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青岩古镇在哪里
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贵阳,简称“筑”,别称林城、筑城,是贵州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贵阳市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2县和遵义市的播州区。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
贵阳地处云贵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
贵阳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
贵阳境内有30多种少数民族,有山地、河流、峡谷、湖泊、岩溶、洞穴、瀑布、原始森林、人文、古城楼阁等32种旅游景点。
2,青岩古镇建筑特点
一、青岩的垂花门 青岩许多民居,尤其是位于小街小巷的殷实人家,一般都建有比较讲究的朝门,门上建有比较讲究的“门罩”,罩上吊瓜下垂,雕工精湛,花团簇锦,因此称为“垂花门”。 垂花门多为悬山顶,其上覆盖小青瓦。引人注目的是,有些垂花门,将“垂瓜雕刻成仿石结构模样,在柱脚下方雕刻形象逼真的“石柱础”。有些“柱础”雕刻成南瓜形,下部雕刻成莲花形。南瓜寓意"多子多孙”,莲花寓意“一品廉洁”。 垂花门上的门簪,民间习称“打门锤”,外侧多雕刻乾卦、坤卦、牡丹、葵花等图案,内侧制成桃子形。桃子一般情况下象征长寿,使用在朝门上,主要是辟邪。古人认为,桃符是辟邪佳品,故有“总把新桃换旧符”之语。 朝门的上门斗,是一块连接着两扇大门的木枋,学术上称之为“连楹”。青岩垂花门上的连楹大多雕刻吉祥图案,多为“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之类。不论雕刻什么样的吉祥图案,人们都泛称其为“龙”。因此,这类垂花门又被称为“龙门”。 而雕工精美的连楹,则被称之为“门龙”。水波纹“门龙”意在“以水克火”,文化理念上,是防范火灾用的。在被称为“门龙”的连楹上,常常雕刻石榴、蝙蝠、桃子等图案,以此祈祷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福寿康宁。 青岩民居的垂花门门槛普遍偏低,人说如果太高,孩子腿短,进不了家,会影响兴旺发达。究其原因,可能与青岩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从业有关。青岩若绝大多数汉人经营小本生意,社会地位都不太高,不可能像徽州地区的豪商巨贾和达官贵人那样,安装高门槛。 二、青岩的堂屋门 青岩民居的堂屋门,在装修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青岩镇上的常住居民,很早以前就以汉族为主了,但在汉族入住之前,则为苗族、布依族住地。布依族班氏土司曾一度统治青岩地区。如今的青岩镇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堂屋门外侧,一般加建“腰门”,如此即可防止禽登堂入室,又不影响室内通风、采光。上门斗,或者制成牛角形,或者制成如意形,也有制成灵芝形、祥云形、寿桃形、虎头形的。总之,意在于驱灾辟邪、吸福纳祥。 腰门拉手大都制成葫芦形、石榴形。葫芦、石榴,其籽众多,皆为生殖崇拜的理想对象。人们还认为,葫芦既代表“福”又代表“禄”,可以作为福、禄、寿、禧的替身。而石榴形象酷似瓶子,将瓶子刻在拉手上,寓意“进进出出,平平安安”。 堂屋门的门簪,或雕刻太极、八卦,或雕刻【摘要】
青岩古镇建筑特点【提问】
一、青岩的垂花门 青岩许多民居,尤其是位于小街小巷的殷实人家,一般都建有比较讲究的朝门,门上建有比较讲究的“门罩”,罩上吊瓜下垂,雕工精湛,花团簇锦,因此称为“垂花门”。 垂花门多为悬山顶,其上覆盖小青瓦。引人注目的是,有些垂花门,将“垂瓜雕刻成仿石结构模样,在柱脚下方雕刻形象逼真的“石柱础”。有些“柱础”雕刻成南瓜形,下部雕刻成莲花形。南瓜寓意"多子多孙”,莲花寓意“一品廉洁”。 垂花门上的门簪,民间习称“打门锤”,外侧多雕刻乾卦、坤卦、牡丹、葵花等图案,内侧制成桃子形。桃子一般情况下象征长寿,使用在朝门上,主要是辟邪。古人认为,桃符是辟邪佳品,故有“总把新桃换旧符”之语。 朝门的上门斗,是一块连接着两扇大门的木枋,学术上称之为“连楹”。青岩垂花门上的连楹大多雕刻吉祥图案,多为“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之类。不论雕刻什么样的吉祥图案,人们都泛称其为“龙”。因此,这类垂花门又被称为“龙门”。 而雕工精美的连楹,则被称之为“门龙”。水波纹“门龙”意在“以水克火”,文化理念上,是防范火灾用的。在被称为“门龙”的连楹上,常常雕刻石榴、蝙蝠、桃子等图案,以此祈祷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福寿康宁。 青岩民居的垂花门门槛普遍偏低,人说如果太高,孩子腿短,进不了家,会影响兴旺发达。究其原因,可能与青岩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从业有关。青岩若绝大多数汉人经营小本生意,社会地位都不太高,不可能像徽州地区的豪商巨贾和达官贵人那样,安装高门槛。 二、青岩的堂屋门 青岩民居的堂屋门,在装修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青岩镇上的常住居民,很早以前就以汉族为主了,但在汉族入住之前,则为苗族、布依族住地。布依族班氏土司曾一度统治青岩地区。如今的青岩镇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堂屋门外侧,一般加建“腰门”,如此即可防止禽登堂入室,又不影响室内通风、采光。上门斗,或者制成牛角形,或者制成如意形,也有制成灵芝形、祥云形、寿桃形、虎头形的。总之,意在于驱灾辟邪、吸福纳祥。 腰门拉手大都制成葫芦形、石榴形。葫芦、石榴,其籽众多,皆为生殖崇拜的理想对象。人们还认为,葫芦既代表“福”又代表“禄”,可以作为福、禄、寿、禧的替身。而石榴形象酷似瓶子,将瓶子刻在拉手上,寓意“进进出出,平平安安”。 堂屋门的门簪,或雕刻太极、八卦,或雕刻【回答】
