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旅行 > 正文

目录

1,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任皇帝。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窦皇后(有鲜卑血统)。窦皇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顺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统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蒙古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2,唐太宗简介

  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2、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3、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4、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5、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外开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6、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7、贞观之治: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8、安定边疆: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平定高昌置安西都护府;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唐太宗生平及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4,唐太宗生平及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5,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任皇帝。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窦皇后(有鲜卑血统)。窦皇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顺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统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蒙古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6,唐太宗简介

  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2、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3、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4、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5、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外开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6、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7、贞观之治: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8、安定边疆: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平定高昌置安西都护府;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