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旅行 > 正文
北京的变化
北京的变化
提示:

北京的变化

1、人口幸福指数每年在不断攀升, 2、人口GDP每年不断上升 3、地铁,公交线路发达便利,居民出行方便 4、有很多其它城市的特色小吃普及 扩展资料: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文化,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在当今中国日渐强大的背景下,在北京生活的人大多生活节奏较快,一个绿色的北京,已经呈现在世界面前。北京的神速变化,凝聚着首都一千多万人民和历届领导者的心血和汗水。 那时觉得像听天书一样,总以为只是些未必能够实现的美好愿望。没有想到,仅仅过了20多年,这些愿望几乎全部变成了现实,有些地方,还超过了原来的设想。比如: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四环和五环,六环也在建设之中;而京津、京张、京石那几条通往外地的公路,则已成为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并且已经顺利通车了好些年。

北京的变化
提示:

北京的变化

如下: 1、北京冬奥会是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共同举行。同时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也会成为一个即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也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通过冬季奥运会不仅可以带动。 2、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英语:XXVI Olympic Winter Games)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02月04日至2022年02月20日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 3、2022年北京召开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冬季项目运动会。冬季奥运会每隔4年举行一届,并与奥林匹克运动。 4、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 1.15个分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 5、2022年元旦将至,虎年新春在即。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发布“两节”防疫政策:倡导市民在京过年,非必要不出京。

有没有像“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和“守一座空城,等一个旧人”的关于城和人的句子
提示:

有没有像“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和“守一座空城,等一个旧人”的关于城和人的句子

- 我仍旧不讨人喜欢
- 一个人的独白
- 一个人的空城


一个人的空城曲°

空城也罢、

你走了、心便空了、


懂的人自然会懂
不想多说什么

空——我的心是一座空城,
理智在城头从容不迫,谁在城外欲进又止。
城——你来,带着你的小提琴。
一树月光倾城。
绝——烟花会谢,笙歌会停。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恋——琴瑟和鸣,绝世风景。
琼楼玉宇却倒了阵营。


没人知道,我奇迹般地经历过一个传奇。我把属于自己的全部收回,却困惑于自己为什么,在空城中还是把你想起。

我的城中还有一颗星星,可它却如此暗淡

日光倾城,也未必温暖.

“独守一座空城”对应的句子有哪些?
提示:

“独守一座空城”对应的句子有哪些?

独等一个旧人 诉讲一断过往 苦诉一曲离殇 悲听一曲笙箫 独舞一曲悲凉 释义:指的是陷入爱情的男女,在外界的因素不能在一起的时候,对彼此的念念不忘,和等爱人回来的决心。 赏析:这句话表达出了“我的心是一座空城, 理智在城头从容不迫,谁在城外欲进又止。 城你来,带着你的小提琴。 一树月光倾城。 绝烟花会谢,笙歌会停。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的感情。也从侧面突出了,作者的痴心,希望心上人回归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心灰意冷。 造句: 我在独守一座空城等着你。 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一座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一人独守空城,繁华不再,华丽的城谣,终成彼此伤痕。 我独守一座空城,你独忆一段旧梦只是两个不相干的的人都在痴痴傻傻的等。 独守一座空城只为等你。

李自成怎么打进的北京城?
提示:

李自成怎么打进的北京城?

1644年,农历3月15日,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北京城北郊的居庸关。这里是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险,但是关隘却无人防守,明朝总兵唐通出降。之后李自成的队伍势如破竹,在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朱由检吊死在景山一棵老槐树上。 永昌元年,大顺政权刚刚取得陕西,李自成为了保护西安的安全只能主动发动战争对上明军,夺得山西作为自己的保护屏障。从西安出发的时候,大顺只有6万军队。 但是为了虚张声势,给明军一个震慑力,就宣称刘宗敏带着五十万前锋(实际是两万)、李自成带了百万人(其实是四万)要攻打山西,没想到号称的一百五十万大军居然把山西十几万明军吓坏了,直接投降顺军。那一次东征唯一的一场仗就是宁武之战,明将周遇吉前后就守了一天,然后就被击败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鼠疫肆虐,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年,北京也发生大疫。当时在北京的明朝军队,名义上说有十来万,大疫过后,少了一半。按一位明朝遗民张怡的说法,当时李自成的队伍杀过来时,能上京城城墙上防守的军人,连一万人都凑不齐。 而且当时明朝政府也没有军饷来供养士兵,再加上生病,可以说剩下的士兵都是一群挨饿的病人,他们根本没有战斗力,而李自成的士兵气势正盛,很容易就能攻破一群老弱病残守卫的北京城。

李自成怎么打进的北京城?
提示:

李自成怎么打进的北京城?

