,宋代为丝绸南路要冲。明清时,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清未民初,丹噶尔城又成为著名的贸易集散地。

军事重镇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湟源军事重镇的历史地位,从西汉以来,这里就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历代王朝修筑城堡,设置军事据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遗存的20余处古城堡及军事设施遗址,充分展示出湟源地区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

宗教胜地
,湟源境内分布有20余座寺院和70余座庙宇,这些寺院庙宇也是各种文化交融的产物。诸多的寺院庙宇将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湟源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昆仑文化、中原文化、农耕文化、牧业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交汇融合,不同信仰、不同民族、多种文化的交融互动,形成了湟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