老乡,真心没听懂,可以再说得具体一些不【提问】
一、青岩的垂花门 青岩许多民居,尤其是位于小街小巷的殷实人家,一般都建有比较讲究的朝门,门上建有比较讲究的“门罩”,罩上吊瓜下垂,雕工精湛,花团簇锦,因此称为“垂花门”。 垂花门多为悬山顶,其上覆盖小青瓦。引人注目的是,有些垂花门,将“垂瓜雕刻成仿石结构模样,在柱脚下方雕刻形象逼真的“石柱础”。有些“柱础”雕刻成南瓜形,下部雕刻成莲花形。南瓜寓意"多子多孙”,莲花寓意“一品廉洁”。 垂花门上的门簪,民间习称“打门锤”,外侧多雕刻乾卦、坤卦、牡丹、葵花等图案,内侧制成桃子形。桃子一般情况下象征长寿,使用在朝门上,主要是辟邪。古人认为,桃符是辟邪佳品,故有“总把新桃换旧符”之语。 朝门的上门斗,是一块连接着两扇大门的木枋,学术上称之为“连楹”。青岩垂花门上的连楹大多雕刻吉祥图案,多为“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之类。不论雕刻什么样的吉祥图案,人们都泛称其为“龙”。因此,这类垂花门又被称为“龙门”。 而雕工精美的连楹,则被称之为“门龙”。水波纹“门龙”意在“以水克火”,文化理念上,是防范火灾用的。在被称为“门龙”的连楹上,常常雕刻石榴、蝙蝠、桃子等图案,以此祈祷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福寿康宁。 青岩民居的垂花门门槛普遍偏低,人说如果太高,孩子腿短,进不了家,会影响兴旺发达。究其原因,可能与青岩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从业有关。青岩若绝大多数汉人经营小本生意,社会地位都不太高,不可能像徽州地区的豪商巨贾和达官贵人那样,安装高门槛。 二、青岩的堂屋门 青岩民居的堂屋门,在装修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青岩镇上的常住居民,很早以前就以汉族为主了,但在汉族入住之前,则为苗族、布依族住地。布依族班氏土司曾一度统治青岩地区。如今的青岩镇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堂屋门外侧,一般加建“腰门”,如此即可防止禽登堂入室,又不影响室内通风、采光。上门斗,或者制成牛角形,或者制成如意形,也有制成灵芝形、祥云形、寿桃形、虎头形的。总之,意在于驱灾辟邪、吸福纳祥。 腰门拉手大都制成葫芦形、石榴形。葫芦、石榴,其籽众多,皆为生殖崇拜的理想对象。人们还认为,葫芦既代表“福”又代表“禄”,可以作为福、禄、寿、禧的替身。而石榴形象酷似瓶子,将瓶子刻在拉手上,寓意“进进出出,平平安安”。 堂屋门的门簪,或雕刻太极、八卦,或雕刻【回答】
3,清代牌坊群交通指南
清代牌坊群交通指南:内江交通优势突出。内江地理位置优越,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境内有成渝、隆泸、内昆铁路和成渝、内宜、隆纳高速公路,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2921公里和184.3公里,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内遂铁路、内遂高速公路、隆黄(贵州黄桶)、隆大(贵州大方)高速公路建设,必将使内江在川、渝、滇、黔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公路:成都距内江为172公里,全程为高速公路,需时约2小时。成都城北客运中心每天都有发往内江的班车,每20分钟一班,票价约为50元。 铁路:内江市境内有成渝线、内昆线、隆泸线、资威线四段计营运里程190千米,火车站19个。 成渝线:成渝线西起成都,东达重庆,全程505.06千米。自147.796千米处进入内江市,经资中县、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县出境,境内全长119.062千米。 内昆线:内江至昆明铁路自成渝线内江站重庆端道岔(220.34千米)接轨引出。境内长22.275千米,设内江南站、凌家场站。 资威线:自成渝线资中站重庆端道岔(190.376千米)接轨引出,经宋家铺抵威远县坭河。正线长29.3千米,站线长2.7千米。建桥梁3座,隧道1个,涵洞65道。牌坊群分布在隆昌县城北关和南关,均置街尾,遥相呼应。建有道光十八年(1838)至光绪十三年(1887)间。 牌坊现存13座,其中北关7座,南关6座,这十三座牌坊中,德政坊5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1米,宽9米,坊间最近10米,多为四柱三门五楼石质木牌楼式建筑,造型端庄,雕刻细腻,系清代牌坊建筑鼎盛时期之典型作品,在历史、建筑、雕刻、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4,牌坊群的各样牌坊
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据县志记载,江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寡妇守节,培养后嗣,被宗法社会认为是最大的孝行,因为宗族是依靠血统来维系的。所以在江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在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女性受封建的节烈观念残害尤深,出现过一大批像《儒林外史》中的王三姑娘那样、“自愿”殉夫的节妇烈女。 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她在60岁时辞世。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地的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冬”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据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