1644年的中国,正是明清交替。历史舞台上有三位主角:明朝皇帝朱由检、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或许还应加上一位,明朝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其实,还有一位主角一直为人们忽略:小老鼠。

  1644年,农历3月15日,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北京城北郊的居庸关。这里是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险,然而关隘却无人防守,明朝总兵唐通出降。接下来发生的事,人人皆知:李自成的队伍势如破竹,在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朱由检吊死在景山一棵老槐树上。

  然而,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对的北京,实际已是一座疫病蹂躏的鬼城。这场大疫,是从崇祯六年到崇祯十七年间流行,发源地大致在山西的兴县,然后到大同,再到潞安。接着,鼠疫传到陕西的榆林等地。崇祯十四年时,大疫传到河北大名府、顺天府等地,那里的地方志上,都有“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杀食”的记载。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年,北京也发生大疫。

  为何判定北京的这场大疫是鼠疫?明人当时的笔记称这场大疫为“疙瘩瘟”、“疙疽病”,这实际是对腺鼠疫患者淋巴结肿大的称呼,而当时的传染性之烈,“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只有鼠疫才能有如此烈性威力。

  到崇祯十六年四月时,北京每天死人上万,以至于城门都被运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户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门口的最多,街头连玩耍的孩子都没有了。有一个统计数字,这场大疫夺走20万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当时的人口,估计在80万到100万,也就是说,每四到五个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堪称是一场超级大瘟疫”。当时的北京城里盛传种种白衣人勾魂的流言,一到晚上,民间整夜敲击铜铁器驱鬼,“声达九重”,官方也没法制止——这是怎样的一座鬼气森森的城市!

  这时候,政府还能做点什么?当时的皇帝似乎已经顾不上这事。虽然在崇祯十六年二月疫情就爆发了,直到了七月,驸马巩永革上疏说,请皇帝“轸念孓遗,亟赐拯救”,这时朱由检才下了一道谕旨,拨银两万两,令五城巡城御史收埋死尸,再拨一千两银子给太医院,医治病民。然而病人、死人太多,这点银子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

  即使贵为宫廷官宦,也不能幸免鼠疫的肆虐。开始宫中每死一人,还能得到四千钱的抚恤,后来,连这个钱也没了。

  可以想象,这时驻在北京的明朝军队怎能幸免于瘟疫。当时在北京的明朝军队,名义上说有十来万,大疫过后,少了一半。按一位明朝遗民张怡的说法,当时李自成的队伍杀过来时,能上京城城墙上防守的军人,连一万人都凑不齐。不但是士兵、小贩、雇工大批倒毙,北京城连叫花子都找不到了。当时的守城将官低声下气求人来守城,“逾五六日尚未集”,朱由检下令让太监三四千人上了城墙。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北京内城上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而且都是老弱病残,“鸠形鹄面,充数而已”,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已经到了西直门时,京城还没什么像样的防御,而士兵们每天只有百余文钱去买粥充饥,怎能抵挡李自成的精锐之师?

  有史料说,当时的明朝军队打仗时,士兵躺在地上不肯动,军官“鞭一人则一人起”,可是这个起了那个又趴下,说他们是军心涣散也罢,全无斗志也罢,或许,这都是一群半死的病人。

  但是,这里仍有疑问。首先就是,李自成的队伍攻进一个大疫之城,他们自己难道不会被传染?专家对此的解释是,李自成进城的时刻恰逢其时。正好到这个时候,北京的腺鼠疫已经基本平息,而肺鼠疫,因为天气转暖,还没能流行开来。

  这里要解释一下腺鼠疫与肺鼠疫。一般人们都知道,鼠疫是一种由老鼠传染的烈性传染病。具体说,是由老鼠身上所带的跳蚤,将鼠疫杆菌传染给了人。这是腺鼠疫。腺鼠疫的显著特征,就是淋巴结肿大溃烂。而肺鼠疫,常常是由腺鼠疫转化而来,表现为剧烈胸痛、咳嗽、吐血。肺鼠疫的厉害,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已经不需要老鼠作为中介。但是肺鼠疫的流行一般都是在冬天,需要在气温低的条件下。

  每一种疾病,有每一种疾病的机理。腺鼠疫的流行,到了老鼠和人都死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平息下来。这个时候李自成来了。如果李自成早几个月进来,他们也会被鼠疫消灭掉,不过,到最终清军还会进来,这个大趋势不会变。历史的演变真是非常有意思。

  如果没有战事,或许明朝政府还可以集中精力去应付灾荒。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王朝面临着强大的外敌入侵。为了应付辽东防务的沉重负担,于是加紧对社会摊派苛捐杂税,这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民变。战争,又导致灾荒和疫病的后果成倍扩大,无法收拾。

  灾荒、疫病、战争,1640年代的中国,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神州大地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据学者统计,明清易代之际,因非正常死亡,中国的人口减少了约四五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