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山东清河县属于哪个市
清河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古称青阳,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拓展资料】:清河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郑州、太原等大城市拱卫辐射内外,并且交通方便,区位战略潜力巨大。清河县域经济发达,特色经济为羊绒制品,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是世界最大的羊绒及羊绒制品集散地。清河也是邢台市东部副中心城市、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河张氏是天下张姓的发源地,而张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三大姓氏之一,张氏宗族的得姓地就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在《元和姓纂》中就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2,山东清河县属于哪个市?
清河县属于邢台市。 清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面积502平方公里,辖6镇322个行政村。 清河县域经济发达,特色经济为羊绒制品,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与宁晋县同为是邢台市的副经济中心城市,被河北省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县和优先培育的中等城市之一。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主要景点 1、武松公园 武松公园落成于清河县中心区,始建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66亩。规模庞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筑、园林式风格布局,渗透着大量的历史知识,逼真地再现了一些文化古迹和传说故事。 2、快活林公园 清河县快活林旅游区位于县城西部王什庄,邢清公路沿线,占地面积九千余亩,距京九铁路清河城站三公里,区内景点建设以《水浒》、《清河县志》及民间有关本县英雄武松的传说为依据,集《威震景阳岗》、《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平愤除井霸》、《大闹飞支浦》、《血溅鸳鸯楼》等故事,展示英雄形象,再现古林风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河县
3,清河一日游必去景点
清河一日游必去景点有汉王古墓、武松公园、新世纪广场、清河湖公园、武植古墓等。 1、汉王古墓:在辛集乡冢子村西30米处有一座大圆形土丘,谷名冢子。冢子周围原有8座小冢子,并称清河九冢。8座小冢子已毁坏。根据已被毁坏的8座小冢子的出土文物断定,此冢子为汉代墓。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武松公园:落成于清河县中心区,始建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66亩。其鉴古照今的雄浑风格和空灵悠远的景色意韵,构成了京九线上一道崭新的风景,使经济繁荣的地域特色溶入了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规模庞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筑、园林式风格布局,渗透着大量的历史知识,逼真地再现了一些文化古迹和传说故事。 3、新世纪广场:位于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30亩,由清华大学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整个广场自南向北分为三个区,自2002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建成了广场Ⅰ区、Ⅱ区和Ⅲ区。 4、清河湖公园:位于城北2公里处,整个园区植花木10万株,内有23亩水泊人工湖,湖内共有景点30余处,亭、台、楼、榭、桥、廊、林、苑均按高规格构筑。 5、武植古墓:位于县城东部2公里处。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植古墓
4,清河县景点
汉王古墓、武松公园、新世纪广场、清河湖公园、武植古墓等。1、汉王古墓:在辛集乡冢子村西30米处有一座大圆形土丘,谷名冢子。冢子周围原有8座小冢子,并称清河九冢。8座小冢子已毁坏。根据已被毁坏的8座小冢子的出土文物断定,此冢子为汉代墓。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王古墓、武松公园、新世纪广场、清河湖公园、武植古墓等。 1、汉王古墓:在辛集乡冢子村西30米处有一座大圆形土丘,谷名冢子。冢子周围原有8座小冢子,并称清河九冢。8座小冢子已毁坏。根据已被毁坏的8座小冢子的出土文物断定,此冢子为汉代墓。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武松公园:落成于清河县中心区,始建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66亩。其鉴古照今的雄浑风格和空灵悠远的景色意韵,构成了京九线上一道崭新的风景,使经济繁荣的地域特色溶入了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规模庞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筑、园林式风格布局,渗透着大量的历史知识,逼真地再现了一些文化古迹和传说故事。 3、新世纪广场:位于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30亩,由清华大学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整个广场自南向北分为三个区,自2002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已投资2700万元建成了广场Ⅰ区、Ⅱ区和Ⅲ区。 4、清河湖公园:位于城北2公里处,整个园区植花木10万株,内有23亩水泊人工湖,湖内共有景点30余处,亭、台、楼、榭、桥、廊、林、苑均按高规格构筑。 5、武植古墓:位于县城东部2公里处。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
5,河北抗战老区邢台市邢台县
河北抗战老区:邢台市邢台县 县情概述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西与山西省左权、和顺、昔阳三县交界,东与任县、南和两县接壤,南与沙河、武安两市毗邻,北与内邱县相连。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1822米,最低43米,自西向东自然形成四川(浆水川、路罗川、将军墓川和宋家庄川),三河(大沙河、七里河和白马河),依次可分为深山区、浅山丘陵区和平原区三类,是个“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山区县。县政府驻地邢台市区,辖17个乡镇、1个办事处、581个行政村,总人口38.98万人。全县总面积 192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5万亩。邢台县经过50多年的持续治山造林绿化,林木覆盖率达44.7%,植被覆盖率达85%,红色老区被林业部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曾经的红色老区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1921年,本县青年才俊张仲毅便在革命家邓中夏的介绍下加入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他受北京区委派遣,同天津地方执委书记于方舟到邢台十二中发展了史天和等第一批共四名学生党员,将马列主义和革命薪火广布于邢襄大地。1929年,中共邢台中心县委在中央特派员陈潭秋的助下诞生。 1937年10月15日,日军侵占邢台城。随后不久,在党的领导下,宋家庄、西黄村、营头泉水等建起“抗日区政府”、“战地动员委员会”。 “邢台抗日救国临时政府”,并组建了抗日武装。如“邢台县抗日政府”组建了“抗日独立营”,杨秀峰在宋家庄区组编了“冀中游击大队第四支队”。1938年1月,中共邢台县委在浆水正式成立(对外声称 “八路军工作团”),高扬任书记,统一了全县的党政领导,并连续粉碎了日军两次“扫荡”,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抗日热情。1938年5月,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八路军129师转战邢台一代山区。1940年11月,在“革命圣地”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亦移师浆水、前南峪一带办学,到1943年6月离开浆水,三期为全国各抗日战场输送出8977名优秀的军政干部。“抗大”在浆水不仅培育了干部,还极大地教育和鼓舞了根据地广大群众。在参战“百团大战”、破袭平汉铁路和解放邢台城等战斗中,全县共组织2万多名自卫队参战,1.6万群众支前,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作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老区人民应做的贡献。八年抗战中,不到10万人的邢台县根据地,就有5104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 抗战胜利后,县委一方面领导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另一方面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动员干部南下北上,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47年,邢台县1200多名青年入伍,在邢台县委书记兼42团政委,李震宇率领下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并在抢渡汝河战斗中立下战功,击退敌人五次进攻,掩护了刘邓首长和主力安全渡河。 解放战争时期,邢台县先后有6848名青壮年参军。县委五次动员组织干部南下北上,支持新解放区的地方工作。 在民主革命时期,邢台县涌现出一大批杀敌英雄和革命英烈,其中革命烈士就多达2130人。