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南音是什么意思
南音的解释(1).南方的音乐。 《 左传 ·成公九年》 :“使与之琴,操南音。” 杜预 注:“南音, 楚 声。” 《吕氏春秋·音律》 :“ 禹 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 之女乃令其妾候 禹 于 涂山 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高诱 注:“南方国风之音。” 唐 刘禹锡 《采菱行》 :“一曲南音此地闻, 长安 北望三千里。” 明 胡侍 《真珠船·南北音》 :“若南音则 《 孺子 》 、 《接舆》 、 《越人》 、 《 紫玉 》 、 吴 歈 楚 艳,以及今之戏文皆是。然 《三百篇》 无南音, 《 周南 》 、 《召南》 皆北方也。”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 :“惧兹南音寂,时作天籁鸣。” (2).指 虞舜 的 《南风》 歌。 晋 夏侯湛 《虞舜赞》 :“垂拱临民,咏彼南音。” (3).南方口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 之一 》 :“老儒 周懋官 ,口操南音,不记为何许人。” 词语分解 南的解释 南 á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 相对 :南北。南方。 南面 。南国(指 中国 南部)。南陲(南部 边疆 )。南极。南半球。 姓。 北 南 ā 〔南无( 北?)〕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 稽首 ,表示对佛尊 音的解释 音 ī 声,亦特指有 节奏 的声:声音。音乐(?)。音律。音色。音量。音区。 音韵 。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 佳音 。音讯。 部首 :音。
2,南音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方大同的南音写的是什么意思 “南音”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汉代,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高诱注曰:“南歌,取南音以为歌也。”“南音”文献有载。《吕氏春秋 音初》记:“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女乃作歌。歌曰:‘定人兮猗!’实始作南音。”从“侯人兮猗”与《楚辞》体式相类来看,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和越音。(杨匡民:《楚声今昔初探》,《江汉论坛》1980年第5期。)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如厦门大多称“南乐”;「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详细参见: baike.baidu/view/62104?wtp=tt
问题二:刘心的《我不是方大同》中“这世上更需要南音而不只是LOVE SONG”中“南音”是什么意思? 南音 是方大同的一首歌,蛮好听的,南音还是一种古曲的名字
但我觉得我们刘心这里是一语双关,既指方大同的歌,又是说,不光需要love song这样的歌,还需要像南音这样源远流长,有历史的东西
个人理解啊,不好的话,见谅
问题三:操南音不忘本也是什么意思 虽然说南方口音的话但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
问题四:南音雨阁什么意思 南音亦称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由中原移民将音乐文化其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的乐种之一。雨
阁,楼阁,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望、藏书、供佛之用。雨阁,意境而已,非藏雨用。南音雨阁,意即在阁楼里面演奏南曲,乐声轻妙,绕梁不绝,意境高雅纯净
渐入忘我的情形。
问题五:南音的相关知识 1.过去,泉州弦管演唱时要搭锦棚,上面悬挂“御前清客”横彩,边上挂着木质银丝宫灯,台上正中安放着五把太师椅,左旁立有绣着黄龙的曲柄凉伞,演唱台的布置一切都按传统的法度而陈设。整个舞台张灯结彩、富丽堂皇,显得特别有气氛。2.旧时弦管的演唱和弹奏者皆为男性,他们非常讲究衣着,一定要着长袍马褂上台演出。他们端坐太师椅,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皆遵古风。21世纪,南音演唱时更加讲究礼仪,穿短裤、背心、拖鞋者严禁上台演出。3.演唱弦管时表演者有其固定的位置。五个座位次序是,歌者执节居中,歌者左边上首为洞箫,下首为二弦。歌者右边上首为琵琶,下首为三弦。其他的配器如响盏、小叫、木鱼、双铃、四宝及扁鼓等,分立后面两旁。4.泉州弦管演唱者执节而歌的传统,与南唐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歌者所执的拍板相同。一直延续着传统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形式。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当中,唯独南音有此表演形式,地方特色鲜明。5.弦管乐器往昔以琵琶为重,坐在歌者左边上首的“大位”,演奏时也应由琵琶弹奏者先行上台入座,其他乐器弹奏者方可入座。后来“五少芳贤”晋京为康熙皇帝演奏时,康熙皇帝曾将洞箫接过来试吹,之后,此“大位”自然就让给吹箫者。6.泉州南音演出时,台上都摆有两只木雕小金狮子让弹奏者垫脚,这种表演形式被称为“脚踏金狮”。这种独特的陈设和礼仪相传起源于清康熙年间,与泉州南音晋京演出受到康熙皇帝的恩宠有关。7.弦管中的弹琵琶和二弦者,弹奏时往往都要跷起二郎腿,这是为了防止乐器滑落。泉州南音晋京为康熙皇帝演奏时,在至尊的皇帝面前跷起二郎腿,对帝王不恭敬也有失礼仪。泉州弦管高手不知怎么办才好。8.还是康熙皇帝有办法,他灵机一动,命太监将龙椅之前的两只金狮子拿下来,一只放在弹琵琶的脚前,一只放在弹奏二弦的脚前,让他们垫脚,防止乐器滑落,以便更好地演奏,自此,泉州南音乐手有“脚踏金狮”的荣耀。9.“脚踏金狮”已演化为四只金狮子,每个弹奏者都有金狮垫脚。泉州南音这种严格的演唱礼仪习俗,古朴庄重,规范定型。“脚踏金狮”的礼仪展示了南音博大精深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为什么南音古乐能世代相传,久唱不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在历史进程中除了不断吸收兄弟乐种的声腔来丰富自己外,其决定因素是长期与梨园戏交融发展。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汴京(今开封)沦陷,北宋覆亡而迁都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赵宋皇族南外宗正司也自临安迁往泉州。遗臣、遗民们纷纷南移,一时泉州成为南宋的陪都。这时泉州港处于兴盛时期,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美誉。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文化的繁荣。以南音为基础,以带浓重的中州洛下正音的泉南腔为唱词吐音,并加以故事化了的梨园戏,此时应运而生。应该指出,它与宋室南迁而带来的宫廷文化如家庭班(又称家班戏)不能说没有关系。梨园戏以南音为母体音乐,以南音“曲”为主要唱腔,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部分民歌以及其他戏曲声腔,诸如弋阳腔、昆山腔、青阳腔、潮调来丰富自己,而形成“上路”、“下南”、“小梨园”流派。南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宫廷走向民间,又从民间搬上舞台而形成一种个性独特,雅俗共赏的传统音乐。南音古朴、典雅、舒缓、低回的音调却最适合配以哀怨、忧伤、抒情、思念,特别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民间故事,因而,极富感染力,与民众心灵相通,深受人们的青睐,有雄厚、坚实的群众基础。《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就有《陈三五娘》等梨园戏的痕迹。它不仅记有南音的滚门曲牌,同时还标有唱词及南音工×谱的撩拍记号,这说明南音与梨园戏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梨园戏的产生不仅......>>
问题六:泉州南音的介绍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